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5|回复: 0

2018真正的教养在餐桌上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16 19: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虽然女儿小时候常常“断案不公”,不自觉地偏向我,但这至少能让她爸爸意识到孩子的愿望,出于对她愿望的成全,他也会主动认错。而我对她爸爸也会经常让步,如果发现他气愤得厉害,或是为了尽快结束争吵,我就会把自己的“原则”和“理由”都抛一边,主动认错,与他和解。我们的争吵从来都是速战速决,绝不拖到第二天,不让压抑的气氛长时间地笼罩在我们的家庭里――父母的行为让女儿看到,人与人之间有矛盾是正常的,重要的是以何种态度解决。
http://
  儿童教育专家蒋佩蓉在分享她的心得时,这样说过:“礼仪、礼节如果缺少心灵的参与则都是空谈……夫妻也要礼尚往来,这表现为‘妻子敬重丈夫,丈夫深爱妻子。”婚姻是最深刻的一种人际关系,人性的真实、文化素养、价值观、爱的能力等等,都在这样一种关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它是两个成年人合写的生命自传,是让他们最亲爱的孩子感受生活的幸福、体会生命的美好,认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启蒙教材。
  “我丈夫送给孩子最美好的礼物就是一直坚持爱我比爱孩子多,这为孩子未来的婚姻树立了好榜样。”蒋佩蓉这样形容她的配偶――在一个健全的家庭系统中,最主要的关系是婚姻关系,而非亲子关系。父母相处模式的礼貌与否,深深影响孩子的安全感、自我形象、沟通方式与学习能力,这些都与孩子未来“事业的成功系数”和“婚姻的幸福指数”直接挂钩。
  如果说家庭状态也可以像酒店那样标注级别,没有比夫妻相敬如宾、礼待对方的家庭气氛级别更高的了。房子可以小一些,家具可以旧一些,电器可以少一些,但爱和亲密一定要多――幸福的家就是五星级宾馆,而夫妻之间的和谐恩爱,就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
  在餐厅里,我们会遇到这样的孩子――像有多动症一般,一直处于不安的状态。对父母说话高声而无理,甚至尖叫,把食物乱丢,杯盘弄得乱响,还会撒泼哭闹。
  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孩子――一直专注地吃着面前的食物,小手的动作甚至还笨笨的、萌萌的,但却很努力地吃完食物。想要什么的时候会向父母提出请求,会和父母交流,但不会过大声量或一直打断大人的谈话。
  这两种孩子从生下来都是一无所知,并没有谁对餐桌礼仪或用餐规则天生就懂,但发展到如此极端的两个方向,必然有其中的原因。我们把镜头再推过去仔细观察,会看到第一个孩子的妈妈一直在絮絮叨叨问孩子吃这个不吃那个不,要擦手要喝水要撒尿,不要摔筷子不要敲碗要坐直。那个孩子刚吃一口米饭,妈妈便塞过来一口青菜,刚要喝水,妈妈又叫着擦擦嘴,而孩子的父亲一直在玩手机,与这对母子的交流几乎为零。而第二个孩子的父母则穿戴精致得体,一边用餐,一边彼此轻声愉快地交谈,他们的目光时常会落在孩子的身上,但很少去打扰他,只在他最需要的时候及时而到位地提供帮助。如果他要说什么,他们总会转过目光,注视着他认真倾听,并耐心地和他交流。
  被好好尊重和礼貌对待的小孩,才会以同样的礼貌待人。同样,在日常生活中不被随意打扰的孩子,才能够懂得安静和专心。从儿童心理学上讲,专注力是幼儿发展的第一要素,成人过多指令和频繁的干扰会阻碍专注力的发展;不能懂得他们内心的需求,错误的教育手法和无效的沟通方式,都会让孩子因为无路可走而变得焦躁――他们除了以发脾气和搞破坏为手段地发泄和引起关注外,别无他法。做一个简单的置换游戏,假设你是那个被一万只苍蝇嗡嗡嗡包围住的可怜虫,三分钟被人摆弄一下头发抹一下嘴角,两分钟纠正一次坐姿,并不断地让你吃这个吃那个要这样不要那样,你还不能掀桌子也不能起身就走,不可以以成人的方式表示抗议,怎么办?估计也只能号啕着满地打滚儿了……
  保罗?福塞尔在《格调》一书中提到,人的生活品位随着他的成长一旦形成之后,一般不再会发生大的改变,即使经由有意识的熏陶和训练似乎也收效甚微。所以,如今迅速成长的中产阶级父母会格外看重下一代的教养养成,希望他们的孩子可以在餐桌上举止优雅,在社交场合待人接物彬彬有礼。但这一切又真的急不得,比如我们讨论的餐桌礼仪,说白了,实际上都是日常的教养,它们并不独立存在,也不会像餐巾布一样,只短暂地展示于餐桌之上,而是整个家庭生活水平、成员教育程度和教养综合熏陶的呈现。
  因而餐桌礼仪的培养,不应该仅仅限于在餐桌之上。一言一行具体的身教,胜于空洞乏味的言传。就像简单的“请”“谢谢”“对不起”,每个成年人都会教给孩子,但小孩更直观地感受到的不是这些词汇的应用,而是父母对待服务人员的态度;为他人着想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在降低了嗓门、打喷嚏知道遮住嘴巴后,在餐桌上是否会倾听配合别人的谈话则是潜移默化中教养的体现。筷子刀叉的使用方法可以通过严格的管教来传授,但吃相中的贪相和贫相则是更细微之处的流露。
  在遇到孩子失礼于人的时候,我们总是先想到,你丢了我的脸。然而,一个温和谦恭的父亲,不会教出对人颐指气使的女儿;一个举止优雅的母亲,也不会有粗俗莽撞的儿子。在一个顽劣的孩子身上,反射出的实际上是父母的粗鲁和不自知――教养并不是只针对孩子,要时刻透过孩子的行为反思自己的举止。
  其实早在秦汉时期,各种礼仪就已经写成了一部《礼记》,其中关于餐宴中的诸多规矩细致到惊人,“毋咤食,毋啮骨,毋反鱼肉,毋投与狗骨。毋固获,毋扬饭……”翻译成白话就是吃饭别吧唧嘴;不要大口撕咬着啃肉;吃多少夹多少,别再放回去;狗也有尊严,别把自己不啃的骨头扔给狗;不能爱吃什么就猛吃,更不能因为烫嘴就扇风吹热气儿……这些东西放在今天,依然是完全通行的标准,而且,如果细细想来,其实无论中餐西餐,好的礼仪,全世界通用。
  这些规矩,都是从小便应该熟知的,它就像音乐或艺术,是一种非语言的交流方式。掌握?@种技能,就犹如让孩子瞬间拥有了好的歌喉或神奇的画笔,无论是在金发碧眼的国度,还是在我们古典的东方,都可以顺利与人交往。文明的礼仪,是一本全球免签的护照,能帮孩子走得更高、更远。
  摘自新浪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