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02|回复: 0

2018太平燕:坊间飞出的美味传奇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15 16: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行走在人杰地灵的福州街巷,许多瞬间,都有一种历史与现实交错的恍然。坊巷幽深,古风徐来,仿如与青史留名的风流人物顾盼神交。思绪翩然时,僻静处传来一连串的“嗒、嗒”之声,停了停,循声而去,想不到这极富节奏感的敲击之声下,却奏出了一段流传百年的美味传奇一太平燕。
/6/view-1141737.htm
  
  翩翩肉燕入馔来
  
  原来由这“嗒、嗒”之声敲击而生的,正是福州最负盛名的美食――“太平燕”。“巧手飞槌”打就传统闽都美馔,丹心献艺捧出民间太平佳肴。福州著名的地方风味小吃中,“太平燕”堪称举国无双,神州一绝。对于福州人来说,“无燕不成宴,无燕不成年”。要说“太平燕”,需先说“肉燕”的来历,没有“肉燕”,遑论“太平燕”?“肉燕”不说形状色泽,单名字就很灵动诗意。那么这奇巧之名又是从何而来呢?其间还有一段故事。
  相传,早在明朝嘉靖年间,福建浦城县有位告老还乡的御史大人,家居山区,吃多了山珍便觉流于平淡。于是,他家厨师取猪腿的瘦肉。用木棒打成肉泥,掺上适量的蕃薯粉,擀成纸片般薄,切成三寸见方的小块,包上肉馅,做成扁食,煮熟配汤吃。御史大人吃在嘴里只觉滑嫩清脆,淳香沁人,连呼“大妙”,忙问是什么点心,那厨师做点心本来是想讨主人的欢心,哪来的名字?好在厨师脑筋能够急转弯,见碗中的扁肉形同飞燕,便信口说叫“扁肉燕”;由此推演,也有了“燕皮”一说。原先,这“肉燕”只能为本地大户人家独享,因其味美新颖,其他地主望族争相效仿,便在浦城流行开来。
  后由福州人有位很有心的年轻人王世统,在浦城见到肉燕皮很受欢迎,于是便特意跑到当地去学习制作肉燕皮的工艺方法,并于清光绪年间学成回到福州,在海防前开设了一家肉燕店。为便于携带以扩大销路,他苦心钻研,于宣统三年创制成干肉燕皮,干燕携带方便,又能保存。这制燕皮的手艺便逐渐在福州流行开来,并传向各地,食者日众,反倒成了福州家喻户晓,最负盛名的闽味名吃。“肉燕”从清同治年流传至今,由于其鲜美爽口。柔而脆嫩淳香沁人、营养丰富,后来就成了福州人无论是婚丧喜庆,还是逢年过节都不可缺的一道美食。
  “肉”与“燕”两个字在福州方言中十分吉利:“肉”,福州人常说“儿肉”,是宝贝儿子的意思,蕴含着无限怜爱;而“燕”字的含义也非常美,每年燕子南来总是选择家业兴旺的人家梁上筑巢,燕子北归,总是带领儿女同回,象征平安吉祥,富贵团圆,兴旺发达,如此说来,这“燕皮”又与民情民俗有关,于是以肉燕馈赠亲友也成为富贵平安的象征,是传递吉祥,连结乡情之佳品,远游的福州人特别钟情肉燕一类小吃以解乡愁,便是很自然的了。
  
  太平燕宴太平
  
  说完了肉燕,我们就要说”太平燕”了。事实上。太平燕’是用鸭蛋和肉燕丸共煮的一道菜,是福州喜庆筵席中必须要有的一道表示祝福平安的菜肴,也是福州风俗中的喜庆名菜。太平燕也叫“小长春”,相传清代初春时节,一户书香人家的公子,伏案之后觉得腹中饥饿,正巧见到桌上有一碗扁肉燕,形似一窝雏蒸。公子随口吟道“桌间一窝燕,娘子巧手烹:梁上声呢喃,窗外小长春。”形象而有诗意,传遍坊巷,于是,人们就称肉燕为“小长春”了。
  “肉燕”为什么又称之为“太平燕”呢,自然有其特有的典故。“燕“,“宴”谐音,太平燕又叫“太平宴”。总之,名字都好听,都吉利。那么,“太平”二字因何而起?原来在“太平燕”里有完整的鸭蛋,在福州话里“蛋”叫“卵”,“鸭蛋”与“压乱”,“压浪”谐音,取“压”了“乱”就会平安之意,寓意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乱”被压下去了。过去福州人去海外谋生众多。出远之时免不了扬帆远航,行舟之时最怕遇到大风浪,“浪”被压下去了,当然也就“太平”了。因此逢年过节,婚丧喜庆,亲友聚别,民间家宴,要取一个“太平”、“平安”之意,这太平宴是必吃的。
  “太平燕”之于福州人就好像饺子之于北方人,已经超越了美食的范畴,而上升为一种精神上的寄托。由于“肉燕”的制作成本较高,以前只有达官贵人、官宦人家才吃得起,普通老百姓只有逢年过节才能买一点尝尝,所以越发显得珍贵。
  特别在婚宴中,等到这道太平燕上桌,所有人都立刻心领神会,婚宴的高潮即将上演了,整桌宴席马上就热闹起来了。一大碗盛满扁肉和蛋的“太平燕”上桌,肉燕粉琢玉雕,玲珑剔透,就是一副玉燕迎春图。有一种和谐而又庄重的美。汤汁上面漂着一个面粉雕刻出的太红“喜”字,“喜”字方方正正地盖在上面,这个时候喜庆的鞭炮齐鸣,宾主团团起立,举杯祝贺,鞭炮放的响,一口气噼里啪啦放完,就昭示新郎新娘一生和睦,不离不弃。
  在这个时候还有一个特别的风俗,太平燕刚上桌的时候,参加婚宴的亲友是不可以开吃这碗太平燕的,连汤都不允许喝,必须要让它保持静如处子的状态。上席后鸣放鞭炮,新郎新娘或长辈便开始向来宾敬酒,敬过一桌后。客人才可将“太平宴”上的大红“喜”字揭开了,这时这菜方可食用,极富仪式感,每个人都要盛上一碗肉燕和鸭蛋,而且每样必须是两个,寓意“吉祥太平,成双成对”,一起分享新人的平安幸福,太家一边吃,一边还要说着:“太平!太平”。
  想来,小小只肉燕,却承载了世上最厚重的慈暖。还有什么比平平安安更美好的呢?岁月静好,人世清欢,都汇聚在这平凡的一只肉燕中了。一碗太平燕,不需更多言语,情意已见其中。
  
  百年同利,老字号也有春天
  
  讲肉燕,就不能不提“同利”。同利肉燕老铺始创于清光绪年间一八七六年,是福州家创业逾百年,至今仍独家经营的正宗“百年老字号”,至今已传承五代。同利恪守“同心同德”,“利国利民”的祖训,成为榕城有口皆碑的传统名小吃之一。如果你问福州人,哪里的肉燕最好吃,他们一定会告诉你“去同利肉燕老铺”。因此,在福州也有“同利肉燕,百吃不厌”的美谈。
  “同利”的创始人叫陈官燃,原以种植茉莉花为业。1876年他在澳门路承租了半问店面,兼做起了燕皮的小本生意。为了两头生意都不被耽误,他想出了一种类似于“统筹学”的方法来合理安排时间。每天清晨,陈官燃摘了自种的茉莉花进城,在井门楼菜场他顺道买下一些制作燕皮的猪肉,把茉莉花送到茶厂后再来到澳门路小铺打燕皮。中午,他出去卖燕皮,然后再挑一担做花肥的粪术回家,两头都不耽误,陈官燃的勤劳智慧不经意间开启了―段传承百年的美食佳话。他为自己小小的燕皮铺起名为“同利”,就存有“利人,利己,利在大家”之意。
  之后陈官燃的三儿子陈心齐继承了父亲做燕皮的家业,经他之手,由半间店面扩展到一间店面,成了业主,不但把燕皮生意做大了,而且他为人正直,行侠仗义,不少人都对他信任有加,中国海军元勋萨镇冰还亲自题了。同利老铺”四个字赠与他。
  陈存谈是第三代传人,他的生意经是诚信。他每天凌晨四点多骑着自行车去屠宰场去选肉,一保部位好,二保肉鲜活。多年来风雨无阻。福州市北郊罗源县山区所产的薯粉最好,于是他又多次跑到罗源山区,与当地农民商量一定要把最好的番薯粉卖给他,宁可价格高一
  
  
       点也没有关系。天道酬“诚”,正是因为不偷不减,注重质量,不欺不诈,诚心经营,在陈存谈这―代,同利肉燕已在福州南后街澳门路一代的街坊之间颇有名气。
  而到了同利第四代掌门陈君凡由中国烹协名厨委管子运作,青岛瑞可莱食品有限公司独家赞助的中华厨艺绝技表演团演示员,这家百年的老字号也终于迎来了事业的春天。陈君凡从12岁时继承祖业,随父学艺,迄今已近40年。一丝不苟,始终如一,但不同于前几代掌门人,陈君凡凭借灵活的商业头脑,懂得借助各方资源,将同利肉燕这个品牌做太做强。现在他不但是同利肉燕的技术传承人,形象代言人,更可以说是最佳的品牌推广人。因为他的努力,在众多中华老字号或消亡或衰败的大环境下,有着120多年历史的同利肉燕却越做越大,国内外众多媒体都对其进行了专题报道,由肉燕行生出的众多菜肴也在众多美食节上获得金奖。
  同利肉燕历久弥香,殊为不易。陈君凡认为,同利肉燕的魅力在于它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老字号要发展,除了继承良好的商业道德,还需要动脑子做大做强。虽然品牌做强了,但“同利”一贯遵循薄利多销的原则却没有变,节日时虽然买肉燕的队伍要排出几百米,但销售价格却依然与平日同价。正是这传统的生意经,使得老铺盛名于世,同利肉燕不仅飞向全国,还漂洋过海,飞向了全世界,千锤百炼的“肉包肉”传奇
  要做出上好的“太平燕”,必备上好的燕皮。而上好的燕皮又需人工精心打制。所以如今生产燕皮仍是传统手工作业。制作工艺也十分讲究。很多人把肉燕和馄饨混为一谈,其实肉燕要更有技术含量,繁复讲究得多,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这用肉打出的“燕皮”,所以肉燕也有。肉包肉”的美名。而在早时候,仅仅是肉燕皮的制作就堪称一绝。被编成一组本土的原生态“打燕皮”舞蹈,挥臂抡槌时的声音“急如暴风骤雨,慢如小夜曲”,张扬男性豪情霸气,体现阳刚乏美,展示燕皮文化底蕴之深厚,2007年4月,燕皮的制作技艺,还被列入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制作肉燕的工具其实很简单,就一只木槌,一根擀面棍,加一块板床,但要做出好的燕皮,却绝对不是―件简单的事情。第一,捶肉,打燕师傅先把刚屠宰的猪后腿精瘦肉,除去肥膘和肉筋,置于荔枝树木的砧板墩上,用2公斤重的大木锤用力敲打,打时有节奏,噼噼啪啪。要是两人对打,配合默契,煞是好听。在捶打过程中相继加入肉块、碱液,盐液和糯米糊,边打边翻转,约经3。分钟,便成粉红,透明的肉泥。第二,制坯。将肉泥放在撇有地瓜粉的案板上,―边用手轻拍压扁,―边天女散花般地撒上碾细的地瓜粉,抹匀,接着上下左右转着用擀面棍赶、撒粉。抹匀,再用棍子卷起来;接着抽出棍,擀薄,展开,撒粉,再卷起来,抽出棍,擀薄……反复多次,经一个多小时的操作,最后碾压成薄如纸状的燕坯,切片即称为“燕皮”,切条称为“燕丝”。当一张张燕皮新鲜出炉,抓一张薄得透光透亮,吹弹欲破,包上还能隐约见内里红红白白的馅。
  通过上述精细复杂的工序,经千锤百炼而成的燕皮,薄如白纸,其色如玉,口感软嫩,韧而有劲,其实只有这样做出来的肉燕皮,才真正是老福州人眼里的传统,口中的美食。
  打制燕皮,那可是又要体力,又有技巧的活儿。打“燕皮”的人,福州人亲切地称他们为“打燕郎”,他们为了保证猪肉新鲜要一大早起床,赶在中午前把“燕皮”打好。就是大冬天,他们也是光着膀子干活儿,由于制作过程中要加入干蕃薯粉,他们还经常变身为满头满脸落满白粉的“白人”,打燕皮的辛苦,可见一斑。
  现在,上下飞舞打燕皮的形体语言,
  
  燕皮制作祥解
  
  主料;精肉50千克,薯粉50千克。
  配料:糯米4千克,植物灰碱0 5千克。
  
  制作方法:
  1 选料:选用猪后腿精肉,要现宰现用,力求新鲜。
  2 剔肉:原料肉须剔净筋膜、碎骨等,然后将精肉块软硬搭配分组(习惯上称为坯),每坯重750~1000克。
  3 捶肉:将精肉坯放置在砧板上,用木棰反复捶打,并加入适量糯米糊,植物碱以增强粘性,捶打时用力要均匀有节奏,肉坯要反复翻转,边捶打边挑除细小筋膜,直至肉坯打成胶状肉泥。
  4 制燕:将胶状肉泥放在木板上,均匀地撒上薯粉,轻轻拍打压延,直至成型,称为鲜燕。
  5 晾干:将鲜燕切成宽16厘米的长条叠卷,悬挂于通风处晾干,即成干燕皮。
  
  肉燕加工:
  一、肉燕
  是将鲜鱼肉、猪腿肉,一起剁为肉泥,虾干,荸荠剁成末状,加适量骨汤,蛋液,味精、绍酒,虾油(或精盐),用筷子拌匀为馅。每张干肉燕皮用水浸湿放入馅一份。然后把燕皮中间捏紧,使边缘自然弯曲成燕尾形:摆在笼屉中用旺火蒸5分钟取出,加人沸水锅中,用旺火煮沸,捞起放在汤碗里,撒上芹菜末。骨汤下锅烧沸,加入适量虾油(或精盐),绍酒,味精搅匀,倒在“肉燕”上,随后洒上麻油即成。
  二、燕丸
  用料与肉燕相似。将猪肉、鱼剁为肉泥,加上味精,绍酒,骨汤、芹菜末(或葱末),虾油(或精盐),?粉,用筷子拌匀。另将干肉燕皮切成丝条状,把肉泥捏成球形,置燕丝中滚动,用手捏紧,使燕丝均匀掺入肉泥球中,再摆在笼屉中,用旺火煮熟,即成燕丸。将燕丸放在汤碗中,撒上芹菜末等,将骨汤下锅烧沸,调味后冲人燕丸中,酒上麻油即成。
  三、燕丝
  制作扁肉用的肉燕皮是福州著名的传统食品,已有数百年历史。将干肉燕皮切成丝,放入沸水中煮熟,捞起放在汤碗中,撒上葱末。将骨汤下锅烧沸,加味精、虾油(或精盐)等适量调味品后,冲入燕丝中,洒上麻油即成。
  
  肉燕特点:
  1 燕皮薄如一张透明纸,所以在包制中动作一定要轻;不要过度用力,那样成品就很容易破皮。
  2 用花椒水可以去肉腥,强烈推荐
  3 燕皮的特点是久煮不烂,也不会糊锅,这点是馄饨所不能比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