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3|回复: 0

2018项颗教授治疗汗病经验研究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16 13: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 在查阅相关文献治疗基础上, 参加医疗实践, 跟师学习, 收集资料, 对项颗教师治疗汗病所采取的方法、技巧与治疗用药的各种经验进行总结、归纳与分析, 同时, 对其中学术思想进行宣传, 希望通过此次研究为临床辨证论治汗病提供一定的借鉴。
http://
  【关键词】 汗病;自汗;盗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4.105
  项颗教授为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吉林省名中医, 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 辨证精良且准确, 立法严谨, 药味简单, 配伍精当, 加减灵活, 效如桴鼓, 尤其对汗病的诊治有独特经验。作者有幸跟师学习, 受益匪浅, 现将项颗教授治疗汗病经验进行整理总结。汗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症状[1], 其表现形式、发病部位以及临床表现均不同, 为此,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常因各种困难而无法准确辨证且有效的治疗汗病。相较于现代医学的汗病治疗而言, 中医在汗出的临床治疗方面有明显的治疗优势, 表现出奇特的治疗效果。
  1 病因病机
  汗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早在《黄帝内经》中指出:“阳加于阴谓之汗”。从汗出内在机制来看, 张仲景指出汗出是受营卫二气相互影响且不断彼此作用的结果。在金元时期, 成无己[2]对自汗展开了一系列研究, 研究表明, “自汗者, 谓不因发散而自汗出者是也”。汗病具有比较复杂的病理特征, 成无已从临床经验总结, 掌握汗病的病机, 提出辨别汗病首要的步骤是抓住阴阳两大致汗环节, 另一个关键环节是汗出的通道即玄府毛窍是否畅通, 提出“以阴为本, 以阳为用, 以玄府毛窍为通路”的三大要素[3]。
  2 汗病常见证候的辨证论治
  2. 1 以“调和营卫止汗”治疗自汗(营卫不和)的症状表现:汗出恶风, 在进行一系列的活动后会不断加重, 同时, 在出汗后会感觉到精神疲惫、全身乏力, 并且极其容易发生感冒, 周身酸楚, 时寒时热, 脉缓, 苔薄白。常用桂枝汤加减(桂枝、白勺、生姜、大枣、黄芪、酸枣仁、煅牡蛎、煅龙骨、浮小麦、甘草)。按语:自汗为阳气虚, 卫表不固, 腠理疏松, 阴液不藏所致。阳气不能充肌肤, 实腠理, 营阴不能养体, 故神倦;汗为心之液, 汗出过多则心气受损, 故心烦气躁而不安, 法当调和营卫, 益气固表, 敛汗潜阳, 以安心神。桂枝汤为《伤寒论》之第一方, 历代医家对其无不推崇备至[4, 5]。
  2. 2 以“滋阴清热止汗”治疗盗汗与自汗, 症状表现:汗出于入睡后, 汗止于人醒后, 容易感觉到口渴, 两边颧骨色红, 患者手、足心会不自觉的发热, 午后表现出潮热特征, 脉细数, 舌头红且缺少舌苔。采用关腠散加减(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生龙骨、生牡蛎、浮小麦)。关腠散是项颗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而提出, 由六味地黄丸为基础化裁而来。项颗教授认为汗病的辨证不可拘泥于阴虚、阳虚之说, 固表止汗和养阴敛汗的使用亦无明显界限, 自汗未尝不可滋阴, 盗汗未尝不可固表, 应综合辩证, 变通灵活使用[6]。
  3 遵从张仲景治疗汗病的基本思路
  ①汗出异常是因患者阳气少、过盛或者受损害, 存在阳气不足患者, 需进行温补元阳, 实现气化的治疗效果;阳气过盛患者, 需要通腑泄热, 缓解元气火势过猛;阳气受到外界影响与干扰的患者, 需要祛邪达表, 实现通腠理的治疗效果。②津液虚滞是汗出的主要原因。受阳气蒸化津液的影响, 个体汗出, 一旦津液生成的量过少, 满足不了人体正常机能运作需要, 会出现汗源不足的情况, 人体出汗减少;若津液生成后, 脾胃运化能力不正常会影响正常生成津液的及时分布与扩散, 积蓄于体内的汗液会酝酿成痰湿水饮之邪气, 让人体汗出异常[7-10]。
  4 附病例报告
  4. 1 病例1 患者, 张某, 女, 42 岁, 主诉“头面部多汗1 年”。1 年前, 由于过度劳累, 患者出现头面部多汗症状, 汗出恶风, 在进行一系列活动后不断加重, 同时, 在出汗后感到精神疲惫、全身乏力, 且极其容易发生感冒, 周身酸楚, 时寒时热, 浑身酸痛, 脉搏浮缓, 舌苔表现为薄白。经中医临床诊断, 其属于自汗病理症状, 中医辨证诊断:肺卫不固证, 治则:益气固表、收敛止汗。处方:黄芪 50 g、桂枝15 g、白芍 25 g、甘草6 g、煅龙骨30 g、煅牡蛎 30 g、浮小麦 15 g;共3剂, 水煎服, 每剂分3次服用, 2次/d。间隔3 d进行第2次诊断后:患者头面部出汗明显缓解,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气短、精神疲乏与周身乏力症状, 同时, 脉浮得到缓解, 舌苔表现为薄白。据第1次处方与服用方法再服用4剂, 再隔 4 d后接受第3次诊治:发现患者气短、精神疲乏与周身乏力的症状基本消除, 继续服3剂进行巩固。
  按语:患者的肺气亏损源于过度劳累, 症见气短、精神疲乏与周身乏力, 肺在体合皮, 其华在毛, 肺气亏损导致腠理不固, 营阴外泄, 出现自汗症状。方中黄芪具有益气助浮小麦固表止汗的效用;白芍可柔肝助泄, 全身气机得以调畅, 加白芍益气与调气;煅龙骨、煅牡蛎具有固涩止汗的功效, 因对症下药患者痊愈。
  4. 2 病例2 患者, 杨某, 男, 61 岁, 主诉“睡后出汗2年加重1周”。2 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 表现为明显睡后出汗, 于2周前发现其上述症状日益加重, 睡后明显汗出增多, 浸湿衣被, 自觉手足心热, 面色没有容光, 常感口干、口渴, 缺尿便干, 舌头红肿且少舌苔, 脉搏微弱。中医诊断后确诊为盗汗症, 中医辨证:阴虚内热证, 治则:滋阴清热止汗, 处方:生地30 g、山药20 g、山萸肉20 g、丹皮10 g、茯苓20 g、
  泽泻15 g、生龙骨 30 g、生牡蛎 30 g、浮小麦 15 g, 共4剂, 水煎服, 每剂分 3次服用, 2次/d。经2次诊断后, 患者盗汗症状明显好转, 睡后汗少, 其他症状也得到了一定改善与缓解, 二便恢复正常, 但舌红少苔, ?}细数。对初诊所开具的处方, 减去生龙骨、生牡蛎, 共3剂, 水煎服, 每剂分3次服用, 2次/d。经3次诊断后, 患者盗汗症状基本消除, 为巩固疗效再服 3 剂。
  按语:患者素体肝肾阴虚, 阴阳失衡, 致使阴虚生内热, 入睡后阳气入阴而表无护卫、肌表不密, 致津外泄而出汗, 睡醒后阳气固表, 玄府密闭而汗止。中医治疗疾病必求于本, 盗汗常因阴虚而发。方中生地黄具有滋补肝肾效用, 滋阴后阴阳平衡, 阴阳协调内热得以祛除;浮小麦具有固表止汗的疗效;生龙骨、生牡蛎有助于收敛止汗;五味子协同生地滋阴, 同时, 提升麻黄根等止汗疗效, 上方治标又治本, 对症下药, 药到病除。
  参考文献
  [1] 周仲瑛. 中医内科学.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4:893.
  [2] 成无己. 伤寒明理论.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107.
  [3] 沈明宗. 张仲景金匮要略.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67.
  [4] 张介宾. 景岳全书集要.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9.
  [5] 李冬梅, 项颗, 孙莉, 等. 项颗教授治疗汗病验案举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 13(13):30-31.
  [6] 赵丽华, 项颗. 项颗教授关腠散治疗消渴病合并汗症30例.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2(17):3.
  [7] 李艳秋, 王立杰. 项颗教授治疗老年病经验浅析.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 12(10):20-21.
  [8] 艾志福, 喻松仁, 丁敏. 治疗汗病常用药对分析. 中医杂志, 2014, 55(10):835-837.
  [9] 徐彬彬, 姜之炎, 解诗韵. 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汗病的研究进展. 山东中医杂志, 2015(10):811-813.
  [10] 李晓, 王雅莉. 中医药治疗老年汗病58例临床观察.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3, 34(6):28-29.
  [收稿日期:2017-09-2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