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8|回复: 0

2018我们如何对卒中说“不”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16 18:3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卒中被称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全世界每6人中就有1人遭遇卒中;每2秒钟就有1人发生卒中;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卒中,1人永久致残。于是不少人会唉叹,对卒中这个无形杀手,只能听天由命。果真如此吗?目前世界各地专家学者大量科研成果和防治措施给出的答案,?人类可以对卒中说“不!”
http://
  预防卒中是人生健康最值得做的一件事
  卒中俗称脑中风,是一种突发性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是60岁以上人群的第2大死因,15~59岁人群的第5大死因。其早已成为全球医学家关注和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公众当今广泛热议的首要健康话题。
  WSO(世界卒中组织)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的第五次大会上发表《宣言》说,卒中是可以预防的,并呼吁设立“世界卒中日”。2006年,WSO和WHO(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宣布每年的“世界卒中日”确立在10月29日。全球与中国对卒中的防治实践已表明,卒中完全可以预防;应用已有的知识,将会使一半人免于卒中的危害。
  预防卒中的最有效方法是防控危险因素
  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可控危险因素和难控危险因素两大类。可控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糖代谢异常)、高脂血症、吸烟酗酒、心脏病、腹部肥胖、高盐高脂饮食、不运动或运动很少、精神因素等。难控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气候和家族史。只要控制好可控危险因素,就能明显减少卒中发病率。
  卒中的很多可控危险因素早期都没有症状,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早期患者自己完全无感觉,很容易被忽视。很多人没有定期体检的意识,患病很长一段时间仍自认为很健康,直到高血压、高血脂、糖代谢异常的并发症出现后才看医生,这为时过晚,已对靶器官(相应的组织器官)造成了不可逆损害。
  定期体检是早期发现这些危险因素的关键,特别是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糖代谢异常家族史的人。
  1.防控高血压:我国约70%的出血性卒中与高血压相关。高血压患者应在专家指导下控制血压达标。患者要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成人每天食盐摄入总量不高于6克),包括酱油、味精、醋等含盐高的调味品用量,不食或少食咸菜、加工肉制品及含盐高的零食。如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后血压仍然不能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就应该服用降压药。不同种类的降压药物作用机制不同,最好由专科大夫进行个体化诊疗,合理用药。
  2.防控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卒中的又一重要危险因素。减少高脂肪含量的食品摄入是所有血脂紊乱患者治疗的基础。他汀类是目前降脂的主流药物。根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选择不同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服用4~8周后应复查血脂、肝功能和肌酸激酶。如LDL-C达到目标值,可改为每6~12个月复查1次。降脂治疗3~6个月后LDL-C仍未达到目标值,应增加降脂药的剂量或联合其他降脂药物治疗。LDL-C达到目标值后不宜马上停药,可观察一段时间,并逐步减少他汀类药物的剂量,如多次复查血脂LDL-C能维持在目标值范围内,可考虑停用。但多数患者难以完全停用,需要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
  3.防治糖尿病:国际糖尿病基金会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成人糖尿病患者已达4.15亿,到2040年将升至6.42亿。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居世界之首,约有1.14亿确诊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同样需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减少膳食的总热量,不吃或少吃含糖饮料和含糖量高的糕点等,适当控制谷类摄入量,增加蔬菜、水果、干果等低能量食物的摄入,少吃或不吃高脂饮食,减少食用油用量;不吸烟,少饮酒或不饮酒;增加体力活动,防止或减少肥胖;同时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糖药物,控制好血糖。
  预防和救治卒中须认真采取有效措施
  不良生活习惯与高血压、糖代谢异常、高脂血症、心脏病、肥胖等,都与卒中有密切关系。在卒中危险因素中,存在三项或三项以上属于中风高危人群,既往有卒中病史或有短暂脑缺血发作病史者是高危中的高危人群。
  1.发现卒中的早期征兆及时送医院救治:卒中早期表现为头晕或与平日不同的头痛;肢体麻木、四肢无力或活动不灵;有的舌麻、唇麻,短暂的吐字不清;突然原因不明的跌跤,或短暂的意识丧失,或个性、智力突然变化;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昏沉欲睡。发现上述情况应及时送医院诊治。卒中发生超过3小时左右,脑组织即发生不可逆的坏死。因此,对卒中的救治越早效果越好,时间就是生命。
  2.自我管控不良饮食习惯:与1992年相比,2002年我国人群超重率上升了38.6%,肥胖率上升了80.6%。这使得卒中危险因素人群随之上升。进行自我健康管理,自觉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平日严格控制好个人饮食摄入量,坚持机体营养平衡,是防治肥胖最关键的一环。由蔬菜、水果、豆类、鱼、粗制大米或面粉构成的膳食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胡萝卜素、维生素E,可控制肥胖,降低卒中风险。
  超重或肥胖最简便指标是体质指数和腰围,这两个指标都能预测心血管病的危险。减肥最有效的方法是减慢进食速度;减少饮食热量摄入,少吃糖类和甜食,尤其大荤大油口味重且高热量的饮食不宜多吃;坚持规律的、中等强度的体力劳动或运动。减重不宜太快,速度要因人而异,以每周减重0.5~1.0公斤为宜。通过控制饮食与运动减肥效果不理想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减肥药,但不应滥用,以免减肥药物不良反应损害健康。
  3.坚持运动:极少运动是高血压、糖代谢异常、高血脂、心脏病和腹部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运动能够扩张血管,使血流加速,并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和血小板的聚集性,减少血栓形成;可以促进脂质代谢,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预防动脉硬化,使中风危险明显降低。所有年龄的人都应提倡运动,每周不应少于5天,每天不少于30~45分钟。应根据个人身体状况,掌握适当活动强度,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低中等量的运动对心血管有很强的保护作用;过强的运动无保护作用,甚至有害。运动量是否适度可依据主观感觉、心率和呼吸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来判断。休息约4分钟心率和呼吸恢复到运动前水平或接近运动前水平,且主观感觉好,即为运动强度适当。尤其是年龄大或平日很少活动的人,在运动时要特别警惕出现心慌、胸痛、头晕、持续咳嗽或晕厥等不良反应,如身体出现不适,要立即停下来休息或及时就医。
  4.随时保持积极乐观的良好心理状态:心理与情绪的好坏对卒中有重大影响。临床案例显示,很多人由于各种原因产生怨恨、暴怒、恐惧心理后引发了卒中。因为人的负面思想状态会使人的体液内产生毒素。美国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合作研究了“社会关系如何影响人的死亡率”,随机对7 000人进行了长达9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乐于助人且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其健康状况较好,预期寿命较长,比其他人的死亡率低1.5~2倍。还有更多不同的实验表明,纯净、慈善、喜悦等正面的思想状态能令生命健康;而恶念会让机体组织失衡与病变。
  其实,这些研究成果早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古籍中已有系统阐述。孔子用“仁者寿”三个字,将其说得很明白。因此,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环境、工作学习的激烈竞争和各方面的压力,我们首先应重视个人心理情绪调适,以乐观向上的平和心态迎接挑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