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目的 探讨PCI合并瓣膜置换术的抗血栓治 疗方案。方法 选择51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小剂量华法令)24例,对照组( 常规剂量华法令)27例。分别观察并统计血栓事件和恶性出血时间的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血栓事件发生率间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出血事件发生率 为4.17%,而对照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22.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http://
[关键词] PCI术;瓣膜置换术;抗血栓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4.2;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1)06 _0457_02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1.06.1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e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的广泛开展,PCI术后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越来越多。两种手术术后都有各自的抗 血栓形成要求,这种抗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案是否会明显增加出血事件,对于这种类型的患者 术后该用什么样的抗凝方案,是近年来临床上医师面临的新问题。本科从2008年开始尝试使 用小剂量抗凝加常规剂量的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术后抗血栓治疗,发现此方案在满意地控制血 栓形成的同时,能够有效地降低出血事件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曾接受过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又进一步 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冠心病患者共68例,其中选择机械瓣膜置换同时合并持续性房颤的 患者共56例,其中5例失访,参与统计51例。排除有明显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因消化道出血 等原因不能坚持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患者。按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研究组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52~78(66.15±12.92)岁,其中合并Ⅱ型糖尿病4例 ,合并原发性高血压6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8例;对照组27例,男20例,女7例,年龄58~7 6(67.71±10.87)岁,其中合并糖尿病6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8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1 0例。所有患者术前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均未发现明显的左房血栓。两组患者年龄 、性别及合并症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所有患者在手术后拔除纵膈和心包引流管后的当天即开始进行口服抗凝和抗血 小板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按照200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的关 于不稳定型冠心病/非ST段增高型心肌梗死病人的管理指南[1],联合阿司匹林加氯 吡格雷长期口服。对于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者,采用双联抗血小板(阿司匹林片100 mg,氯吡格雷片75mg)持续至术后12个月;而置入裸金属支架(BMS)者,采用双联抗血小板治 疗最少维持2周,有条件者可维持12个月。以后均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片100mg一天一次。本文 有些患者因为再次PCI手术或者再次发作急性冠脉综合征故仍在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抗 凝治疗选择华法令(芬兰奥立安药厂生产)的初始剂量为1.5mg/d,每天复查INR,根据INR 调整剂量,每次增减0.75mg直到达标。研究组以INR达到1.3~1.6为标准,对照组INR参 照国内阜外医院瓣膜置换术后标准,INR达到1.8~2.5。达标后维持剂量并且动态复查INR 并相应微调华法令剂量。所有随访患者观察期为1年,观察有无血栓和恶性出血事件。血栓 事件包括瓣周血栓形成和明确的体循环动脉血栓栓塞事件,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 、每半年一次的超声心动图、颅脑CT检查、少数经MRI检查确定。恶性出血事件主要包括脑 出血、急性大出血以及持续性出血的事件。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版统计软件包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参考文献
[1]Anderson JL, Adams CD, Antman EM, et al. ACC/AHA 2007 Guidelines f 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Non_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 nfarction[J].J Am Coll Cardiol,2007,50(7):1-157.
[2]胡盛寿,孙晓刚,郭加强,等.2261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临床结果与 随访[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2,18(1):11-13.
[3]祁国奇,朱晓东,胡盛寿,等.国人机械瓣膜置换手术后远期随访和抗凝治疗现状[J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4,20(3):145-14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