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大学课后答案
毕业设计
高中课后答案
初中课后答案
小学课后答案
赞助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物理答案
英语答案
高数答案
线性代数
本版
帖子
答案家
»
论坛
›
毕业设计
›
化学|环境|生物|医学|制药
›
2018养生谣言可以休矣
返回列表
查看:
157
|
回复:
0
2018养生谣言可以休矣
[复制链接]
2727045
2727045
当前离线
积分
41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积分
41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8-16 16:51:1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养生渐成热潮,但与此同时,“喝隔夜茶会致癌”“不吃油盐能降压降脂”“晨练越早越好”等各种与养生有关的谣言也开始被广泛传播。不少人因缺乏医疗专业知识,对各种养生谣言深信不疑,甚至付诸行动。
http://
52.8%受访者被忽悠过
今年46岁的家庭主妇姚女士家在浙江杭州,平时她格外关注健康养生信息,网页弹窗、手机微信公众号推送都是她获取这类信息的途径,并对其中的诸多观点信之不疑。比如,自从读过一篇“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的文章,她家里晚餐一度不允许出现姜。
姚女士表示,有些文章看到后面发现是广告,感觉上是假的,也就不会去信。但她也说,看到《刚刚烧开的水千万不能立刻喝,不然出大事》《这几个小习惯让你少活二十年》这类有些“吓人”的标题,自己都会接着看下去。
“朋友圈是我了解?t疗养生信息的主要渠道,看到亲朋好友转发,我也会转发。”家在四川乐山的家庭主妇张女士今年50岁,虽然女儿总是告诉她这些信息是谣言,但她还是会看,也会信。
调查发现,父母长辈的朋友圈是这类养生帖子出现频率非常高的地方,诸如“隔夜茶毒如蛇”“牛奶将人类送入癌症的坟墓!”“牛皮癣、骨癌、白血病……治好全靠它”这类耸人听闻、反常识的文章屡见不鲜。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新媒体研究所副所长黄河介绍,医疗养生类谣言有来源多、传播路径杂、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同时也更符合人们的经验、语言习惯、思维方式、文化特质和个人动机。他认为,朋友圈是相对封闭的环境,而且是熟人社交圈,彼此间原本就有信任基础,因此也就更容易成为谣言多发地。针对父母等长辈多为谣言传播者的现象,他表示,父母这一辈通常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情况,加上上了年纪的人本来就会对健康信息更加关注,因此一旦看到令他们震惊的消息就会急着广而告之。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8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2.8%的受访者有被医疗养生谣言忽悠的经历。微信(59.2%)、电视(48.2%)、网站(43.9%)、长辈口中(35.4%)和微博(35.2%)是人们获得医疗养生类信息的主要渠道。针对网上流传的医疗养生说法,6.8%的受访者表示都会相信,25.9%的受访者表示大部分都会信,45.1%的受访者会相信小部分,14.0%的受访者则都不会相信。另有8.2%的受访者表示说不好。
“过分夸大甚至虚假信息会给人们带来误导或伤害。比如‘绿豆治百病’,就不适合脾胃虚寒的人,吃多了会拉肚子。”张女士表示,自己曾照着一些养生信息做,但后来信息被证明是假的,“感觉自己被愚弄了,也给周围人造成了困扰”。
一些受访者认为,谣言会让营销者得逞。“有些养生谣言是为了推销药物,通常上当的人都是有治病需求的,损失了钱财不说还会耽误治病就医”。
“医疗养生信息通常提示的都是日常生活中人们不太注意的地方或者常见做法,感觉很实用,我就总会给儿女、丈夫和父母看。”张女士说,因此,虽然有过被养生谣言忽悠的经历,但她对大部分养生类信息还是宁可信其有。
有受访者认为,养生类信息“标题党”太严重。那些带有“震惊女人圈!”“千万不要吃!”“10万人已转疯!”等字眼的文案会吸引一部分人点开看,甚至有的人不看就直接转发。“还有的‘标题党’是绑架亲情。比如‘一定要我们的孩子远离’‘一定要告诉家人’等,父母就更容易上当了”。
黄河分析,谣言传播甚广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与健康问题愈发突出之间的矛盾,二是人们对健康知识及信息需求强烈与健康信息相对匮乏之间的矛盾,“这二者会引起人们的焦虑,继而促使人们积极地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健康信息,以调和自己的不安定感。然而,网络信息鱼龙混杂,人们又缺乏批判能力,这就造成相关谣言泛滥的情况”。
普及健康教育,让谣言无立足之地
尽管不能说这些医疗、养生类信息百分百都是虚假的,但是其中绝大多数的信息都存在夸大其词、虚构事实、无中生有等问题。以这样的信息来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后果如何可想而知。而随着资讯手段的发达,类似这样的不实信息,往往能够借助微信朋友圈等渠道,实现病毒式的扩散,进而导致更多人相信。
这正应了网友那句无奈的感叹:微信朋友圈的医疗养生谣言,自己信了害自己,转发了害朋友。更要命的是,如果不是因为亲自尝试,最终导致身体或者是荷包受到了损害,我们还一直以为这些信息都是真的、靠谱的、值得信赖的。可等我们发现这些信息都是虚假的,不可靠的,往往又悔之晚矣。
也正是因为借助了微信等现代化的传播方式,导致辟谣的速度往往很难跟得上谣言传播的速度。比如现在一些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也建立了制度化的辟谣机制,每隔一周或者是几天就针对网络上盛传的各种谣言进行盘点、辟谣。但问题是,这样的辟谣还是避免不了“马后炮”的弊端,因为在辟谣之前,谣言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已经让很多相信它的人上当受骗,遭受影响和损失了。
这当然不是说辟谣没用,实际上我们不但要继续辟谣,而且还要更大范围、更快速度的辟谣才行。而除了辟谣,我们还要探索和追求遏制医疗、养生谣言的治本之道。何为治本之道?
其实很简单,就是让更多的公众掌握更多的科学真相。真相在手,伪装得再好,再标题党的谣言,都会无处遁形。
具体说来,一是要加强健康常识的传播和健康教育,通过这样的健康教育,让民众对疾病、医疗、养生等能够有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这是掌握“真相”的基本途径之一。这显然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比如在中小学开设健康养生课程、生命教育课程;比如在报纸、电视台等媒体开设专门的栏目普及健康养生常识等。二是通过公众的“自我教育”,提升在医疗、养生等方面的科学素养。就实际情况来看,对各种医疗、养生谣言言听计从者,往往以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为主,而他们又恰恰是缺乏科学素养的一个社会群体。要掌握医疗、健康与养生的真相,除了依赖于子女或其他亲人给他们“补课”,进行“二次教育”,中老年人也可以自己关注一些权威的健康养生微信公众号(比如“健康老人帮”)。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