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2|回复: 0

2018宝墩文化:4500年前的成都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15 12: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津新平镇宝墩村,有一处奇特的地貌,平坦的田野上,突然耸起一道高4~5米、宽十多米的黄土埂子,俯瞰呈巨大的横折形状,犹如一段残垣短墙。此处就是宝墩文化遗址,距今4500-4300年,早于三星堆文化和金沙?z址,是成都平原上最早的史前文明遗址。就此,宝墩文化遗址堪称古蜀文明发祥地。以考古价值而言,宝墩文化遗址的发现和确认,对于探索古蜀文明起源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它证明成都平原是长江文明的起源中心之一,亦是中华文明的一个起源中心。此为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模式及多元一体学说提供了关键证据。所以有学者认为,宝墩文化遗址恰似“长江文明之源、中华文明之光”。
/6/view-10715917.htm
  宝墩文化遗址究竟是怎样一个存在?城址大致呈圆角长方形,城墙周长近6.2千米。面积约276万平方米。规模仅次于龙山时代290多万平方米的浙江良渚古城和300万平方米的山西陶寺古城。宝墩文化遗址由此被考古界认为是中国史前第三大古城。如此巨大的城址规模令人浮想联翩,或许宝墩是古蜀国的王都。
  从几年前的考古发现来看,宝墩文化已然是一个成熟的远古文明。其出土的植物种子有两类:食物类有水稻、粟、薏苡属、野豌豆属和豇豆属;杂草类有莎草科、银须草、飘拂草属、蔗草属、莎草属等种子。考古科技分析表明,宝墩先民以种植水稻作物为主,兼有粟作农业。这一发现简略勾画出宝墩的农事模样,算是悄悄揭去宝墩文化一层面纱。
  然而更有意义的发现是3座大型建筑基址,此为成都平原最早的大型建筑遗址。这3座建筑分布在南北一条线上。其中的一号基址为一品字形的建筑群,房屋为长方形,正东西走向,朝向正东边的开阔低地,宽约20米,进深2间,约10米,建筑面积210平方米。在主体建筑的南北两侧有厢房。北厢房长10米,宽7.5米;南厢房长9米,宽8米,组成了一个“品”字形复合建筑。整体布局主次分明,相对对称。二号基址位于一号的北侧,相距约13米,长约9米,宽约8米,方向朝南,由17个排列有序、间距平行相等的方形柱坑组成。三号基址位于一号的南侧,相距约22米,南北长约24米,东西宽约12米,面积约300平方米。内中的大房子与良渚古城发现的大型建筑颇为相似,并且规模更大,或许正是原始议事厅或宗庙场所。
  在古城址东北和南边,还发现了大型古河道。有学者据此描述出遗址大致面貌:宝墩先民高筑底宽厚达50多米的城垣,外挖数十米至百余米不等的环城深壕,利用北、南两条河流作为屏障,并在城内开挖沟渠疏导洪水、种植水稻,在内、外城垣之间营建成片的居房。
  迄今为止的宝墩考古发现令人惊叹,也给人们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宝墩,真是古蜀王都吗?当然,有关它的清晰文化阐述还须以后持续的考古发掘。
  说来,如此意义重大的古遗址是如何发现的呢?这要追溯到1930年夏。当时,新津县城里的一青年去龙马乡村小学访友,无意间发现宝墩村随处可见汉砖残余,又见新开的水沟底颇多早期绳纹夹砂陶片,并觅得石斧一柄。青年是文史爱好者,此发现令他大为惊讶,从此开始关注宝墩村。上世纪50年代初,四川省开展文物调查,在青年的建议下,宝墩村进入考古视野,暂时定名为“新津龙马战国古城遗址”。上世纪70年代后,新津县业余考古爱好者经长时间调查遗址,认定其为“新石器时代的古城遗址或古寨堡”,这一发现引得省市专业考古部门重视起宝墩古遗址来。
  1995年11月,遗址首次试掘,认定面积60万平方米,是早于三星堆文化的一处新考古学文化遗存。来年冬再行发掘,这次考古联合了日本学者,颇引外届关注。调查发现了人工堆集的卵石遗基和磨制石斧石钺,以及木骨泥墙居民建筑基址。基址墙壁基槽上有密集的柱点,房前有排水沟,有叠压着大量距今四五千年的早期陶片文化堆积层。据此,考古界认定宝墩古遗址属于龙山文化时代古城遗址,距今4500-4300年。两次发掘震惊考古界,宝墩古遗址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1998年,宝墩古遗址文化遗存被命名为宝墩文化;2001年,遗址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蜀文明的远古历史模糊不清,宝墩文化遗址恰是其间的一个侧面,对于我们认识古蜀文明极具历史文化意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