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1|回复: 0

2018女承父业 一家人养猪助学30年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15 12: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毕腊英是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寺庄镇伯方村人,她的父亲毕生才生前一直在捐资助教。父亲车祸遇难后,毕腊英在家人的支持下,设立了“毕生才教育奖励基金”。30年来,毕腊英累计捐资30多万元钱,获得奖励的优秀教师有680名,受助的贫困学生和获得奖励的“三好学生”共有800余名。
/6/view-10745195.htm
  2016年12月13日中午,参加完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的毕腊英从北京回到高平,她说:“我没有贵重的首饰、服装,也没有高档的家电,我只有一大箱子荣誉证书、奖章和奖杯,但我觉得很值。”
  设立“教育奖励基金”
  提起自己所做的事情,毕腊英说,她忘不了去世24年的父亲毕生才。
  1986年,高平伯方村出了件新鲜事。村里靠养猪富裕起来的“万元户”毕生才,将原本打算买彩电的2000元钱送给了晋城市郊区(现泽州县)鲁村一名贫困家庭的大学生。
  原来,这名女生考上了江苏师范大学,家里正为凑不够学费而发愁。得知此事的毕生才,将钱送到了这名大学生手中,并承诺要资助她念完大学。
  “当时看到父亲送钱后那高兴的样子,我以为他给我买了新衣服呢!”毕腊英是家中的独生女,平时与父亲一起磨粉养猪,她说:“父亲从小就没文化,当时我真的不知道他为何要资助他人。”
  资助这名女生读完大学后,毕生才又用养猪赚的钱,资助了另外5名贫困大学生。毕生才的善举得到了乡亲们的称赞,他不仅当上了山西省劳模,还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没想到的是,祸从天降。1992年2月,毕生才遭遇车祸不幸离世了。
  “父亲生前靠养猪为生,辛勤养猪数年后,成了当时的‘万元户’。富裕后,父亲不是拆土墙建新房,配置时尚电器、豪华家具,而是倾其所有,成了高平捐资助教第一人。”毕腊英说,1986~1992年,父亲无偿资助了25名贫困大学生,父亲的善德善举深深烙在了她的心里。
  1992年5月,毕腊英前往太原,用父亲9000元钱的积蓄和自己卖猪的收入共11250元钱,在当时的山西经济管理学院设立了“毕生才教育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随后,她又将父亲遇难的补偿费1万元钱捐给了村里的学校;1992年9月,“毕腊英教育奖励基金”在高平设立;1997年春节刚过,在晋城市妇联扶贫助学的活动中,她与8名失学儿童结成对子,资助他们完成学业;2003年,在市妇联“护苗成才”的活动中,她资助了10名失学儿童;2007年,她为“毕腊英教育奖励基金”注资1.6万元钱;2009年,她在寺庄中学设立“助学基金”,每年资助8名学生;2013年、2014年,她两次为“毕腊英教育奖励基金”注资1.3万元钱。
  30年来,毕腊英一家累计为教育事业捐资了30余万元,受奖励的“三好学生”和资助过的贫困学生共有800余人,受奖励的优秀教师有680人。
  “我们家是一个四代同堂的大家庭。我与丈夫赵义贵结婚后,生有两个女儿。”毕腊英说,一大家子人从来没有分过家,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毕生才离世后不久,毕腊英的叔叔、婶婶相继身患胃癌、乳腺癌。堂弟还小,在叔叔?鹕糇≡浩诩洌?毕腊英日夜守候在病床前,喂汤、喂药、端屎、倒尿,同病房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叔叔、婶婶去世后,照顾堂弟的责任就落在了毕腊英的肩上。1997年,她为堂弟操办了婚事,也算是对逝去的叔叔婶婶有所交代。
  全家人在背后默默支持付出
  毕腊英坚持走父亲捐资助教的路,而她年近八旬的母亲也一直在帮着操持家务。“助学这么多年了,与其说是我一个人在做,倒不如说是我们全家人在做。”毕腊英说。
  与动辄捐资数十万元、上百万元的大老板相比,毕腊英捐助的钱并不算多。但是,这些钱都是她辛苦喂猪挣来的。
  毕腊英家现养猪五六十头。有人给算了笔账:按每年饲养50头猪算,每顿至少吃饲料30担,一天90担,每担饲料40勺,从磨房一勺一勺舀进猪槽,她每天至少舀7200多勺。“好在养猪不出工人工资。”毕腊英笑称,养猪场唯一的工人就是她的丈夫赵义贵。
  自从结婚后,赵义贵就挑起了家庭重担,在猪场也总是抢着干脏活、累活,任劳任怨。毕腊英出名后,经常外出开会或作报告,家里的活儿就全压到赵义贵的身上。
  2012年,有一天,因第2天要去作报告,毕腊英外出理发了。“妈妈,你快回来吧,爸爸的手让机器给挤了。”突然接到女儿电话的毕腊英不顾理了半截的头发,赶紧跑回家。看到赵义贵的手被挤得血淋淋的,她赶快叫了辆车,把丈夫送往医院。就在上车的那一刻,赵义贵却说:“我一个人去吧,咱俩都走了,谁喂猪啊?”毕腊英气得直流泪:“人都顾不上了,哪还有功夫管猪?”
  手术结束后,丈夫清醒了:“腊英,你回去休息一会儿吧,明天还要作报告呢。”毕腊英说:“我走了谁照顾你呀!”“我伤的是手,腿脚又不碍事,自己照顾自己就行了!”丈夫一席话让毕腊英心中顿生酸楚:“结婚这么多年,我没给他买过一件好衣服,也没为他做过一顿好饭菜,一年365天,他没有休息过一天。就连大年初一,他都是扎着围裙,穿着水靴在猪圈里喂猪。”在她眼里,结婚30多年来,赵义贵一向如此。
  毕腊英的两个女儿也很懂事。读书时,大女儿合不得买新衣服,在学校―直穿校服。前些年,为节省开支,毕腊英推着平车去公路上清扫运煤车抛洒下的煤渣,用做家中以及猪舍的取暖。当时,小女儿才十几岁,就和母亲在路上扫煤渣,帮母亲推平车,村里男孩们都不干这活儿,可她家的女孩就当男孩使。
  如今,两个女儿虽然已经结婚了,但是仍在帮助母亲捐资助学。
  毕腊英事迹被搬上舞台
  2014年10月12日晚,高平市人民剧团创作演出的上党梆子现代戏《深山腊梅》在省城星光剧场上演。这台以毕腊英捐资助学的生动事迹为原型的演出,感动了众多在场的观众。
  多年的付出得到了认可,毕腊英先后获得全国扶贫贡献奖和“双学双比”女能手和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山西省劳动模范、“十大女杰”、“十大公益功臣”、献爱心大使等荣誉称号。1993年,毕腊英当选为省八届人大代表;2011年6月,被省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同年3月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荣誉称号;2012年5月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2013年3月,被省妇联“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组推选为“三晋最美家庭”;2015年2月,被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毕腊英还是晋城市唯一一名来自基层农村的十八大代表。“我能力不强,得加倍努力,养好我的猪,把捐资助学这个事做得更好。”她说。
  毕腊英的收入并不高。让她欣慰的是,往年的收入只有两三万元钱,今年的收入有五六万元钱。她住的农家小院还是十几年前翻修的。略显空荡的客厅里,一套褪色的组合柜上,仍摆着那台早就过时了的老式电视机。
  2016年12月13日,在北京参加完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后,毕腊英回到家中已是晚上9点多钟。“这次到北京开会,我终生难忘,没想到习总书记在百忙之中,亲切接见了大家,还和我们一起照了相,握了手,”毕腊英激动地说,“全国有300户文明家庭受表彰,与最优秀的家庭代表相比,我总觉得自己做得太少了。我要更加努力,继续向社会传播美德和正能量。”
  (摘自《山西晚报》2016年12月27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