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大学课后答案
毕业设计
高中课后答案
初中课后答案
小学课后答案
赞助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物理答案
英语答案
高数答案
线性代数
本版
帖子
答案家
»
论坛
›
毕业设计
›
化学|环境|生物|医学|制药
›
2018反复“逛医”可能是心身障碍
返回列表
查看:
304
|
回复:
0
2018反复“逛医”可能是心身障碍
[复制链接]
1321796
1321796
当前离线
积分
41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积分
41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8-18 00: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5年前,42岁的刘女士莫名出现心慌、胸闷、呼吸困难,尤其是运动后加重,去了当地医院没有查出任何疾病。从此走上“逛医”路,奔波到北京、上海、广州等知名医院,经济上花费越来越多,可是症状却愈发严重,在国内一家大医院检查认为是心肌病。从此,刘女士整天躺在家里,浑身乏力,一蹶不振。经人介绍,刘女士去看了心理科,被确诊为与心理应激、急性焦虑明确相关的应激性心肌病。原来,刘女士发病前经历过至亲离去的重大家庭变故,这让她非常痛苦。心理应激,促发急性可逆性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导致左心室血管造影类似于章鱼样心脏形态改变特征。由悲生痛,慢慢出现了躯体化症状,但在求诊中刘女士从未主动诉说过这些心理压力和情绪症状。经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药物综合治疗,“章鱼心”变回正常的“爱心圆”。
http://
随着社会竞争、工作节奏加快、生活压力不断加大,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患者日益增多。在很多综合性大医院常看到这样一类人:人家逛商场,他们却不断逛医院,看不同的医院、不同的专科、不同的医生,查来查去身体各项指标正常,最终问题竟然出在心理方面,经有效治疗后逐步康复。
心身疾病呈现“三高两低”趋势
近年来临床上心身疾病呈现“三高两低”趋势:三高即“高发病率”“高自杀率”及“高复发率”,两低即“低识别率”和“低治愈率”。
到综合医院就诊的患者中只有38%的人是单纯的躯体疾病,剩余62%的人都患有心身疾病。大多数患者有躯体疾病都是前往神经内科、消化科、呼吸科、心内科、内分泌科等科室就诊,而非心理咨询门诊、精神心理科和心身医学科。就如胸痛,患者想到的可能是到内科、心内科就诊,而不会考虑综合医院心理相关门诊。另外,由于普通专科医生对心身疾病患者发病原因不了解,造成治疗效果都不好。据统计,我国非精神科医生漏诊率达60%;综合医院就诊者中,接受合理治疗者仅20%。在儿童及老年群体中,有部分存在隐匿性抑郁症,识别困难导致误诊率高,更易出现自杀等严重后果。
如何避免反复“逛医”
几乎90%的“逛医”行为都出现在大医院。据不完全统计,在综合大医院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及心血管内科,逛医行为的患者分别占该科就诊人数的60%、40%和30%。研究证明,心身疾病大多数都和心理、社会因素相关。很多疾病看似是躯体不适,其实是心理因素引起的,如神经官能症、情绪性心率失常、肠易激综合征。生活或工作压力、家庭变故等都可能导致内心的矛盾冲突,进而引起身体的异常反应;反之,长期的躯体疾病困扰也会引起焦虑、担心等不良心理状态,加上羞于承认自己有心理或精神问题等传统观念束缚,进而出现“逛医行为”。
要避免反复“逛医”,就要普及心身健康知识、推广心身医学、提高医务工作者早期识别心身疾病及有效沟通能力。广大医务人员要改变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角度,关心患者的身心健康;基层医院及综合医院非精神科医生要提高识别心身疾病的专业技能,学会恰当的医患沟通技巧,必要时帮助患者及时转诊,力争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患者,如果看遍各科并治疗多日后,身体不适症状仍不能缓解,要接受医生建议去看看心理?t生或精神科,排除下是否是心理因素造成的身体不适,从根本上解除病痛。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