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5|回复: 0

2018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与产业创新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15 12: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八届三中全会及此后的一系列决定和规划都一再强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方向是“健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改革开放创造了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正是有了各地政府的参与,甚至作为主要的推动力量,通过一系列合适的体制机制供给为实体经济发展与产业创新提供了有利的上升空间,最终实现经济长期快速增长。成都面对经济转型升级和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新目标,近期出台了“产业新政50条”及配套政策,着力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加快实现新旧发展动能转换和发展方式创新。
/6/view-10717081.htm
  一、加快政策制度供给,实现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转变
  改革开放近40年来,各地政府通过提供一系列的政策制度为产业集群创造有力的发展空间。这种发展具有显著的政府推动甚至是政府主导的性质,争相提供优惠条件是各地招商引资发展产业的法宝。今后,这种以特殊政策的方法来招商引资实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越来越难。虽然各地发展水平差异很大,但可以肯定的是,各地政府会从支持企业追求优惠政策向鼓励企业自主技术创新和推动产业创新转变。从供给侧考察,市场失灵是存在着结构性障碍所导致的调节机制系统性失灵。因此,从供给侧着力解决的是实体性、长期性和结构性的问题,也就是针对实体经济进行调整,实现短期收益和长期发展的统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有长期目标,也有短期任务。稳增长是为了解决短期应急任务,长期目标则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稳增长也不再是采取刺激性政策来扩张规模,而是要从实体经济内部激发新的活力和动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则是要逐步摆脱资源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使产业结构现代化、绿色化、高效化,产业升级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
  成都以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为导向,加快推进要素供给侧改革,培育产业生态链生态圈,重塑产业经济地理,夯实国家中心城市产业支撑。要加大对科研机构建设的支持力度,在电子信息、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加快布局一批重大科技专项。要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产业发展急需的中试基地和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支持企业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企业创新创造,完善政府首购、订购创新产品制度。鼓励高校院所和企业开放大中型科研设备仪器和研发平台,为各类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等服务。鼓励企业家依托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平台等资源创新创业,积极培育“独角兽”企业。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设立创新型中小企业产业引导基金,努力培育一批国内细分行业“隐形冠军”。
  深化科技成果“三权”改革,推广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经验,推动更多科技成果确权和转化。引进培育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完善技术交易服务体系。升级改造成都科技成果交易网络体系,打造产业项目与技术资源的信息集成和供需对接平台。推动在成都的高校院所联合地方、企业共建环高校院所知识经济圈。提升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大力发展各类创新平台,构建“创业空间+孵化器+加速器”推进体系。优化创新创业服务,升级改造“科创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提升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质量和效率。打造“双创”品牌,持续办好“创交会”等。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加快建设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引导设立知识产权运营基金。
  二、推进产融深度结合,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上,金融体系得到长足发展,整个经济体日益证券化。金融资本激增并走向虚拟化,必然导致一些国家实体经济空心化,最终导致萎缩的实体经济无力支撑庞大的虚拟经济而发生金融风险。这也是2008年国际金融风暴出现以后,世界主要国家经济难以复苏的根本原因。从需求侧看市场失灵主要是指其功能性局限,就是认为市场功能本身无法实现合意的供求平衡。因此,以需求管理为基本内容的宏观政策的基本特征是货币性、短期性和总量性的,也就是说政策措施主要是货币层面的操作,包括调控货币供应和财政收支的松紧。由于存在诸多投机获利的机会,大量资金能够找到比在实体产业领域更高更多的获利机会,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也正在逐步失去脚踏实地的耐心。金融活动本应该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和支持实体产业发展的,如果颠倒为实体产业是金融活动的投机标的,那将最终削弱整个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金融业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合理限度内具有真实增长意义,其提供的服务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的增长。如果超出一定的限度,金融业就会自我膨胀,推动实体经济的产品和资产过度证券化,形成巨大的虚拟经济泡沫,最终危及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行,导致巨大的金融风险。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问题,也是我国供给?冉峁剐愿母镆?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中央特别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要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金融环境,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积极规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加强信贷政策指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资金支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成都要推进产业与金融深度结合,多渠道扩大社会融资规模。推动与金融机构签订融资授信协议。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差异化信贷管理体制,建立涵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直接融资服务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投贷联动、供应链金融、并购贷款、银保互动等服务模式创新。鼓励保险公司探索第三方责任险、保证保险等融入社会风险管理新模式,推动保险资金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融通。发展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构建财政资金与金融资源、社会资本之间的系统联动机制,建立“重大项目带动、产业集群发展、产业基金支撑”的产融一体化发展模式。构建企业直接融资服务体系,强化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培育孵化功能。加大金融市场要素供给,进一步做大做强法人金融机构。鼓励法人金融机构通过上市融资、增资扩股做大做强,积极争取设立公募基金、合资证券公司、互联网保险、汽车金融等新型法人金融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在成都设立持牌专营机构以及新型准金融机构,大力吸引外资金融机构来成都设立中国区总部。鼓励设立再担保公司,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增信服务。鼓励设立小额再贷款公司,拓宽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渠道。鼓励设立金融科技产业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创业期、成长期未上市的金融科技中小企业和培育金融科技创新项目。进一步优化创新政策性金融产品,扩大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和民营企业应急周转金规模,放宽资金使用条件和范围。支持保险公司开展信用保证保险、责任保险等新业务,推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试点。加强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与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联动,探索建立以“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为重点的跨境金融服务中心。深化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和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创新,争取外债切块管理改革试点,促进企业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支持发展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等融资新模式,探索适合新型金融业态发展的监管和风控模式。建设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境内外主要证券交易所在成都设立西部服务中心,建立企业上市培育、项目路演、融资对接、人才培养等一体化资本服务平台。     三、创新人力资源供给,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动力,人才聚则产业兴。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就是要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着力解决人力资源这个最关键的要素配置扭曲、不可持续的问题。当前,成都正在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服务国家和城市发展战略长远需要、服务产业和企业发展人才需求,大力推进“蓉漂”计划,改革人才落户制度,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设人才绿卡体系,推进人力资源提能行动,为建设创新型城市集聚人才资源,形成依靠人才驱动转型发展的源动力。
  以“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新人才观为引领,成都正式发布了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提出了优化人才落户制度、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立蓉城人才绿卡制度、开展全民技术技能免费培训等12条具体措施,针对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等不同人才群体构建体系、分类施策,以解决引才难、育才难、留才难等问题。如鼓励世界顶级人才如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专家来成都创新创业以及作出重大贡献的本土创新型企业家、科技人才,一律都?o予重奖。放宽落户标准,鼓励青年人才来成都落户。加大人才公寓保障力度,对急需紧缺人才提供人才公寓租赁服务。鼓励用人单位按城市规划与土地出让管理有关规定自建人才公寓。完善高层次人才医疗保健待遇,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国际医院,整合三甲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为高层次人才提供预约诊疗、外语接待等“一对一”诊疗服务。对属于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未来产业引进的外国专业人才,来成都工作可适当放宽年龄、学历或工作经历等限制。建立市场认定外籍人才申请在华永久居留机制,畅通外籍华人申请在华永久居留渠道。为境外高校外籍学生来成都实习提供实习签证。对国际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地方高级人才、产业发展实用人才、青年大学生等,分层分类提供住房、落户、配偶就业、子女入园入学、医疗、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创业扶持等服务保障。建立人才绿卡积分制度,提供增值服务。支持职业技术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面向社会开放培训资源,向有就业创业愿望的市民提供免费培训。
  作为历年来含金量最高的人才政策,成都将人才从支撑要素提升为发展要素,体现出战略部署到哪里,人才工作就推进到哪里;将人才改革嵌入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人才引领创新发展,展现了成都“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气魄,开启了成都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强市、让“蓉漂”成为时代风尚的新征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