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功能锻炼对一期双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功能康复的重要性。方法: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实施康复训练计划。结果:本组获随访12个月~16个月,平均膝关节屈伸范围3°~120°,优良率达91.67%。结论:早期指导患者进行科学功能锻炼有利于一期双膝人工关节置换患者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6/view-1145897.htm
【关键词】 双侧;人工膝关节置换;功能锻炼
【中图分类号】R3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199-02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主要目的在于缓解关节疼痛,矫正关节畸形,改善患膝功能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增高,因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及骨肿瘤等疾病需要实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越来越多,而术后早期进行科学性的功能锻炼对于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对36例一期双膝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早期指导下功能康复训练,均获得满意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自2003年5月~2010年1月,在我院接受一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36例,男10例,女26例,年龄56岁~78岁,平均69岁;骨性关节炎31例,类风湿关节疾病3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内翻50膝,外翻10膝,无内外翻12膝。
1.2 训练方法:
1.2.1 术前指导:患者股四头肌的等长功能训练,以及踝关节的主动伸曲运动,要求股四头肌每次收缩保持5秒,每13次为1组,每天完成5~10组。
1.2.2 术后康复:①术后0~3天,此期疼痛较重,必须在充分止痛基础上进行。包括术中
关节周围封闭,术后服用西乐葆,皮下注射吗啡等措施。在患者无痛情况下进行主动或被动踝关节活动,每小时屈伸10次,使用静脉泵促进下肢血液循环。进行股四头肌等长舒缩功能锻炼,或直腿抬高运动,肌肉收缩后保持5秒,每10次为1组,每天10组。②术后3~6天,重点恢复膝关节的活动范围,其次是肌力恢复训练。可借助CPM进行髋膝关节屈曲被动锻炼,初次练习由0°~30°开始,以后每天增加10°的屈曲度,术后1周应达到90°,3次/d,30 min/次,频率由慢到快,活动范围以患者无痛范围为准,并要考虑到患者恢复情况。CPM对肌力的恢复、髋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有良好的作用,它帮助患者及早开始被动活动,从而防止关节周围组织粘连。使关节活动改善,促进功能康复,增强韧带强度,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在被动练习的同时,还要主动屈伸膝关节。③术后6~14天,此期以增强肌力训练为主,并使患者掌握基本的日常独立生活能力。术后6天左右,患肢肿胀、疼痛均明显减轻,又经过肌力训练,患者的恐怖心理基本缓解。可以在床边及床周训练,且床边与床周训练结合。患者坐在床边,进行主动屈膝、伸膝训练,借助重力作用增加膝关节屈曲范围,主动伸膝锻炼股四头肌肌力。患者有了一定的心里、肌力准备后进行助行器辅助下行走训练,对于未达到90°者,在手术医生的指导下,予以手法校正。④术后2~4周 患者进行上下台阶活动,进行蹬车练习。⑤术后4周,继续蹬车练习,使关节活动度达到120°,弃拐训练。⑥锻炼的疼痛与水肿:锻炼活动后,可能会有疼痛及水肿发生,可用冰袋包于毛巾中冷敷,在抬高患肢。
2 结果
对本组21例患者进行了12个月~16个月的术后随访,术前的疼痛平均分为7.15分(0分~15分),术后疼痛平均分为20.35分(10分~30分),差异有显著性(t=856,P参考文献
[1] 吕厚山.现代人工关节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61-362
[2] 吕原山.人工关节外科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345-354
[3] Stressels SA,Chen C,Carr DB.Postoperative analgesia:economics,resource us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in an urban teaching hospital.Anesth Analg,2002,94:130-137
[4] 顾晓园,张中南,侯红.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康复.中华理疗杂志,1999,22(4):215
作者单位:266700 平度市人民医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