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18|回复: 0

2018《综艺报》两会专访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14 23:5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家宝藏》等“爆款”产生机制
/6/view-10707249.htm
  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不光是承载宣传功能的平台,更是内容创作单位。一直以来,?l道每年年初都会做未来一两年的节目规划布局,对于《朗读者》《国家宝藏》这种优秀传统文化类节目,早在两年前就开始规划布局了,这是常态工作机制。但我们总在不断开掘新的选题方向,比如,涉及优秀诵读文化,我们创作推出了《朗读者》,挖掘优秀文博资源我们创作推出了《国家宝藏》。这些节目都是在台分党组、编委会的领导下,频道进行题材规划,经过导演组认真研发设计最终呈现出来。
  《国家宝藏》是两年多前从台里创新节目模式大赛中脱颖而出的。当时提出方案的几个导演组成员获奖,并赴英国进行了40多天的培训。这次受训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使得他们更好地感受了英国博物馆资源和策展能力,以及如何让文物在公众面前引发兴趣和热情。回国之后,导演组重新界定了《国家宝藏》,才呈现出纪录片、演播室综艺,还有话剧舞台表现方式相结合的节目形态,这与最早给台里提交的创新方案形态完全不一样。
  我们的制作很用心,也觉得这肯定是个好作品,但是确实没想到会这么好。令我们很惊讶、很兴奋的是,那么多年轻人喜欢看这个节目,而且几乎没有谩骂和抨击。“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生中华家”这样感人的评论出自B站年轻人,他们真正感受到节目带给他们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为自己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骄傲自豪,这让我们很欣慰。
  目前,《朗读者》第二季已经开始前期准备,进行预演和初步录制计划。《国家宝藏》由于刚结束,也在做计划过程中。
  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也谈到文化,文化实力的彰显还需要中国文化走出去,《朗读者》《国家宝藏》正具备“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条件和能力。3月底,《国家宝藏》节目模式将在中国香港地区进行推荐。4月,节目将和《朗读者》应邀参加戛纳电视节的模式日活动,之后,还会去英国、美国等国家交流推荐,对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和文化走出去尽一份力。
  其实这几年频道不光有《朗读者》《国家宝藏》,我们文艺节目部门还推出了《中国民歌大会》《信?中国》《中国戏曲大会》等节目,这些节目都在坚守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频道还在开掘别的创新节目,比如关注新主持人的《未来主播》,喜剧类节目《喜剧有学问》等。频道年初有规划,最终会选取几个节目来做推演。拿《国家宝藏》来说,我们开掘了一个文博类富矿,未来戏曲也可以继续开掘,美术、雕塑、书法未尝不可变成下一个热门节目题材,关键是怎么去构建编排节目,这种矿产资源还是挺丰富的。我们一直致力于创新,此前频道理念就是创新引领坚守。现在台领导的要求也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必须实现机制创新、内容创新、方式创新、方法创新。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时代、很好的环境,我相信在这种环境会有更多好作品出来。
  我们有180多人,基本以栏目为依托。频道在播的节目有20档左右,所有编导、编播人员平时分布在每个栏目,做好栏目日常播出、录制工作之余才出来做《朗读者》《国家宝藏》等特别项目。有时,还需要聘请外来团队帮助执行,但是核心创编人员还是频道的人员。我们是在国家平台上,更多还是做创新引领的内容。很多内容在我们频道这种大环境才能做得出来,做得更好。比如《国家宝藏》,只有央视和故宫强强联手、九家博物馆齐心合作,才能做成现在的效果。我相信卫视来做,也可能做成,但是相对难一些,这就是平台优势。
  央视和卫视还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有竞争才有合作。如果都是一家唱高台戏没有别人做,反而会很孤单落寞,有竞争才有比较。
  此外,文化创作,人是关键元素。创作人员有热情、有恒心、有能力把事干好,这是第一位的。 关键要抓作品、抓创新
  推动文艺发展,不管我们采取什么措施、用什么方法,关键的关键还在于抓作品、抓创新。作品和创新是文化繁荣的根本,我们台的长期实践也印证了这一点。
  这些年,我们一直将抓原创、抓创新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对于做好广播电视,特别是做好卫视来说,第一是导向,包括内容趣味、格调等广义上的导向;另一方面,要抓创新。
  一个老面孔、老内容的节目,无论怎么好,几年下来观众慢慢就审美疲劳了,所以这些年我们不断在这方面做工作,特别是围绕主旋律的创作。比如我们做的《真正男子汉》节目就是一身正气,嘉宾在军营里摸爬滚打,扎在部队,跟战士一样接受部队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把一个人培养成真正的男子汉。这个节目也促进了征兵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年轻人觉得当兵是件很酷的事,他们会认同参军保家卫国是件很有荣誉感的事。我们连续做了几季,陆军、空军、武警部队都有专门呈现。
  另外我们今年推出的《声临其境》,是用声音、台词来塑造人物,由不同的演员为一些经典的影视片段配音。这个节目再次让大家关注到一位艺术家是怎么锤炼而成的,推出以后也是零差评。
  创新是关键。我们每年几乎三分之二的节目是创新节目,在推陈出新的过程中优胜劣汰。如果节目表现好,得到包括中宣部的月评、广电总局监听监看、湖南省的肯定,以及观众的口碑赞誉,那我们就做第二季、第三季。如果节目表现不好,就不再有后续。 新闻可以做一辈子,甚至一辈子半
  这次两会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记者终于从“游击队”开始部分向“根据地”方向转变。什么叫部长通道、委员通道、代表通道?就是把围追堵截的记者由过去那种“游击队”状态,变成现在的“根据地”状态,记者可以去守候,而且定期约会。我觉得这就是两会信息公开制度化和常态化的结果。
  这种常态化信息公开机制会倒逼部长还有代表委员,提高与公众沟通的能力。部长每年都要跟媒体打交道,要走上部长通道,已经变成了常规作业。从前年开始,总理两会前就要问这些部长:“准备好没有?”所以部长们非常非常投入,认真准备。
  这都是20年来我亲眼见到的变化。当然,未来可能需要提升的东西很多,比如记者拿出老百姓关心的问题的水准,问得好不好,准不准,这是水涨船高的。过去记者是游击队,苦的是记者,现在新闻发布常态化、制度化也倒逼记者的提问水准,这是一个进步的过程。就是歌里说的,每年进步一点点,经过时间累积进步就会很大。     我带学生时,经常会开一个玩笑:记者有时候要像黄继光、邱少云,关键时刻能够冲得上去;有时候你得像泰森,要有体力去抢位置;但更多时候,你得像林黛玉,需要有一个细密的掌纹。记者如果不敏感,所有记者拿到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比如同一个现场,细线条的记者可以发现更多信息,粗线条的记者就只能拿一个通稿。记者必须敏感,粗线条的人做不好记者。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不是此消彼涨,应该是此涨彼涨。举一个例子:报纸,报是内容,纸是载体。现在是纸作为载体受到冲击,但是报作为内容依然需要进一步发展。这跟我自己的实践紧密相关。要论传统媒体,我在传统媒体,我从来没有忧虑过,从来没有担心过。为什么?我是内容提供者。我可以在55寸的电视上主持,同样也可以在5.5寸的手机上主持,我担心什么?我只要提升自己的能力。
  不管我在传统媒体,还是面临新媒体发展和融合环境,我都把自己定位是内容供应商,我只要提升自己提供更好内容的能力就够了,无论哪个时代都是如此。
  互联网是翅膀,“互联网+”就是加上这个翅膀让传统媒体飞得更远。也有人和我说,“白老师你在传统媒体怎么不跳槽?怎么还在中央电视台?”我说,“老弟,我以前跳过槽,1993年我是从广播去的电视,那个时候电视是新媒体。”
  时代在发展,但是《舌尖上的中国》还会勾起你的乡愁,你妈妈做的饭永远不能被“饿了么”替代,因为妈妈的饭里融合了很多非常复杂的味道。这是人工智能能替代的吗?所以慌什么?乱什么?
  互联网快速发展,我也呼吁为商业网站确权,就是确认它是媒体。接下来要用媒体的方式去建立很多规矩,同时给它们放开一定的采访权。对互联网的管理,扑进去很多人“救火”,最后这“火”会越烧越大。我们更多应该思考如何从学理上建设防火墙。
  我是做新闻的,新闻可以做一辈子,甚至一辈子半。什么叫一辈子半?很多别的领域有退休概念,从世界新闻行业来看,新闻主持人很难用退休这个概念。国外很多同行,有的干到80岁。但在国内就两说了,还得看观众需不需要你。
  新闻是一个富矿,我还远远没做完。从十九大报告到现在一直提倡工匠精神。打我做新闻开始,我就决定把新闻一直做下去。
  在我30岁的时候,我做过一次减法,这个减法是我可以做很多事情,更加立足于新闻。我是学新闻的,应该鼓励很多人把这个井打深了。每个人可能有很多兴趣、爱好,什么都去尝试,最后没走多远,井没打多深,出不了多少水。我也很喜欢体育,每四年我都会做奥运节目,日常也在推广阅读,但不一定非要做成一个节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宪法意义重大
  作为一个新闻媒体工作者,今年两会我最关心的是把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宪法之中,这意义重大,也与我们的新闻媒体工作息息相关。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宪法之中,我认为这会对我们国家的意识形态工作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带来非常重大的作用,首先,它将极大促进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特别是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提供更好的舆论与环境。
  第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很多人都知道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节目,这档节目在去年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又推出新一季节目。新一季节目除在北京卫视取得不俗的收视成绩外,让我们没想到的是,在网络端一经播出,19小时点击量过亿。后来我一直在研究――为什么这样一档没有所谓的明星大咖的节目会在社会各界引起这么大反响?
  我认为,这档节目之所以受到欢迎,在于它是用我们的身边人身边事去讲述中国故事。没有喊口号,也没有造作的表达,完全是老百姓在讲述自己的故事。而在这些故事里,我们看到了语言之美、人格之美、道德之美、中国文化之美,同时看到了这个火热的时代,看到了我们的祖国。所以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宪法,我认为这是我们人民的呼声。
  第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宪法,也有利于主流?音的传达。现在的传媒环境复杂多变,各种各样的信息也层出不穷,有一种感觉好像有一些年轻人特别容易被网络上的一些消息带节奏,在这样的传媒背景下,我们一定要听到主流的声音。像北京卫视的《档案》节目,这四年来做了《伟大的抗美援朝》《伟大的敌后抗战》《你从井冈山走来》等特别节目。两会期间,我们想通过正在热播的《中国1927》让观众理解历史,继承红军精神。
  坚持主流价值,深化节目创新,可以说北京卫视这么多年来走出了自己独特的内容创作之路。《养生堂》《我是大医生》《跨界冰雪王》等节目背后的价值取向都非常正能量,而且都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表达。3月4日,《传承中国》刚刚开播,我们邀请明星自己表演京剧,同样在社会上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反响。
  坚持主流价值的表达――这已经融入所有北京卫视工作人员的血脉之中。传递主流声音、主流价值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 消费升级给影视行业带来巨大市场空间
  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给影视行业发展释放出的积极信号主要是消费升级。《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有一部分讲到拉动消费的重大意义。最近几年,消费是引领整个社会经济转型非常重要的引擎。而影视行业在消费领域的贡献比重越来越大,人们开始转向文化消费,这也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标志。
  现在,文化消费变成公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文化消费从一线、二线城市向三线、四线城市扩展,尤其是对电影票房贡献很大。我国影视产业电影票房居全球第二,电视剧出口量也占到全球第二位。总体上影视产业这么大的规模,实际上是有消费升级转型的支撑。报告讲到消费升级转型,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文化消费增长未来可期。
  同时希望政府在政策上有所倾斜,对文化的扶持政策应该比照科技,比如在投融资、知识产权保护、整体运作方法上,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上进一步加大力度,让影视产业乃至于整个文化创意产业高速成长。     人民的消费愿望也在升级,管理部门怎样跟上这个步伐,怎样更好地升级服务适应环境,以提供更多更好的影视文化内容供给是下一个重要目标。
  影视行业市场空间很大,实际上现在供给的量还是不够。现在看起来非常多,电影700多部,电视剧10000多集,规模非常大,但在市场里真正运作的部分其实比较小,尤其和美国比起来还很少,其实数量很大的是沉没成本,因此要增大优质供给。另一方面,要增大市场底数。此外,我们还需要更好地整合全球华人文化市场资源,包括人才的引进。
  中国年轻受众消费能力最强烈,消费愿望最高,针对年轻群体的消费增量还有更大挖掘空间。集中聚焦年轻受众拉动消费,对中国影视产业来说是非常健康的一个路径。
  影视业中传播渠道发生了变化,互联网是未来提供服务最好、最便捷的途径,向互联网转型的内容和服务,是影视企业战略转型的一个焦点。
  另外要注意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产业链运行的整体机制。中国影视产业发展很活跃、很好,但有很多运作方式不够规范,运作路径不够畅通,随着整体改革一定会对行业形成新的促进。
  我个人比较关注文化小微企业运作,这个议题也提了不少年,大家都很关注。虽然一些地方政府也出台过一些政策,但是文化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知识产权保护、人才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的待遇和科技小微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实际上科技小微企业跟文化小微企业差不多,都是靠个人和小团体的智力劳动创造力来驱动。在文化领域,一个人就拉动一个小微企业,比如一名演员的工作室、一位网络文学作家就能拉动整体上下游产业链,这种企业的产值可能不如独角兽大公司,但对整体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文化创意小微企业还需更多像科技创新企业同等的政策支持,需要更多相关部门的协调,让其能够更顺利发展。
  希望以后有更多的纪录片人作为政协委员发声
  有一位老导演给我打电话说:“你可能是第一位纪录片导演履任政协委员。”我非常荣幸代表纪录片界参加本届会议,希望以后有更多纪录片人当选全国政协委员,为纪录片发声。能够荣膺这样的身份,不是我个人有多么了不起,而是因为纪录片影响越来越大,在各类电视节目中,纪录片越来越受观众欢迎。实际上这份荣誉不是个人的,而是一个群体的。
  近年来,《东方主战场》《筑梦路上》《我在故宫修文物》《航拍中国》《舌尖上的中国》《超级工程》等一批高质量纪录片在电视和互联网上热播,掀起一股纪录片热;大银幕上,正在全国公映的《厉害了,我的国》口碑爆棚。这些现象是不是就说明纪录片的春天已经到了呢?我认为只是早春,还需要纪录片人更努力,才能真正迎来山花烂漫的春天!
  纪录片功能很多,相对于教化功能、教育功能、传播知识等功能来说,娱乐功能相对弱一些。我很反对一讲纪录片就讲市场,很多人跟我说,我给你投多少钱你给我拍一部纪录片,我就先问他一个问题,你是投资还是投入?他说投资,我就说对不起,我做不到。
  尽管纪录片商业市场不甚成熟,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互联网平台带给纪录片新的市场空间和路径。网络平台在这方面有优势,也做了有意义的探索。
  此外,纪录片人才需要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国外的许多纪录片同行,都同时拥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两方面的学历。过去,我们有一个科学电影制片厂,拍过一些很好的科教片,后来和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合并了。如今,老一辈纪录片科教片导演退了,新生代能够打通多学科的导演还很少,纪录片人才青黄不接。
  应该说国家对传媒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力度还是比较大的,每年培养的传媒专业学生是世界上最多的,但是真正能够从事纪录片创作的优秀导演又太少。一些院校专业课程设置还存在很多问题,编导专业学生语言文学能力素养亟待加强。我建议设立长效的国家纪录片创作基金,建立专项奖励机制,加强纪录片创作人才培养。
  今年我的另外一个提案是关于加强历史影像的保管利用。从延安电影团一路走来的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为国家留下了数量可观的历史影像资料,这是宝贵的国家记忆也是国家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历史影像资料应参照中央档案馆和国家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建立事业编制的专门机构,进行科研与数字化管理,妥善保管,积极利用。
  纪录片人,应该为新时代新征程,拍摄更多更好的作品,努力?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行的历程。 融媒时代内容为王 力挺文化节目
  媒体要做好定位,要做好内容。互联网传播是成本最低、速度最快、到达率最高的传播方式。但是在信息爆炸时代,互联网上信息泛滥,受众注意力分散,要想抓住一个人的注意力很难,必须要有优质的内容。所以我认为在融媒体时代,最重要、最重要就是做好内容。
  一个好内容,大家半夜都会看,会等在电视机前看,比如《国家宝藏》《舌尖上的中国》。传统媒体要发挥好擅长之处,跟我们这些会传播的人紧密合作。我们很善于做传播,你把内容给我,我们就给你传送出去,在每个老百姓的手机上都能看到。
  传统媒体要善于对已有的信息做好包装。我注意到一个现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右上角有个二维码,拿手机扫一扫就能收到一个800字的《政府工作报告》,这就是融媒体可以去做的事情,把厚的东西读薄,让人人都能理解。
  未来网易会开创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游戏,比如音乐游戏、填字游戏。其实,报纸上的数独游戏就很动脑子,美国还有填字母游戏也非常好。谁说游戏都是坏的呢?没有。
  电视上的《最强大脑》《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都是非常好的节目,比某些真人秀好多了。如果多两档《中国诗词大会》类节目,对提升文化自信是多大的帮助啊! 《电影产业促进法》实施一周年催生中国电影巨大潜在市场
  《电影产业促进法》是中国文化领域的第一部法律,在整个文化产业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和示范作用。此外,中国电影高速发展过程中,《电影产业促进法》对电影产业不光是助力作用,而且催生了中国电影巨大的潜在市场。从2002年中国电影全国票房大约9亿―12亿元、3000块银幕,经过这么多年的产业化改革,到如今全国有将近5万块银幕,包括4K放映、3D和全景声放映厅数量已经居全世界第一。从今年春节档能够看出,中国电影一下子释放了市场巨大潜力,单片票房、单日观影人数都突破了极限,这是我们过去想也不敢想的。     电影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具备除了艺术属性之外的商业属性、科技属性、市场属性、工业属性,电影本身就是产业。《电影产业促进法》给中国银幕数的增加、电影院硬件建设,以及相关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等产业发展各方面均带来利好。另一方面,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除了政府的保护支持、电影人的努力,还有来自于更多非传统电影行业资本的引入。
  电影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从内容提供上如何能够让电影题材更多样,制作更精良,更加满足老百姓日益高涨的文化需求,满足不同审美的需求,这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是电影产业发展中的一个必然过程。
  制造强国对于国货而言意义重大
  听了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有几条内容让我很振奋。首先一条是制造强国。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继续强调质量提升计划,包括要发起一场中国制造的质量革命,我觉得这对于国货有很重要的意义。第二点是关于税收减免的。报告中提到不仅要为企业和个人减税――全年减税8000多亿元,同时也要为市场主体减轻非税负担3000多亿元。既制定了具体目标,同时又真抓实干,这两点很了不起。
  这次报告中“互联网+”提到的次数非常多,包括“互联网+”教育、文化等方方面面,尤其还提到了“互联网+”农业。我认为,总理对于“互联网+”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对于“互联网+”作为发展新动能也提出了很多具体的举措,这一点作为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我感到非常骄傲、自豪。
  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从过去五年的发展来看,成果是非常了不起的。首先,GDP在过去五年依旧保持了高增长,中国GDP在全球的经济总量里占比达到了15%;而且过去一年,大家仔细看,财政收入还是很多的,而且赤字率比去年预算低了0.4个百分点,这说明中国整体的经济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国产电影屡创票房奇迹振奋人心
  2017年中国国产电影市场占比53.7%,这是很了不起的成绩。过去大家可能会盲目地去看一些美国大片,但现在创造票房奇迹的都是国产电影,这一点让我们导演同行非常振奋。
  我非常?P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两句话。一是总理提到了培育新型的文化业态,这一点非常重要。就拿山西来讲,山西省正在谋求产业的升级转型,在这一过程中,文化产业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文化产业业态变化迅速,随着科技的进步,文创产业本身也在不断更新。把这部分内容纳入政府报告中,包括电影在内,我相信对于文化市场、文化经济而言,都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电影是个非常国际化的行业,无论是国际间的合作制片也好,还是电影作品的交流交往,这些既是电影工业一体化的客观事实也是文化输出,以及不同国家间人民感情相互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加入政府报告中,我认为这对于中国电影走出去而言,是在政府层面获得了极大的支持。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很多次“互联网+”,事实上“互联网+”给电影业也带来了深远影响,像现在的票务系统、电影评论系统,以及制作方面的整个传输,都与互联网密切相关。 “互联网+电影”会进一步发展,未来在影片互动、交互方面,一定会有新的形式出现,比如VR。
  我现在主要在研究VR,我想拍一个VR长片,剧本都写了半年,但挑战很大,商业模式上面也需要推敲。目前正在做的事情是剪辑《江湖儿女》,进程过半了,希望这部作品很快与观众见面。 现实题材须走进千家万户 提倡奋斗精神
  我非常赞同高扬现实主义大旗,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影视剧创作的这个转向是对的,但是创作人员准备不足,对现实题材要有更深的认识。大家应该把视角转向更广阔的社会,走向社会更深处,走向民生深层次,走进千家万户。
  电视剧作为一种文艺作品,终究需要人的创意创作。现在编剧的整体生存状况有所改观,酬金有所提高。但对于大部分编剧来说,还是要提倡奋斗精神。不要怨天尤人,市场决定了你必须去奋斗。像我们这些人都是从被别人瞧不起奋斗到今天改善了自己的境况,得到尊重。我赞同《人民日报》一篇文章《沉睡中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编剧界也存在这种情况,很多人不去劳动,不去创作,整天在家怨天尤人,这不行。你为什么没被人赏识?一是缺少奋斗精神,另外就是缺少创新精神。艺术永远是排他性的,你的作品必须独特,具有个性,没有创新当然会被市场和观众抛弃。 编剧要有大胸怀大格局
  作为一名编剧,一定要有大的胸怀和格局,站在一定高度了解中国历史、中国社会发展,了解老百姓想什么。要从大格局上看问题,但可以从小人物角度切入书写大时代,如此可以更加真实,更加生动。
  这些年,我一直坚持原创,坚持现实题材创作。当代社会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五年的工作在民生、医疗、教育等各方面都做了很好的总结和表达,也给我们展示了未来非常美好的前景。作为一名影视创作者,关注当下社会发展变化,记录时代的烙印,并将这些变化和烙印展现在荧屏上是件非常骄傲的事情。
  中国电视剧发展很快,产生很多非常优秀的作品,包括郑晓龙导演创作的《急诊科医生》,刘家成导演的《情满四合院》等,影视人都在努力创作,留下好的作品,这是创作者的责任和担当。怎样突破瓶颈、挑战自己,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课题。
  就我个人来说,我不愿去炒冷饭,再在原来的题材上打圈。在现实主义题材领域更需要沉下去,有感而发地创作,对我来说也是一个要努力的过程。
  广阔的生活带给我很多激动的东西。视角越小、越真实,越容易感人。电视剧创作有宏大的篇章,但我更偏向从小人物着手描写平凡人生。往往感动、温暖我们的正是那些平凡人生。 要有追求 创作上应该有门槛
  最近很火的韩剧《迷雾》,网上评价很高,豆瓣上有9.2分,但我的评价不高。在我理解中,女性主义并不是去碾压别人,而职场剧更不能无视职场规则。《迷雾》中的女主角经常拿自己做的九点档新闻要挟别人,并不惜一切手段打压对手。此外,她的身边还有两位忠犬般的异性――拒绝和丈夫交流,而丈夫却仍然对她一往情深。《迷雾》剧本的完成度很高,但网上有观点把这部剧、把其中的女主角作为女性主义的一面旗帜,我不能认同,这是对女性主义的误解。我认为真正的女性主义追求的是平等,性别的平等、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我对自己有要求,我不去追逐收视率最高的东西。电视剧是个没有门槛的艺术,任何人都能看得懂,但创作上我希望有门槛,希望能吸引我想吸引的那部分观众。至于这个门槛有多高,其实现在的形势对我们来说也很残酷,你把门槛抬得稍微高一些,可能制片方就会提出意见,认为这样写观众接受不了。在这种情况下,关键还是看自己要的是什么。     做取舍真的很不容易,你要做好被观众拒绝、在市场碰壁的准备。因此,我现在经常不和制片方签合同。我先写,写完了,市场实在接受不了,那就算了;但一旦签订了合同,你必须服从制片方。制片方提出的要求,我都很理解,谁投钱,谁负责,如果我不和他们签合同,那么就是我自己对作品负责。一个作品写了半天,最后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这对创作者来说也是很痛苦的,但我仍然觉得个人的追求重要。
  编剧作为职业有一部分业务是可以学习的,有一些技巧在里面,但很大程度还要看天赋,没天赋的人干这行很痛苦。经常有一些人来找我,表示也想干编剧,我都建议他们别做。搞创作像得病一样,一年我怎么也得写三百多天,没有什么节假日,也没有什么社交,你让我一天不写还勉强可以,两天不写我就要怀疑人生了,你要发自内心的热爱这一行儿。 现实主义创作要常做常新
  我最近经历了一段创作的迷失期到现实题材回归的过程。我拍《情满四合院》时,有段时间资方全撤了,就是觉得片子不时尚,觉得现在的潮流应该是鲜、玄、炫。后来新的资方要求剧中一定要有漂亮的脸蛋,地域色彩不要太浓。最后我一咬牙自己做制片人,把这个戏完成了。
  《情满四合院》在网络和传统媒体播出不到一半时,两个平台的收视率、点击率就都是第一名了,也是从这部剧开始,网络平台对这种剧的收购价格翻了好几倍。这给我们带来一个思考:对于现实主义题材,不是观众欣赏口味变了,是我们创作者变得浮躁了,在市场和资本的冲击下迷失方向。但我们经历了从迷失到?F实的转换,最明显的就是习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以后,现实主义题材又回归主流。我们觉得现实主义创作的春天要来了。
  我对现实主义创作的定义就是客观地了解,真实地展现。现实主义创作也要常做常新。
  内容上,写现代题材的人要跟上现在人的思维。我拍戏的时候,既是导演又是观众,经常会在两个角色之间转换。当你调度完演员,安排好走位坐在监视器后面,你就是第一个最挑剔的观众。剧本创作中你要对现在的人,包括年轻人、老年人以及对现代社会有充分了解,知道他们心里想什么。其实你也是其中的一员,这是关键。
  另外,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一定要有真实的表达。同时,习总书记也说了要“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表现手法上,我们会用最好的设备、最新的器材;讲故事的手法要与时俱进。比如拍年轻人的戏,节奏可以调快一点,讲故事时有些东西可能跳跃一点。如果创作的题材偏中老年观众,那我就娓娓道来,有不同的变化。另外,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也有一些差异,观众群不同,叙事方式跟手法也不同。
  经纪人要系统化培养
  我最近马上要拍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古田军号》,一直在找演员,现在有个深切体会:年轻的创作人员不要被市场“绑架”,不要被经纪人“绑架”。有些经纪人不考虑哪部片子重要,哪个人物最合适,而是在权衡哪个钱多。我觉得经纪人的信仰很关键。
  经纪人不要绑架年轻人,这种绑架让他回不到自己的初心。有很多年轻人特别好,但是经纪公司给他制造了很多障碍。经纪人要系统化培养。
  当然是有好的经纪人、好的经纪公司。这次我选年轻时期毛主席的扮演者,要找一个有朝气的、能够表现出如何为革命奉献为信仰奋斗的年轻人。让我很感动的是王仁君这个演员。看了剧本之后,他全公司的人都说这样的题材不谈钱,无论如何争取这个角色。 戏剧、影视创作及一个演员的修养
  近两年来,我们北京人艺剧院票房非常好,每一出戏票房都不错。观众开始关注并喜欢高雅艺术,老百姓文化水平和欣赏水平开始提升,这是党和国家这些年重视文艺工作的成果,也是北京人艺和其他院团一直致力于做的工作,有如此成效我们文艺工作者也很兴奋。
  好的文化艺术作品是引导观众而非迎合观众,未来电视剧和电影将走向偏文艺路线且更加高质量。高质量不是指钱上的高质量,而是在剧本、导演和表演上的高质量。现在,很多艺术工作者开始思考如何将需要教化或者需要提升观众欣赏的东西放到剧作中,通过相对通俗的、有趣的、感官层面比较好的形式表达出来传递给观众,让观众学会思考,这是很重要的。
  年轻演员应该踏下心来把基本功和基础表演学好,才能从所谓的鲜肉、流量明星变成真正的演员。一定要让这个行业追梦的年轻人更客观地知道自己要做的这个行业的荣誉与艰辛,他们才能做出选择。如果做个调查,了解2008年毕业的表演系学生如今的情况,看看十年后有多少人成名了,多少人还在干这个行业,多少人已经不干了,这对当下艺考的有梦想的年轻人也是一个警醒。
  当然,青年演员的传承很重要。为了让年轻人尽快接班,北京人艺实施了“青年演员培训计划”,其中针对年轻演员台词问题,开展每个月一期的剧本朗读公开活动,选取经典剧作和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戏剧文本进行朗读,号召年轻演员多读剧本,通过剧本朗读培养台词表达能力。3月10日,北京人艺即将迎来第二期年轻演员剧本朗读,作品是《日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