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0|回复: 0

2018好奇宝宝的“十万个为什么”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17 09: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我会反问孩子:你觉得呢?你是怎么想的?
http://
  
  我以前做过一个关于“为什么”的征集,一个妈妈的投稿让我印象很深刻,听娃跟她爸的对话,总是要笑哭:
  娃:爸爸,人为什么会长高?
  爸:因为人会吃饭啊,吃饭就会长高。
  娃:那人越长越高,为什么不会长到天上去?
  爸:因为人长到一定程度就不长啦!
  娃:那人为什么还要吃饭?
  爸:……
  其实,只要有孩子,这样的情景你迟早都会遇到。我自己一开始面对哥哥弟弟的追问,也经常是懵的,忍不住反问他们:“你们为什么总是有那么多为什么?”但后来,也慢慢找到一个方法,这个方法不仅让我和兄弟俩玩到了一块,也缓解了我要做全知全能妈妈的压力。
  这个方法,就是三个“忍住”――
  忍住内心咆哮的“为什么”
  当孩子提出“为什么”的时候,大多数指向完全不一样的原因。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不要在孩子重复问“为什么”的时候,也提问“为什么”。
  为什么你脑袋里总是有那么多问题啊?
  为什么你就不能安安静静坐下来玩呢?
  以上这两句,我一开始也会反问哥哥弟弟,但后来想,这个问题根本不可能会有答案,如果孩子知道就不会问我们为什么了,不是么?最糟糕的是,我们这样反问的姿态和语气,不仅曲解了孩子好奇的本心,也容易传递给了孩子一个信息――原来问为什么是错误的。
  诚然,孩子的提问有时候真的很无厘头,也让我们很烦躁不堪,但是一棒子打死提问的方式,其实也容易矫正过枉,等孩子真的对任何事情都不再好奇,也不会再提问为什么的时候,我想我们可能又会懊恼:“为什么孩子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了?”
  于是,我转变了提问的方式,首先把反问语气变成疑问语气,然后把想要从孩子那里获知答案的问题改成开放性的引导,比如:
  “你为什么打人呢?”
  “你为什么就是不听话呢?”
  换成:
  “可以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再比如:
  “你为什么迟到呢?”
  换成:
  “你看起来是因为有事情才迟到的,可以告诉我是什么原因吗?”
  我发现这样跟哥哥弟弟沟通之后,不仅平息了自己的情绪,也引导了他们和我一起找到事情的原因,这就是比较合适的就事论事的方法。
  忍住想做哆啦A梦的心思
  之前我去香港学习的时候发现,从督导到教授,大家面对“为什么”的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比如我们跟进个案的时候,教授会在课堂上提问:
  大家怎么看这个个案?
  觉得治疗师做得好吗?
  不觉得这个做法有点牵强吗?
  ……
  刚开始我会下意识地想标准答案,或者根据标准答案回答,被教授点评了一句:
  “你回答得很好,但看得出来,你不是在思考。”
  教授的话让我醍醐灌顶。思考,并不是看了一场个案咨询的现场,并且知道答案和理论就可以体现出来的能力;思考,是我们仔细看每一个场景后,懂得如何去找到自己自身想法的过程。
  孩子更是如此,他的学习能力并不会因为他问题的答案就能掌握,他的学习能力也不靠如何回答标准答案来体现。孩子恰恰需要不停地被你提醒要去思考,才可以最终养成思考这个习惯。
  因此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一直坚持一个简单的习惯,就是在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反问孩子:你觉得呢?你是怎么想的?
  前几天,给孩子下载了一个陪玩APP。在每一次孩子结束了一个游戏之后,我会问:
  “Joshua,你觉得这个游戏好玩吗?”
  等孩子说完自己对游戏的感想后,我还会继续提问:
  “你觉得游戏特别的地方在哪里?
  游戏有什么可以改善的地方?
  你觉得弟弟/哥哥为什么要设计这图像?
  ……”
  一开始,孩子们一脸懵。但是因为我每次都这么问,久而久之,我发现孩子的态度和行为也都一直在变化。他们真的会去对经常玩的东西进行思考和复盘,并且会冒出一些新的想法来回答我的问题。
  忍住喋喋不休地发问
  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你觉得呢”这个问题对孩子来说很有帮助,但是不代表我们需要一直叨叨不休地??孩子发问。
  最好的发问时机,是孩子有好奇的事物的时候,不是之前,也不是之后,是刚刚好。比如看完了一场动画片之后孩子仍兴致勃勃、记忆犹新,比如孩子刚开始提问“为什么”的时候好奇心盛,无论如何都想了解。这些都是好时期。
  比如当我家哥哥Joshua问我,“为什么太阳是红色的呢?”我也会反问他,“你觉得为什么呢?”
  当你将这个变成习惯用语的时候,相信会和我有一样的感受,孩子每一次的答案都不一样,里面有他太多的好奇和探索。
  哥哥今天可能说,“我觉得是因为太阳太热了,就像我一样满脸通红。”这个时候,我会回答,“这真的是一个很棒的解释。我也发现了,你的脸蛋和书里的图片还真的有点像呢,你观察得很仔细。”
  明天可能就脑洞大开地想到了一个新主意,“因为太阳是一个大火炉,火的颜色就是红色里面混着金色的,太阳也是。”那这个时候,我会回答,“你启发了我,我还真没想过太阳的颜色里面有那么丰富的混色,你觉得还有哪些颜色呢?”
  你的回答当然可以不一样,但是思路是一样的,让孩子去寻找答案。只要孩子有答案,或者有意去寻找答案,这个时候我们都应该积极地认可和鼓励。
  在孩子还兴致勃勃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继续强化孩子找答案的过程,比如说去重新翻看书本,确认一下太阳的颜色、变化和细节纹路,以及和孩子一起去做类比,了解火炉和太阳的相似和不同的地方等,都是很好的做法。
  那不好的时机是什么呢?当你和孩子介绍一个概念,孩子一脸无趣或者迷茫地看着你,那就是他不关心的领域,或者他还没有掌握的知识,那这个时候,你就要警惕,减少提问为什么。
  本文来源于萌芽研究所BUD,育儿有方,成长有伴。这里有走心科普、给力社群和让你不再焦虑的课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