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9|回复: 0

2018实施“143”行动计划 推动成都生态环境保护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14 23: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对成都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必须坚定不移地转方式、调结构,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努力促进全市绿色发展、低碳发展。要通过建立健全一套绿色发展制度、构建四大绿色发展体系、打赢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即实施“143”行动计划),持续增加生态产品有效供给,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6/view-10715844.htm
  第一,健全推动绿色发展的政策制度体系。
  构建严格的规划管控制度,研究制定成都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强化土地利用同城市、产业、生态环境等相关规划的融合,提升“多规合一”基础管控能力。健全权责一致的工作制度,科学划分各级各部门的绿色发展和环保工作责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形成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既分工负责、又齐抓共管的生态环保工作格局。健全严格的考核监督制度,加快完善党政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探索建立激励约束并重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机制,让考核由“软约束”变成“硬杠杆”;将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环保责任红线;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社会组织、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健全科学的绿色标准体系,研究制定《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在资源利用、污染物排放和环境质量等方面,制定更加严格的地方标准。建立有效的经济调节机制,完善资源生态补偿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逐步建立基于总量控制、排污许可和有偿使用的排污权交易制度,不断强化生态资源补偿制度,着力搭建绿色产业发展平台。
  第二,构建四大绿色发展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绿色城镇体系。坚持“双核共兴、一城多市”发展格局,推动城市空间形态从单中心向双中心、从圈层状向网格化战略转型,拉开城市发展架构,从根本上解决大城市病系列问题;提升城镇发展水平,科学确立城镇开发强度,推动城市形态、业态、生态、文态“四态合一”,避免“千城一面”,全面推行“小街区规制”,着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城融合新型城镇;积极建设绿色生态城区,强化城市绿线管控,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品质,重点加强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提升再生水利用水平,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加快绿色交通建设,重点实施轨道交通加速成网和慢行系统互联互通建设,加快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倡导公众绿色出行;推进节能低碳行动,大力推进工业、建筑、商业等重点领域节能,逐步提高节能标准;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加快建筑工业化水平,2020年,工业化、装配式新建绿色建筑比例达到60%。
  构建系统完善的绿色生态体系。筑牢绿色生态屏障,构建“两山两环、两网六片”市域生态安全格局,夯实“山水田林湖”生态本底。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加强森林、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基本建成龙泉山森林公园,启动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40%。优化区域水网格局,推进实施《成都市水生态系统2025规划》,构建“六河、百渠、十湖、八湿地”水网体系。大力推进“宜居水岸、活水成都”工程,到2019年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实现水道、岸线、通道、绿化“四通”,打造“六河贯都、百水润城”的水灵成都。提升城乡绿化水平,改造提升绿化景观,构建“一区两环、十五廊七河、多园棋布”总体绿化格局,到2020年城市绿地率达40%以上。加快建设公园绿地系统,基本达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系统构建以风景名胜区、美丽乡村、绿道、湖泊湿地为主的郊野公园体系;深入实施“增花添彩”工程,再现“花重锦官城”胜景。
  构建充满活力的绿色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绿色工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静脉产业园区建设。深入实施《成都制造2025规划》,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新能源等产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2020年,高技术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8%以上。大力发展绿色服务业,深入实施《成都市服务业发展2025规划》,加快建设国家服务业核心城市。重点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积极打造西部金融中心、国际购物天堂、世界级旅游城市和国际会展名城,着力培育发展文创产业和音乐产业。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深入实施《成都市统筹城乡2025规划》,大力发展集约式、经济型、现代化农业,提高农业品牌化、组织化、资本化水平,加快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构建广泛参与的绿色生活体系。培育绿色生活价值观念,将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党政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推动传统文化与生态文化融合,在全社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创建一批绿色生态教育基地;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以“惜物”思想为指导,倡导文明、节约、理性的消费观和生活观念,编制市民生活绿色行动指南,引导市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
  第三,打好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
  全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强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力实施汽车尾气、城市扬尘、燃煤、工业企业、露天焚烧“五大工程”,到2020年,PM10年均浓度小于90毫克/立方米;PM2.5年均浓度小于50毫克/立方米;全年优良天数比例达70%。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严格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力实施宜居水岸、严重污染水体整治、良好水体保护、水污染防治设施建设、饮用水环境安全保障“五大工程”。全面实行江河湖库“河长制”管理。到2020年,基本消除黑臭水?w,流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70%以上。全面启动土壤污染防治,大力实施土壤环境监测预警、土壤污染分类管理、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三大工程”,到2020年,土壤环境质量得到初步改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