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大学课后答案
毕业设计
高中课后答案
初中课后答案
小学课后答案
赞助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物理答案
英语答案
高数答案
线性代数
本版
帖子
答案家
»
论坛
›
毕业设计
›
化学|环境|生物|医学|制药
›
2018如何引领孩子体验“内源性快乐”
返回列表
查看:
254
|
回复:
0
2018如何引领孩子体验“内源性快乐”
[复制链接]
9115909
9115909
当前离线
积分
41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积分
41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8-17 20: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每个孩子都是研究家和发明家(方先生,37岁,科技工程师)
http://
我小时候生活在贫穷的农村。6岁那年,看到大队的水车时我非常好奇,会做木匠活的大舅就给我做了一个小水车,然后带我来到一条小溪边,让我看小水车如何工作。
许多年后,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成为我个人搞发明创造的动力之一。有了孩子以后,我非常看重对儿子方斌动手能力与创造力的培养。我坚信儿童的脑神经只有在他主动用脑的时候才会得到锻炼。正如一句箴言所说:“讲给我听的将被遗忘,指给我看的将被记住,让我动手做的才能真正把握。”
儿子的玩具很少,但他从小能玩的东西却很多,比如工具箱里的绝大多数工具、破损的闹钟、被淘汰的录音机、我爱人实验室的某些工具等,他都玩过。三四岁的时候,儿子对科学问题产生了兴趣。我们尽可能地用实验来满足他的好奇心。比如他拿着一只空杯子问我:“杯子里有什么?”我没有立即告诉他杯子里有空气,而是让他把空杯子倒扣在盛满水的盆子里。当他看到一个很大的气泡从杯口边沿冒出水面时,他非常惊讶。我这才告诉他,杯子里有空气。儿子对这个实验百做不厌,经常给来我家的小朋友进行表演,以证明空杯子里确实有东西,那就是空气。
这种活动带给方斌的快乐远远超过动画片。他渐渐意识到只要自己动手去尝试,就会产生一种结果,还能学到一种知识。
有一次,幼儿园老师让他们看一根蜡烛是如何在空瓶子里渐渐熄灭的。方斌回家后兴高采烈地跟我讲:“爸爸,我发现了氧气,太好玩了!”听了他的“发现”过程后,我进一步启发他,跟他一起又做了一个实验:把发酵粉和食醋混合在一起。两种东西混合后,立即冒出很多泡沫,还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当他看到点燃的蜡烛在二氧化碳作用下熄灭时,哈哈大笑道:“爸爸,你是魔术师吗?”
我爱人常在厨房跟方斌玩类似的游戏。方斌认识了许多化学成分,知道将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会产生第三种物质,就像爸爸妈妈在一起会生出小宝宝。
我们家陈列柜里面是我跟爱人去世界各地时带回来的工艺品。我们经常玩一种“看物说话”的游戏。方斌每次拿出某个东西来观察,我就跟爱人聊一聊这个东西的来历,再由此搜索一些图片,阐述某地的风土人情或某个自然知识。方斌在这样的亲子互动中,小小年纪就对收藏产生了兴趣。
我在家里做修理时,每次都让儿子打下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我鼓励他尝试。一次,阳台的下水管漏水。我带他去建材市场买下水管,他对不同形状的管子很感兴趣。我就买了好几种回来,让他一个一个装上去试。效果都不太理想时,我带他将某根下水管进行小改造,变得非常适合我们家。这也是他的第一次“发明”,他非常自豪。
由于体会到动手、收藏、研究、发明的极大乐趣,方斌对电脑游戏兴趣不大。他喜欢看电视上的科技频道和自然频道的节目,对动画片反而不太关心。儿子上小学之后,很多同学打游戏,我们并不反对他玩,有时候还鼓励他从游戏里体会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不同,借助游戏帮他清楚地分辨哪些时候他是在做游戏,哪些时候他在玩“假装”的游戏,哪些时候他是真实的自己。
我很推崇《童年清单》的作者多纳塔?艾申波茜博士的理念:“教育的90%产生于客观世界,而不是教育者的臆想。”让孩子能够区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非常重要,这样孩子才能发展出“内源性快乐”,不过多受物质世界的影响。即使身边的孩子们都痴迷于虚拟世界,方斌也会将二者比较,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娱乐方式。
今年夏天,我们单位组织亲子游。在泰国一个野外景点,所有人因暴雨而滞留半天。无线网络连不上,甚至还断电。同行的孩子们怨声载道,方斌却表现淡定,津津有味地听着大人们聊天。他还组织几个同龄的孩子用现成的物品来做游戏,比如跳格子,用椅子搭楼房,采集树叶做拼图等。小伙伴们都因为他设计的游戏而快乐,同行的家长们也夸他爱动脑筋。 给孩子一个认知世界的陈列柜(孙女士,33岁,烘焙师)
我女儿从小在老家跟爷爷奶奶长大。她4岁来到我们身边时,“屏幕瘾”已非常严重,看电视、玩ipad,跟我们的教育理念进行着激烈对抗。渐渐地,她顺服了“每天看屏幕不超过半小时”的家规,然而,她跟我们的关系不再亲近,对北京这所大城市并不喜欢,对身边的小朋友们缺乏兴趣,经常嚷着要回老家上学。
去年秋,女儿的幼儿园摆设了一个“认知世界的陈列柜”,里面摆放着工具、厨具、礼品以及其他的生活用品。这些东西我们天天看到却熟视无睹。然而,物品进入陈列柜之后,日常的标签慢慢淡化,逐渐显露出其文化特质。孩子们将这些东西借回家,既可以玩,也可以研究。老师要求归还物品的时候,要附带一段孩子的使用记录或相应的图画。
一天,女儿把一个打蛋器借回家,兴致勃勃地使用。我们家厨房里其实有好多款式的打蛋器,但我们因为安全原因而一直不允许她进入厨房。那天,我教她使用打蛋器的时候,她提出很多跟烘焙有关的问题。我让她口述,我记录,把打蛋器的操作过程写成一份小报告,竟然得到老师的表扬。
次日,我仔细观察了幼儿园大厅里那个“认知世界的陈列柜”。柜子上面写着意大利诗人皮埃尔?帕索里尼的诗:“从生活物品中学到的知识,我将永远不会忘记。”
这话真有道理。我想到自己小时候没啥玩具。家里的秤砣、石墨、雨伞、三轮车都是我的陪伴者。我与这些物品建立了一种关系,也与这些物品的使用者――我的爸爸妈妈培养了深厚的感情。小时候物资匮乏,我也在与小朋友们交换的过程中学会了帮助、分享与合作。然而,女儿这一代孩子什么都不缺,却缺乏那种对小伙伴的需要。看着女儿参加同龄人的生日聚会时,一群孩子你一部手机我一部ipad,一言不合就换个房间去看动画片的情景,我不禁忧心。
老公建议我:“咱们在家也搞一个烘焙的陈列柜吧,把你那些压箱底的工具都摆出来。下次?小朋友来玩的时候,你教他们烘焙,给孩子们一个没有电子产品、没有过多玩具的聚会!”于是我和丈夫做了个计划,邀请女儿的几个小伙伴来家里做“创意糖果”。 我教孩子们把烤箱预热到135℃,把水果硬糖放在烤盘中摆成自己喜欢的形状,然后把烤盘放入烤箱中5分钟,让糖果融化在一起,让孩子们用葡萄干和熟红豆在上面造型,再把棒棒糖棍放进去。一切就绪,再放入烤箱烤3分钟,等各种配料、附料平滑地融为一体后再拿出来冷却,然后就可以欣赏作品、享受美味啦!
这样的尝试让孩子们完全被吸引,再来我家时,他们一准儿要先进厨房。女儿也在烘焙中获得了极大快乐,家里的厨具陈列柜竟然成为最好的教学地点。我通过核桃夹教孩子们懂得了杠杆原理,通过垃圾分类教孩子们学到了不少自然科学知识,甚至在洗菜盆里引导孩子们研究浮力与重力……
女儿有了烘焙爱好,找到了虚拟世界之外的真正快乐,自然不再像以前那样酷爱电子产品了。 对照“清单”,我们该如何补“快乐”?(黄教授,儿童心理专家)
近来,一本名为《童年清单》的书在教育领域产生重大影响。作者多纳塔?艾申波茜博士,归纳出69项儿童必须在0~6岁之间经历过的体验。笔者在仔细阅读69项清单之后,深深感受到“清单”涉及许多咱们中国家长的“短板”,其中最显著的一项就是中国幼儿的快乐太物质化、虚拟化、肤浅化。在《童年清单》里,儿童的快乐应该来自于真人互动、社会交往、艺术和收藏、实验和科学、深入大自然等方面,而非来自玩具、动画片或某种成功。我们摘录其中的一部分,供家长们参考。
在德国,一名7岁儿童应该具有的体验包括(部分):知道人的智慧和技术创造的人工智慧之间有差别;有收藏的兴趣与体验;参观过博物馆、古堡,体会到世界的变化,知道久远时代的生活与我们完全不同;看过父亲刮胡子,与父亲一起做家务,曾单独与父亲度过整整一天,生病时得到父亲的悉心照顾;有过与真人之间快乐的身体体验,比如在床上玩过枕头大战,在冬天堆过雪人,用沙子搭过城堡,尝试过在沙滩或泥地上建“水坝”,了解野外生火及灭火的技巧,尝试过做风车和灯笼;体验过在外奔波与在家的差别,粗略懂得思乡、借宿、无家可归的概念;有过施舍行为,曾亲手将钱递给乞讨者或放进公共捐款箱;掌握一种防腐保鲜的方法,会修理简单的东西,购买物品时会考虑维修是否方便,知道超市和菜市场的区别;曾爬过一棵树,曾掉进过小溪里,曾收割过农作物并播种过,曾提过一个任何人无法回答的问题,曾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沙子、雪地、玻璃等地方,接过一张白纸时曾有画画的冲动,曾从头到尾仔细读过一本书,能理解一幅画的细节,曾向别人讲述自己的梦;做过简单的实验,曾根据操作规程做实验并反复练习,比如测过自己的脉搏,知道自己眼睛的颜色,对比过树叶上的脉络与自己手上的血管,能分辨不同水果的香气;参加过多声部合唱,曾将自己的名字??作歌词唱出来,听过回声,感受过节奏,知道自己耳朵有无法承受的音高限度;等等。
作者说:“清单可以让家长们从中清楚地觉察出自己在教育一个7岁儿童时,究竟还有哪些欠缺,哪些教育机会尚未及时提供,家长们要如何将这些欠缺整合成项目,再次提供给孩子。”这份清单目前已经影响到中国的很多幼儿园,比如北京一所幼儿园把玩具收起来,孩子们反而自己发明了更多新的游戏。
对家长来说,我们要审视自己的孩子是否经历过清单上的事情所带来的快乐。如果欠缺的话,说明我们需要进行调整。调整并不需要给孩子报兴趣班或带他们去做这做那,而是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首先,缩短虚拟游乐的时间,教育孩子知道人的智慧和技术创造的人工智慧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别。
动画片和电子游戏在传授给儿童一种不真实的知识,让他们活在童话世界里。如果放任孩子从小就混淆虚拟与现实,无异于毁掉孩子的人生。除电子产品外,过多的玩具也是有害的。孩子真正喜欢的是那些能放在嘴里嚼、拿在手里捏碎的东西或司空见惯的各种家用工具。我们要启发孩子来享受真实的资源,“随遇而安”地应对各种“没有”与“缺乏”,让孩子能够在“少”的时候创造出“多”,在“没有”的时候创造出“有”。这种在有限的物质条件下找到并体验快乐,是一种能力。孩子有了这种能力,将来在物质条件富足的时候才不会迷失。
其次,走向操场、大自然、博物馆,帮助孩子寻找更真实的快乐。
家长可以让孩子接触生活,进行收藏,亲近大自然,或带他们去自己的工作场所,创造机会让孩子与工匠、手工艺人以及具有创造力的人打交道,帮助他们体验什么是发明、创造。要激发孩子探索事物、发现真理的兴趣,就像案例中的方先生一样,培育出动手能力强、充满求知欲的孩子。
内源性快乐的另一个来源,是体育运动。那种挥汗如雨和不断自我超越的快乐,一定要让孩子尽早体验。
最后,因地制宜,进行反应式的生活教育。
德国教育学家弗兰兹?魏纳特博士认为:“孩子应该接触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最基本的东西。不要强行灌输知识,要让他们对所接触的事情感兴趣,然后成人再进行解释、讲解,并提供相关的资料。我认为最好的教育是‘反应式的教育’,它以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偶然碰到的东西为素材,这样学会的东西才有用。”
比如家家户户都有厨房,孩子就可以学习怎样使用核桃夹,怎样利用杠杆原理,怎样往汤里加少许的盐;家长们修理东西或是制作东西时,可以邀请孩子帮忙,让他们体会劳动的快乐;通过教孩子扫地或拖地,让他们学会观察细微的东西;每次孩子发问都是好的机会,家长可以因此而将许多知识传授给他们。
家长们在进行生活教育的时候,要做好循序渐进、多次教育的准备。因为孩子需要多次讲解才能理解大人所要表达的意思。总之,内源性快乐的体验不应该是死板教条和封闭的,而应是围绕孩子的视角呈螺旋式上升的。
〔编辑:冯士军〕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