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大学课后答案
毕业设计
高中课后答案
初中课后答案
小学课后答案
赞助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物理答案
英语答案
高数答案
线性代数
本版
帖子
答案家
»
论坛
›
毕业设计
›
化学|环境|生物|医学|制药
›
2018他说开博物馆会上瘾
返回列表
查看:
284
|
回复:
0
2018他说开博物馆会上瘾
[复制链接]
8329907
8329907
当前离线
积分
41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积分
41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8-17 22: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国庆长假里,上海地质博物馆里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工作人员介绍道:“展馆后面还有志愿军文献馆、禁毒博物馆、知青博物馆……全都可以免费参观。”在总共28个馆里经常可以看见一个头发花白,走路一瘸一瘸的老先生,他不时重新摆放一下展品,或是督促工作人员作调整,就连一把椅子的位置变动过了他也清楚。他就是吕焕皋,这些博物馆的主人,这里的每一件宝贝都是他亲手淘回来的…… 吕焕皋在自己的博物馆里
http://
上一代的新上海人在上海扎根
2004年12月,建筑面积3600平米的“上海地质科普馆”正式对外开放,并被上海市政府列为“科普实事工程”。这是上海唯一一家以民营资本运作的集奇石展览和地质科普为一体的科普基地,也是上海市十大科普教育基地之一。吕焕皋正是开办“上海地质科普馆”的人。馆内收藏了吕焕皋几十年孜孜不倦、呕心沥血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数万块珍稀奇石、矿石晶体、古生物化石及各类宝石。
开办博物馆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即使投入时间、精力、金钱,也未必能办成,办成了也赚不了钱。吕焕皋是一个生意人,为什么要做这样一桩“亏本买卖”呢?因为在吕焕皋眼中,办博物馆不是生意而是他的兴趣和愿望,不为赚钱,相反,他赚的钱都用在了办博物馆上。
1954年出生的吕焕皋祖籍江苏高邮,3岁的时候随父母一起来到上海,可以算是老一代的新上海人。他在上海长大,说着一口标准上海话的他早已融入了上海。1970年,他跟上海很多青年一样去到崇明农场。吕焕皋是那种头脑灵活,非常聪明又勤快的人。从农场回来,他就开始做起了生意。当时国家有关发展私营企业的政策还没有完善,私营经济建设大环境尚未成熟,他在一无经验、二无资金的情况下从集贸市场的摊贩做起,用最原始的方法,起早贪黑,凭着自己的坚韧,开始了艰难的创业。
1984年的时候,吕焕皋就已经买了一辆20多万元的私家车。这在当时,可是风光得不得的事,弄堂里的邻居们都夸他能干。也是在那时,他和邻居姑娘结了婚。妻子看到了他这么多年风光背后的辛苦,一直默默支持他。
吕焕皋是个积极上进的人,他从不停歇。之后,他投资水产养殖和发展水产品出口销售,依靠自己的诚信和辛勤,生意一天一天红火起来。而后,他凭着特有的睿智又把目光投向了上海空运物流行业。他以令人叹服的勇气,成立了航空服务有限公司,开创了上海私营航空运输业,并获得成功。
就在亲友、同行、同事沉浸在举杯庆贺的欢跃之中时,他又将自己创业的平台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20世纪90年代末,在开发浦东的热潮中,吕焕皋先后考察了浦东几十个街镇,来到机场镇周边农村,花费数千万元部分租赁部分购买了在当时租金、地价还十分便宜的近1500亩土地。当时这么大金额的投资,存在巨大的风险,但吕焕皋也看到了在此大展宏图的巨大空间。由于这里属近海盐碱地,不适合农作物生长,连尝试开养奶牛的畜牧场,也因临近浦东机场噪音太大而致奶牛不产奶。面对这片空旷的原始芦苇地,吕焕皋没有气馁,他经过出国学习考察、细致调查、科学论证,最后决定开发既是蔬菜又是中药保健食品的紫苏的种植。紫苏是在日本和韩国市场非常走俏的绿色食品。他和当地农民一起,割芦苇、开荒地、抗击台风暴雨,靠自己的远见魄力和勤劳的双手,靠引进的科技人才,披荆斩棘、起早摸黑地干,连续几年默默地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努力耕耘。
吕焕皋不同于一般的生意人,他什么事都站在第一线亲力亲为。他的脸更黑了,手更粗糙了,身型也瘦了一圈,但从浓密墨黑眉毛下深邃眼眶中透出的目光更加自信和坚毅。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终于将这片盐碱地改造成集高科技农业园、生态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现代农庄。吕焕皋用自己的航运公司运送自己种植的蔬菜和养殖的水产出口国外。很多人对他佩服又赞叹。他成了第一个被授予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的民营企业家。
心系奇石,开办地质博物馆
吕焕皋呕心沥血,创下了辉煌的业绩,但他并没有沾沾自喜,他清楚地知道,事业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帮助。“富而思源,回馈社会”是他的座右铭,也成为他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1998年,联合国召开禁毒特别大会,中国国家禁毒委决定在北京举办一个全国禁毒展。闻此消息,吕焕皋主动找到上海禁毒办,并设想装备一辆流动禁毒宣传车,打造一个流动的禁毒讲坛,让更多的人知道毒品的危害。吕焕皋在公司流动资金中拿出60万元,购置了一辆大巴,和公安部门一起对大巴进行改造,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声光电多媒体技术和超大型彩色显示屏,把文字、图片、视频和实物整合起来,并播放大量来自禁毒第一线的实战录像。通过宣传毒品对自身、家庭、社??造成危害的禁毒常识,宣传了“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主题。
吕焕皋积极投入到禁毒工作,源于他一位误入歧途的恩人。20世纪70年代他刚开始做生意时,一位前辈借给他几千元当启动资金,吕焕皋感激不尽。然而,这位恩人却不幸染毒,不但万贯家财化为乌有,还举债购毒,走上了不归路。痛心之下,他深切感到,人们对毒品的认识何等匮乏。多年之后,当他的地质博物馆开办后,他又把多年收集的禁毒相关的资料展示出来了,开了一个禁毒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禁毒的必要性。
吕焕皋开办的第一个博物馆就是地质博物馆。他从小就喜欢石头,平时对奇花异石、地理地质就有强烈的兴趣和爱好,业务时间把大量精力和财力用在知识汲取和把玩收藏上。具备财力、场地等条件后,吕焕皋更是一发而不可收拾,由业余爱好彻底转变为专业收藏。
吕焕皋经常出国考察、洽谈业务。到了国外,有空余时间的话,他不逛街购物,不去娱乐场所,只看博物馆,他羡慕美国和欧洲许多国家,连一个小镇都有博物馆。本来就喜爱收藏的他渐渐有了自己办博物馆的念头,他最先想到的就是自己喜爱的矿石。 事业已经上了轨道,他有了更多时间为自己的爱好和愿望出发。他亲自到全国各地买矿选石头,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新疆都有他的足迹。他亲自下的矿井不下1000个,有的矿井海拔4000多米,有的深达2000多米。为采集矿石,他还曾斥资50万元为当地修路。为了收集珍稀矿石,他不惧艰苦甚至是生命危险。
吕焕皋对矿石本来一无所知,全靠实战和苦读。他说自己读书不多,但是爱看各类书籍。有什么不懂的,买本书看看,就都明白了。至今,他的书架上还摆着矿石研究一类的专业书籍。现在,他指着地质博物馆里的每块石头都能娓娓道来它的名称,它的来历和特征,他俨然成了这方面的专家。
妻子一直支持着吕焕皋的每个决定,无论是他在生意场上冒险大胆的尝试,还是在开办博物馆上的执着和“痴傻”。“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智兼者乐石”,长年与有灵性的各种石类的“交流沟通”,让吕焕皋对物质与金钱看得越发淡了。面对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科普知识的受益者,他内心是充实而愉悦的。他曾说:“如果为了挣钱的话,当初只要把投资科普馆和产业化农业的钱改为投资房地产或搞其它贸易,我早已是很大的老板了。但我愿意搞农业,搞科学普及,虽然赚不了很多钱,只是略有收余,但自己能为社会做一些公益活动,吾心足矣!”
吕焕皋是个闲不下来的人,多年来,他除了喜欢收集矿石,也喜欢逛旧货市场,淘买各种能够见证历史的“宝贝”。至今,他已经跑了全国1000多个古玩市场。上海的文庙是他每到周末必去无疑的地方,而且凌晨3点多他就先到地摊上捡漏,等到文庙开门再进去淘宝。他感慨地说,有些材料,在这里可能没有用,在有需要的地方可就是无价之宝。这就是历史,这就是文化。再不抓紧,将来真的是很难再寻觅得到了。他如今创办的所有博物馆,可以说就是在地摊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某方面的东西多了,他就开始动脑筋着重收集相关物品,开办一个相关主题的博物馆。吕焕皋说:“开博物馆会上瘾。”
脑溢血也不能让他停下脚步
为支撑自己“烧钱”的爱好,吕焕皋不能停下自己的生意。很多人想不明白,他怎么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做那么多的事。属马的他,真的可以说是马不停蹄。他常出国,飞机登机牌竟然积累了54公斤。实在无法想象他乘坐了多少次飞机。有一次,吕焕皋乘中国民航飞机去法国签一个合同,飞机在巴黎停留4个小时。当他再乘坐这架飞机返航时,空姐看到他都愣住了,以为吕焕皋被拒签入境。当吕焕皋告诉她们,合同已签好时,空姐再一次愣住了,她们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吕焕皋如此神速的办事效率。
每个人每天只有24小时,吕焕皋事事亲力亲为,时间从哪里啦?从年轻时到现在,他几乎每天都到凌晨1点后才睡觉,一般到5点就起床了,偶尔还会起得更早。屈指算算,他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三四个小时。不得不感叹,成功都是原因的,成功的背后是我们看不到的付出与辛苦。
在吕焕皋的28个博物馆里,除了地质博物馆,花了他最多时间和心血的就是志愿军文献馆。早在40多年前,他就有了这个心愿。那时还是1972年的冬天,吕焕皋去一个同学家玩儿。外面很冷,屋子里更冷。硬邦邦的床褥上躺着同学的父亲,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脸颊塌下去。那时还不到20岁的吕焕皋,不知道怎么安慰病人。他不忍心一直盯着同学的父亲看,就转过头四处张望,发现墙上挂着一张年轻帅气的军人照。那是谁?吕焕皋问。同学低声说:“我爸,他以前是志愿军。”吕焕皋惊呆了。他无法相信眼前奄奄一息的病人就是墙上那位英姿勃发的军人。同学告诉他,父亲带着伤从战场上回来,后来病了,就成了这个样子。同学的父亲没有熬过那年冬天,走了。目睹了一场生离死别的吕焕皋,从此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等我有钱了,要去找那些志愿军老兵,要竭尽所能去帮他们。
吕焕皋真的有钱了。其实多年来,他一直留心收集和志愿军相关的证书、信件、军装和勋章等资料。手中的藏品、资料越来越多,吕焕皋所了解到的志愿军往事也越来越多:当年,上万名上海优秀青年走上了朝鲜战场,他们中近五分之一是女兵……一次意外的机缘,给吕焕皋的“寻找志愿军老兵之旅”按下了启动键。
2009年,岳阳医院一位退休医生到地质博物馆参观。这位医生说他原是解放军战士,差一点入朝作战,至今仍和几位当年入朝的战友保持着联系。听到这儿,吕焕皋眼睛一亮,问这位医生要了具体的联系方式。就这样,通过这位医生,吕焕皋找到了几位志愿军老战士。从此以后,地质博物馆成了吕焕皋寻找老兵的一个重要渠道。有参观者说自己曾是志愿军,有参观者说自己的爸爸曾是志愿军,吕焕皋一一记录。健在的记在一个本子上,已故的记在另一个本子上。有人向吕焕皋主动“报料”:几十位志愿军老兵一年两次在虹口公园叙旧。吕焕皋就一次次赶去虹口公园,经多方打听,把这批老兵一个个找到。
一个想法在吕焕皋心中渐渐成形,并越来越强烈:找到和拜访所有健在的上海籍志愿军老战士,在上海建一座志愿军纪念馆。为此,他主动“出击”:有一段时间,他连续数月泡在档案馆,在一堆堆资料里寻找蛛丝马迹;有一段时间,他几乎天天跑民政局,一点隐约的线索也要追问到底;他甚至还登报寻找志愿军老兵。
三年多时间,通过种种方式,吕焕皋先后找到了近4000名上海籍志愿军老兵。他们主要生活在上海,还有一些老兵,因为各种原因,留在了青海、山东等外省市。为了寻找、看望他们,吕焕皋的抽屉里摞起了一沓沓飞机票、火车票。
从2012年下半年起,吕焕皋每天的安排大致如此:白天寻访老兵,晚上静下心来整理资料,凌晨1点入睡。年近60岁的他终于还是承受不了这样高负荷的运转。2013年2月26日这天,一清早他从浦东机场附近的家赶去建材市场――志愿军文献馆正在抓紧建造中,所有建材他都自己采购,一为质量好,二为省些钱。买完材料,他就开始一家家走访老兵。每到一家,除了嘘寒问暖,还要花大量时间询问和记录他们当年在战场上的英雄故事,抢救这些记忆。这一天,他一路走访了6位老兵。有位老兵拉着他的手一说就是3小时,吕焕皋不忍打断。晚上10点,吕焕皋开车赶往闵行。他之前和住在这里的一位老兵通过电话,说好今天去看他。路上,吕焕皋给妻子打了个电话,妻子让他回去吃饭休息,明天再去看。吕焕皋没答应:“和老人说好的事耽搁不得的。”曾经有一次,他和一位老兵说好要见面,结果晚去了两天,老人的家人告诉他,老人两天没合眼。
到了那位老兵家楼下,吕焕皋觉得头很晕,上了楼,坐在那里身子慢慢歪了下去。他被送进医院抢救,是脑溢血。昏迷了一周,他才清醒。醒来后,他急急地?ζ拮铀担骸叭绻?我不行了,你接着造纪念馆。”医生要求,吕焕皋需住院3个月。然而还不到半个月,他签下一纸责任自负的文书,坐着轮椅回家了。回家第二天,他坐着轮椅上班;第三天,他让司机推着自己去看老兵。
“一分钟也不能耽误,”吕焕皋说,“老兵们都老了,很多还病了。”时间不等人。脑溢血给吕焕皋留下了腿脚不便的后遗症,但依旧没有阻碍他前行的步伐。志愿军文献馆如愿开办了,老兵们在一幅幅照片,一件件老物品前流下了眼泪。吕焕皋想做的,就是让更多人记住这批默默无闻的老兵。
2017年春节,吕焕皋又花200万元,为每一位老兵准备了一个红包、一份礼品,坚持亲自将礼物一份份送到老人手上,花了半个多月时间,才把所有东西送完。
最近吕焕皋又在筹备新的馆。然而岁月不饶人,他的精力跟年轻时不能同日而语,他的博物馆群需要有人帮他打理。他一而再地做女儿的思想工作,让从英国留学归来的女儿放弃陆家嘴的高薪工作,到浦东机场旁的博物馆来帮忙,他要把接力棒慢慢递交到女儿手上。虽然女儿起初对博物馆兴趣不大,但是父亲几十年来的坚持与付出最终还是打动了她。吕焕皋为此高兴不已。现在每天晚上10点后,就是女儿向他汇报工作的时候。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整理、收集资料上。
要问是什么信念支撑着吕焕皋去做这样一件事,他说:“人活一辈子,总要做一些让后人能够记住的事情,不然枉来世上走一遭。我都已经安排好了,我的这些博物馆不能关闭,要一直开下去。”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