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12|回复: 0

2018恢复本科招生难解“儿医荒”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14 19:4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面两孩”政策落地以后,儿科医生短缺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关注。近来,全国多地出现儿科医生荒,更是引起广泛关注。对此,教育部拟恢复儿科专业本科招生的消息不胫而走。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新闻发布会,相关部委人员对该问题做出了回应。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副司长金生国表示,教育部支持中国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8所高校举办儿科学本科专业,并将于今年7月起开始招收儿科学专业本科人才。
/6/view-10700956.htm
  教育部高教司农医处处长王启明解释说,8所高校开展本科层次的儿科医学人才培养,并不是简单地恢复,因为1998年教育部对儿科专业做出的是调整优化而不是简单地取消。选择8所学校举办儿科学本科专业,是充分考虑“全面两孩”政策之后供需矛盾凸显对儿科医生的特殊需求。“在过渡期内,将儿科医生的专业化培养前移,同时要组织专家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和方案,包括人才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结构等。既要尊重医生成长规律,还要考虑现实的需求。”
  恢复本科招生只是权宜之计
  王启明认为,儿科医生的专业化培养前移是在“全面两孩”的现实下做出的调整,是“过渡期”的举动,1998年教育部对儿科专业做出的调整才真正符合医生成长规律。他介绍,1998年,教育部进行了第四次总体专业目录调整,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21世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用人部门反映医学人才培养过早分科,医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不高,学生未来发展的适应性不强,后续发展缺乏后劲。在这种情况下,参照国际通行做法,教育部对临床医学专业进行了调整优化,把儿科、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医学营养学、中医骨伤、中医外科学调整合并为临床医学和中医学专业。”
  “本科临床医学的定位为学习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临床基本知识的通科教育。因此,在1998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不再单独设置五官科学、儿科学、中医外科学等临床二级学科。目的是夯实医学生的基础知识,提升临床的综合能力,为将来成为高素质的包括内科、外科、儿科等临床医师奠定坚实的基础。”王启明表示,1998年调整儿科专业后,儿科医生具有稳定的来源。“2015年可作为儿科医生来源的临床医学和中医学的招生人数已经达到9万人,这些学生均可成为儿科专科医生的稳定来源。从数量上来看,它远大于1998年仅有的23所医学院校、招生650个儿科本科专业的规模。儿科医生短缺的问题,大家的共识是目前儿科医生缺乏吸引力,体现在‘一重一险一低’,也就是儿科医生的工作负担重、职业风险高、待遇低,难以吸引更多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选择从事儿科医疗工作。”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廖新波认同王启明的观点,他在自媒体撰文称,市场经济的美国也没有从本科就定向培养,但他们的千人儿科医生数却是1.6。本科教育更加侧重于“博学”―通识教育,研究生教育才是专注于专科化教育。原本的儿科本科专业被并进临床医学专业,到研究生阶段才细分出儿科专业,符合由通识教育到专业化教育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也符合医学教育由系统到专科的培养。而且,其他被并进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科以及临床医学下的许多学科并没有出现儿科这样的艰难处境,如外科、眼科、皮肤科等。因此,“停止本科教育是当前儿科医生短缺的缘由”确实值得商榷。
  但在供需矛盾日益凸显的情况下,扩大招生成为解决问题的必要选择。“根据卫生计生行业部门对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教育部将儿科学专业化教育前移,力争到2020年每省(区、市)至少有1所高校举办儿科学本科层次专业教育,促进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的有效衔接。”教育部高教司副巡视员宋毅在发布会上表示,儿科医学专业研究生招生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教育部要求38所高水平医学院校增加研究生儿科专业招生数量,力争到2020年达到在校生1万人。
  医生价值回归才是本途
  据初步统计,我国0?14岁儿童总人数约2.3亿,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8%。我国共有儿童医院99所,设置儿科的医疗机构共有35 950个。医疗机构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约为11.8万人,每千名0?14岁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为0.53人,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儿科执业(助理)医师存在较大缺口。我国儿科门急诊量年诊疗人次4.71亿,占全国门急诊总量的9.84%;出院近2162万人次,占医疗机构总出院人次数的10.3%。医疗机构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日均承担的门诊人次数约为17人次,是医疗机构其他执业(助理)医师工作量的2.4倍;年均承担的出院人次数近200人次,是其他执业(助理)医师的2.6倍。
  廖新波分析,儿科病的特点之一就是起病急、病程短,更多的是靠医生的判断能力,但这种“看不见”的价值往往不被人们认可。因此,儿科医生的价值与其他医生的价值一样基本被“抹杀”,加上儿科医生依靠检查、药品“维生”不如其他专业,“创收”能力差,待遇更是雪上加霜。这种情况越到基层越明显,也造成了儿科医生大多数只能在专科医院或大医院谋生,基层儿科医疗服务能力不足。可即使在专科医院或大医院,他们也只能是通过“薄利多销”来维持“体面”的收入。正是由于不完善的“市场”、医疗资源的配置无力、过度的集中等,造成了当前儿科的实际缺员。
  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温医一院”)院长陈肖鸣看来,恢复本科招生至少要在10年以后才会有合格的医生,远水救不了近火,要解决儿科医生短缺问题需从多方面着手。“北京只有几家医疗机构设有儿科,那么多人涌过去,能不拥挤吗?解决问题不能单靠儿童医院,所有综合医院都要设立儿科。”陈肖鸣对《中国医院院长》说。
  他介绍,温州医科大学为了保证附属第二医院高水平发展,前些年把温医一院的儿科整体划拨给前者。从次以后,温医一院没有了儿科。不过,2013年起,陈肖鸣开始重建医院儿科。“我们医院儿科每年招来的大多数不是儿科专业的毕业生,而是临床医学其他成人专业的研究生。大城市的大型综合医院很多专科竞争激烈,医生想就业自然会选择比较空缺的儿科,这是市场行为。目前,医院招来的医生都送去参加临床规范化培训,三年回来后找一个学科带头人,儿科不就建立起来了嘛。”但他一再强调,综合医院要从成人专业吸引儿科医生。
  陈肖鸣补充说,只有医生的劳务价值体现出来,中国的儿科才会真正稳定。“别看儿童医院那么火爆,医生收入也高,那都是靠走量获得的,是靠医生加班加点地额外付出得到的,而并未体现出医生的真正价值。”廖新波更是直言不讳,医生价值不回归,不管采取什么措施将无济于事。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表示,为了解决儿科医疗资源短缺问题,目前,国家卫生计生委正会同相关部门研究有关政策措施。主要考虑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一是完善儿童医疗服务体系;二是加强儿科医务人员培养;三是开展儿童健康管理,促进儿童预防保健;四是完善价格、薪酬等激励机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