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36|回复: 0

2018北京市不同人群HIV/AIDS防治知识状况调查及建议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15 15: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前,我国HIV/AIDS 的流行趋势十分严峻。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目前的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已达65万,其中AIDS病人约8万例。尽管成人总人口感染率不到0?1%,但疫情已波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AIDS病例报告数呈明显上升趋势,且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安全套的使用率低,人群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缺乏,社会歧视较为严重等等,都是导致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
/6/view-1145314.htm
  为此,我们对北京市不同人群进行了HIV/AIDS的防治知识状况的调查,旨在为北京市防治、控制艾滋病的发展提出建议。
  
  1 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以北京在校大学生,国营企业和交通运输部门、三级甲等医院、火车站、建筑工地、民营公司、外资企业等不同单位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艾滋病的知识、态度等,题型为单项或多项选择题。按照统一要求匿名答卷。调查结果用SPSS for windows 10?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北京在校大学生632人,男256人,女376人,平均年龄20.35±1.57岁。交通系统职工2762人,男2026人,女736人,平均年龄37.23±8.91岁。职员392人,男135人,女257人,平均年龄34.46±9.60岁。外来人口338人,男249人,女89人,平均年龄30.91±9.01岁。调查北京一所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535人,平均年龄30.85±8.44 岁。
  
  2.2 不同人群HIV/AIDS防治知识来源
  从统计结果看以电视、报刊为主,青年和外来人口书籍占第三位;职工和职员广播占第三位。青年学生通过宣传册、广播和同学朋友也占有相当的比例。通过医务人员和家庭成员获取防治知识的比例较低。外来人口在所列出的途径中,均明显低于其它群体。
  
  2.3 关于HIV/AIDS的基本知识
  除外来人口外,其他群体80%以上对HIV/AIDS的基本知识掌握较好,但对目前尚无治愈艾滋病药物的认识上还存在着欠缺,目前还没有治愈AIDS的药物和预防的疫苗。外来人口对HIV/AIDS基本知识的认知程度明显较低。对于窗口期这个稍微有些专业色彩的概念,学生、职员、外来人口的认知率不到45%。
  
  2.4 关于HIV/AIDS的感染途径
  除外来人口外,90%以上的其他人群知道HIV/AIDS的主要传播途径,但对于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染途径认识较差,尤其是对与HIV感染者共用浴缸或便器和蚊虫叮咬是否可感染HIV的认识上两组回答的正确率很低,前者的正确率最高为69.4%,后者最高为55.7%;对于与HIV/AIDS者共用牙刷和剃须刀的认识也较低。这些错误的认识,一方面可以看出他们对HIV基本特点还不了解,另一方面也由于恐惧心理夸大了HIV/AIDS的传染性;对于与自己生活中紧密相关的行为比较重视但又缺乏正确的知识。
  
  2.5关于HIV/AIDS的预防知识
  对HIV/AIDS的预防知识普遍认识较好,但对用于乙型肝炎病毒消毒的药物,完全可以用于HIV的消毒存在错误的认识,即使是护理人员认识也存在欠缺,其他群体的认知程度则更低,说明对HIV的基本特点还不了解,因此应该加强基本知识的普及和强化。
  
  2.6关于对HIV感染/AIDS的态度和安全套的应用
  不同人群对接受HIV/AIDS的相关知识有很好的认同。青年学生中11.5%有婚前性行为,但对安全套的正确使用只有38.8%;外来人口婚前、婚外性行为达32.2%,对安全套的正确使用近80%。对于不用安全套的原因如不易得到、降低快感、麻烦都占相当的比例。
  
  2.7对护理人员进行HIV/AIDS的防护知识和对HIV感染者态度的调查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48.97%的护理人员不知道AIDS属于乙类传染病。43.28%的护理人员认为自己没有感染HIV的危险。对于操作中的防护和出现意外情况的处理措施,掌握的较好。只有20.19%的护理人员愿意接近HIV/AIDS患者,42.62%的护理人员愿意与HIV感染者继续交往,可见在护理人员中对HIV/AIDS存在严重的恐惧心理;87.66%的护理人员对HIV感染者工作和学习给予了宽容、接受的态度;但又有43.28%的护理人员认为自己没有感染HIV的危险,在恐惧的同时对HIV/AIDS的流行又认识不足。
  
  
  3 存在问题
  
  3.1 HIV/AIDS知识来源不系统
  本次调查反映,不同群体获取HIV/AIDS知识主要来源于大众媒体,从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零星的获得。不可否认,大众传媒在预防、控制HIV/AIDS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做为受众很难从大众传媒获得系统的知识。调查资料也表明,80%以上的人希望获得HIV/AIDS防治知识并告诉家人和亲朋好友,但目前获得知识的途径中出现四个断层。⑴有组织的教育的断层。学校、单位、外来人口的用工、管理部门等,在相关的教育培训上还存在着不足,有组织的教育应该成为主导,在获得知识的途径上应该占主流。⑵医务人员传播相关知识的断层。不同人群从医务人员中获得相关知识的最高达18?6%。而医务人员做为医学知识的拥有者,有着其他人或行业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权威性、可信性,应该在传播相关知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可现实正好相反。⑶家庭教育和同伴教育的断层。家庭成员和同伴间的知识传播往往有较好的可接受性,而同伴教育也是近几年来大力推行的教育方式,从调查看其效果还有待加强。综上述,对于HIV/AIDS知识的获得,处于不完善、不系统的状态,这就难免出现认识上的片面性和主观随意性,那种认为“AIDS可以治愈,有预防疫苗”的错误认识,亟待在今后的教育中加以纠正。
  
  3.2 对HIV/AIDS的感染途径认识不够
  从统计可以看出,不同人群对HIV/AIDS的传播途径为性途径、输血、垂直传播、静脉吸毒了解程度高,但有60%左右的人认为蚊虫叮咬、共用公共浴缸或便器可以传播;而有35%左右的人对与HIV/AIDS的感染者或病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可被感染存在错误认识。可见一方面是盲目的恐惧,另一方面是认识的不足。只有充分认识了HIV/AIDS的传播途径,才能够采取正确的预防手段,抵御HIV/AIDS的侵袭,这是相辅相成的。但在“AIDS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安全套可预防AIDS”等问题上,就连医务人员的认识也存在偏差。
  
  3.3 不同群体对HIV/AIDS的蔓延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我国已进入AIDS的快速增长期,HIV感染者有84万人,疫情波及31个省、市、自治区。北京地区共检出HIV感染者1561例,其中AIDS患者143例,发病数居全国第七位(截止2003年9月统计)。就目前的医学水平而言, AIDS尚属绝症,是无法治愈的。但是在外来人口中,有36%~39%左右的人还认为AIDS是可以治愈和有预防疫苗的。除护理人员外,有近80%的人认为没有感染HIV的危险。HIV是一种慢病毒,它的感染到发病会经过较长的时间,感染者外表和正常人无异;再加上人口流动等因素,其潜在的危害无法估计。因此,这种对AIDS性质在认识上的错位,必然导致自我保护意识的淡薄,这也正是AIDS乘虚而入的机会,表明以往的宣传教育尚未到位。
  
  3.4 外来人口HIV/AIDS知识明显缺乏

  
  
         外来人员中大多从事于第三产业,如理发美容、餐饮、舞厅、旅馆等行业者为数不少。同样,由于受环境及自身素质的制约,这些场所常成为性病、其它传染病的感染地。当有大量外来人群聚集时,由于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且在卫生条件简陋的场合工作、生活,流动性强,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也是健康教育工作的难点,他们的整体知识状况、防范意识等都亟待加强。
  
  3.5 婚前、婚外性行为给艾滋病的传播留下空隙,安全套的使用宣传不到位
  通过调查有11.5%的在校学生,15.3%的职员,32.2%的外来人口有婚前、婚外性行为,这正是预防艾滋病传播中的隐患。稳定的性伴侣是切断艾滋病传播渠道的既道德又科学的措施之一。但青年学生、外来人口都处在性活跃期,这是不可否认和回避的事实。我国每年有0.8~1.2亿流动人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一步改革开放,流动人口数量将会逐年上升。青年学生、流动人口中不乏卖淫和嫖娼者。他们法制观念淡薄,卫生意识不强,更有生理需要,以及在金钱的引诱下,他们当中的部分人甘愿`铤而走险。
  世界各国的实践证明,坚持正确地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能有效地减少性病和防止病毒经性途径的传播,而我们还存在着差距,87.6%以上的人认为不易得到安全套。
  
  3.6 护理人员HIV/AIDS相关知识不够全面,职业防护意识欠缺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护理人员大多数掌握艾滋病及其病原体,了解病毒是怎样在人群中传播和扩散的,掌握了有关艾滋病毒窗口期和HIV的病毒学有关知识和职业性防护知识,总体水平较好。医务人员还有必要掌握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艾滋病知识,如病毒的特性、窗口期、有效的预防措施等等,这直接影响到工作中处理有关艾滋病问题的能力。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医务人员是高危人群,存在着较高的职业风险,但只有56.8%的人员认为自己有感染HIV的危险,对AIDS属于血液隔离,被AIDS血液污染后的处理等还存在认识的不足,这将导致防护意识欠缺。
  
  3.7 缺乏HIV/AIDS相关信息的转化利用
  随着我国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视,专业人员在科研、治疗、健康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了大量资料,取得了一定成绩,并在不同层次的专业杂志上发表。但这些成果仅在同行间交流、传播是不够的,应该把这些研究的成果,成功的经验及时转化成普及性的信息,让更多的人知晓、接受,从而去影响不同人群的知识结构和行为,去发挥更大的作用。但现实中专业人员更重视论文的写作和发表,而不重视科普文章的写作,因为只有前者才和晋升、聘任挂钩。这种机制导致了专业人员轻视流行病学,轻视科普教育的现象,严重制约了信息的转化。
  
  3.8 受教育水平影响对HIV/AIDS知识的认知程度
  从调查看,外来人口对HIV/AIDS知识掌握比其他人群明显低,这与受教育程度较低有着密切关系。调查中,外来人口大专以上的仅占14.0%,在HIV/AIDS感染途径的认识上,50%多的人认为与感染者共用浴缸或便器可被感染,65%以上认为蚊虫叮咬可感染HIV,而对于生活中与HIV感染者共用牙刷和剃须刀可被感染有40%多不知晓,可见低教育人群对相关知识的片面性尤为突出。这就提示我们对于低教育人群将是我们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3.9 宣传教育上缺乏多系统、多部门之间的协调,缺乏不同层次的宣传教材
  HIV/AIDS知识的宣传教育是政府的职责,是全社会的责任,教育系统、文化系统、医务系统、大众传媒、工厂、企业、事业单位等必须在一个部门的统一规划、指导协调下,多系统、多部门协调统一,注重层次做好宣传教育和防治工作,形成多部门合作、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构建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模式,并加强监督、效果评价等工作,把宣传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4 建议
  
  4.1 加强宣传,增强防范
  艾滋病防治工作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宣传教育是首要的任务。在预防艾滋病的工作中,首先要抓住可控制的因素,在多系统、多部门、群众团体、社区和农村中开展有组织的教育。不要把宣传工作流于形式,要像宣传普法知识一样,让人人都必须接受。在广泛宣传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同时,进行积极健康的恋爱、婚姻、家庭观念和性道德、性健康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还要根据青少年、流动人群、高危行为人群和脆弱人群的特点,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工作。将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溶入对在校学生的“性教育”与“德育”教育之中。在青少年中开展系统、科学的性知识教育,培养青少年树立健康向上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性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崇尚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由于因好奇和冒险心理所引发的危险行为。积极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和过往旅客的宣传工作,在机场、车站、旅馆和娱乐场所放置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要拓展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的领地,利用交通系统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利用文字材料、宣传画、VCD、互联网、GPS等声像广播系统,把车辆作为宣传阵地。通过这种“滚动、辐射式”的健康宣传,把防治知识传授给每一个普通人,使更加广泛的人群都能在日常的出行中得到防治艾滋病知识宣传的警示。同时注重防治艾滋病宣传知识的层次性、系统性和针对性,编写适合不同人群学习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读物。以有效的机制鼓励专业人员、医务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的科普创作。同时对医务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培训。要注重区分层次,包括临床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工勤人员都要有不同的教材,并加强监督、效果评价等工作,把宣传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4.2 加快公共卫生建设的进程
  公共卫生建设对艾滋病防治工作十分重要,要加快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疾病应急救治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的建立,为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提供有利的保障。
  
  4.3 加强多系统、多部门之间的协调,共同搞好艾滋病防治工作
  艾滋病防治工作是政府的职责,是全社会的责任。市政府已成立了“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这将在今后的防治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防治工作中要使教育系统、文化系统、医疗系统、大众传媒等社会各界都服从“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的统一管理。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要打破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重新整合资源,构建一种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模式,运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搞好艾滋病的防治。
  
  4.4 推广使用安全套,有效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国内外成功经验证明,大力宣传并推广使用安全套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的一项有效措施,也是一种低投入、高效益的干预手段。应加强安全套能预防性病、HIV/AIDS感染的宣传力度,开展安全套正确使用知识的宣传。加强安全套在公共场所公开发放的力度,在公共场所、商业网点、主要路段、车站、码头、机场、大学校园、娱乐和休闲场所,设置安全套能预防艾滋病感染的公益广告,并安装一定数量的自动售套机。让广大群众方便购买,让需要者很容易的得到安全套。
  
  4.5 利用职业优势使医务人员成为防治艾滋病的主要力量
  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医务人员在艾滋病防治中的主导作用。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危险性非常大,要严格执行各种消毒隔离的措施,使职业感染的危险性降到最低。同时有关部门要对医护人员采取切实可行的职业保护,为医护人员提供预防性用药。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消除护理人员的恐惧和后顾之忧。医疗部门要把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培训贯穿到日常工作中,使医务人员掌握专业性较强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处理有关艾滋病问题的能力,使医务人员成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主要力量。
  
  4.6 完善立法,借助法律的威严防止艾滋病的蔓延
  要把艾滋病的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我国现已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但对艾滋病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还需加快立法进程。只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才是一切工作有条不紊顺利进行的保障。
  
  4.7 加大投资,积极关爱艾滋病患者
  根据艾滋病在一个国家的流行规律,开始为传入期和扩散期,一旦进入增长期,就会呈现感染加速度的增长趋势,如果在这个阶段仍然没有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民参与的有效防治,就会迅速进入泛滥期。近年由于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视,所投入的专项经费不断增加,但资金、人力、物力的投入还不能满足目前的防治需求。应继续加大政府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投入力度,并对投入资金进行统筹使用,使防治和研究艾滋病工作的每个项目都能合理安排、职责明确,同时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评估,确保资金能合理、高效的利用。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情况下,应该鼓励社会多方面参与到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来。积极吸纳社会捐助,使艾滋病防病人员、红丝带志愿者和相关部门的工作具有强大的经济后盾,使防治艾滋病的工作能够得以长期、有效的进行。
  必须把艾滋病和受艾滋病病毒侵袭的人分开对待。艾滋病是人类共同的敌人,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则是社会应当关爱和救助的人。应让全社会的人都知晓,只有消除歧视,尊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个人权利,给予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及其他们的家人以救助,切实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够有尊严地生活在公众之中,才能有效达到遏制艾滋病病毒大规模蔓延的目的。
  
  4.8 加快开展艾滋病防治的研究,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
  应加强HIV/AIDS临床治疗、药物开发、安全输血、疫苗研制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及成果转化,扶持科研机构、药品检验机构研制HIV/AIDS检测和高标准试剂标准品,提高血液艾滋病毒检测水平。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成功的经验和成果。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堪忧堪虑,需要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对付艾滋病,
  需要我们长期的不懈的斗争,以阻止艾滋病毒大规模的蔓延。我国是艾滋病迟发国家,让我们共同关注艾滋病,大力宣传与普及艾滋病的防治知识,让每一个公民都了解艾滋病,预防艾滋病,利用一切有利时机遏制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