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39|回复: 0

2018药物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及两者联合对慢性失眠的短期和长期治疗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15 10: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药物疗法联合认知一行为疗法对慢性g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慢性失眠患者86例,随机分为3组,即药物组(n=30)、认知一行为组(n=30)、联合组(n=26),比较分析3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即刻,联合组治疗有效率100.00%高于认知一行为组86.67%、药物组83.33%;治疗12周,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6.15%、认知一行为组为93.33%,明显高于药物组76.67%(P /6/view-10741873.htm
  [关键词]慢性失眠;药物疗法;认知一行为疗法;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7)10(a)-0100-03
  慢性失眠是一种精神科临床常见病之一,指每周≥3d、病程≥3个月的睡眠紊乱,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身体健康。药物是治疗失眠的常见方法,但长期使用会出现不良反应,降低治疗效果。随着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的转变,非药物疗法治疗失眠的价值得到肯定。该文方便收集了2015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86例慢性失眠患者临床资料,观察了药物疗法、认知一行为疗法及联合疗法对慢性失眠的短期、长期效果,旨在为疾病探讨安全有效的方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86例慢性失眠患者,86例患者分为药物组30例、认知一行为组30例、联合组26例,药物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37.39±3.09)岁;病程3个月-12年,平均病程(4.28±1.20)年。认知一行为组男性13例,女l生17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37.40±3.10)岁;病程4个月-12年,平均病程(4.30±1.21)年。联合组男性11例,女I生15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7.40±3.08)岁;病程4个月~12年,平均病程(4.29±1.19)年。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病程I>3个月,每周睡眠紊乱≥3次;②符合全国睡眠学术会议制定的慢性失眠标准;③患者主汴有失眠症状,夜间觉醒次数≥2次,时间≥30min;④睡眠浅、多梦,总睡眠时间短,日间头晕、精神不振、乏力;⑤无药物过敏史:⑥该组研究符合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获得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药物、酒精、毒品依赖者;②重大生活事件或心理应激,未解决者;③合并抑郁、焦虑等精神疾病者;④严重睡眠时相和结构紊乱;⑤合并痴呆、认知功能障碍者;⑥正在使用镇静、催眠药物、抗抑郁药物且不能停药者;⑦不愿意参与该研究,或临床资料不完善者。
  1.2方法
  药物组患者每晚睡前给予10mg酒石酸唑吡坦片(国药准字:H20020372)治??,给药1个月后,根据病情按需或间断给药。认知一行为组患者由专业精神科医生进行睡眠卫生指导、刺激控制法、睡眠限制疗法、认知疗法、放松疗法等,至少1次/周面对面治疗,60~90min/次,持续治疗4周,平时进行电话随访。联合组患者同时接受药物治疗和认知一行为治疗,具体方法见药物组和认知一行为组。
  1.3观察指标
  睡眠改善疗效判断,睡眠效率=实际入睡时间/上床至起床时间×100%。痊愈:失眠症状消失,睡眠效率≥70%;显效:失眠明显有所减轻,睡眠效率≥60%;有效:睡眠效率≥50%;无效:睡眠效率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过渡,人们意识到心理和生理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过程。慢性失眠不仅是睡眠生理紊乱,也是心理障碍过程。目前治疗失眠的非药物疗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生物反馈疗法、刺激控制疗法、肌肉放松疗法等。随后临床对慢性失眠发病机制研究不断深入,认识到安眠药的危害性,国内外提倡非药物疗法治疗慢性失眠。认知一行为疗法是治疗心理精神疾病的常见手段,通过各种行为治疗、认知治疗、心理治疗等,试图改变患者非适应性睡眠习惯,减少自身认知上的唤醒,改变睡眠不良态度,从而提高睡眠质量。石志斌等研究结果显示,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稽延性失眠症状长期效果确切,药物联合认知一行为疗法起效更快,其持续效果与认知一行为疗法相当。该研究结果表明,认知一行为组患者治疗结束即刻,与药物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发现认知一行为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推测与认知一行为疗法显效速度慢有关。在治疗结束后,认知一行为疗法仍能保持良好的效果,纠正睡眠紊乱,提高睡眠质量。
  有学者提出,联合治疗时,患者可能将疗效过多归因为药物,出现停药后疗效降低或低于认知一行为疗法的情况,故不认同联合治疗的长期效果。该文研究结果表明,联合组在治疗结束即刻、治疗12周时均表现出了优于单一疗法的临床优势,将两种方法叠加,有利于提高患者长期治疗效果。治疗12周时,联合组治疗有效率稍降低,但仍高于单一治疗组。该研究结合多年工作经验,认为应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如症状突出的患者、长期依赖药物的患者,建议治疗初期阶段以联合治疗为主,其他患者可在治疗过程中调整为联合疗法,确保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慢性失眠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初期可维持不错的效果,持续使用后效果减弱;虽认知一行为疗法起效慢,但作用时间长久,可有效改善慢性失眠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将认知一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起效快,持续效果与认知一行为疗效相当。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从而获得最好的效果。
  (收稿日期:2017-07-0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