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97|回复: 0

2018基于地域特色的桂林永福县碧水湾水上旅游项目及周边景观规划设计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14 16: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景观的需求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人们在满足了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生存环境的不断改善,特别是在园林规划设计方面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新的的设计理念的不断出现,国际化与同一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各个国家与民族,区域个性与文化差别越来越小。
/6/view-10686214.htm
  游憩景观,犹如散落在茫茫大千世界的璀璨星辰,装点着人类的环境。它们有的是鬼斧神工的生成,有的是精雕细琢的人为创造,焕发出不同的奇光异彩,成为人类共享的艺术珍品。在城区游憩、地区游憩模式中,外向性成了园林空间模式的主要表现形式。作为一名中国的?O计师在结合西方设计理念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中式景观的重大作用,中国古代的造园观念和建筑特色,永远给着设计师们莫大的启发。
  本文正是在探讨中式建筑和中国园林的造景方法,结合着理论和设计案例,阐述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园林;游憩景观;地域文化;人文精神
  一、引言
  永福县是个刚开始发展的县城,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历史氛围相当的浓厚。名人古迹相当的多,对今后旅游环境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项目是由一位永福投资商投资的,投资商要求能够在设计当中最大限度的去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要让外地游客到了此地,就能感到永福的福气。因为基地是新开发的,所以没有任何的建筑物,因此建筑的设计也在规划项目范围之内。由于县城内有着优秀的山水作积淀,水上项目的开发,无疑是锦上添花。我希望通过这个项目的实现,能够带动整个县城的经济发展,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使“长寿之县”有个更好的发展前景。
  二、概论
  在现代园林中,游憩类型的多样化,使得城市游憩社会关系不再像从前那样单纯,在城区游憩、地区游憩模式中,外向性成了园林空间模式的主要表现形式。现代园林汲取了中西方园林文化的优点,是一种外向性和内敛性的有机组合,这不仅满足人们社会交往的功能,也能找到人与自然精神对话的自然化空间,是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游憩空间。
  中国的游憩景观环境发展现状和西方的是不同的,中国园林文化其中一方面反映了滋养万物的山水湖泊,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丰功伟绩。人性自然成了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中的主要表现内容,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在很多的游憩景观中假山假水成了必要的元素。以私家园林为例,中国的古典园林,池中可钓鱼采荷,树下可饮酒对奕,亭中可对月赏花,园中一草一木,一亭一凳,均尺度宜人,无处不显示出人与环境对话中的优越感;而西方古典园林,即便在别墅园林中,总在用一种令人震撼的大尺度空间表现一个庄严、气派而华丽的氛围,大面积的修剪草坪,各式水景,及水景与壁龛中的各种雕塑,均显示出人对于环境的崇拜,敬畏的感情。
  三、地域性文化与游憩景观设计的关系
  首先我们应该重视地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在人类的现阶段,对作品的表现是离不开地域文化根基的。作品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取决于此的。从日本城市景观设计看日本城市生活、文化,可以从中深刻的感受到这种文化氛围在生活中的自然流露。无论是山村小镇还是大都市,景观设计都离不开它的地域文化根基。进入这样氛围的环境中无法不让人感受到地域文化内涵。自然与人的共存是日本景观设计理念。因此,这样的景规设计才有生命力。
  文化之所以具有地域性,主要是由于文化在形成环境上的不同。每个城市存在于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之中,造就了不尽相同、有时甚至是迥然相异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语言、习俗、习惯上的差异。这种地域差异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地理环境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不同自然、人为条件的地区差异造就了多种多样的文化类型,而文化一旦产生,就会出现超越原生地理环境的变化,并反作用于地理环境,使地理环境发生一定的变化。
  一个城市的特色首推是其总体格局上的特色。我国的城市大都有着数百甚至上千年的文化积淀。认知自然山水的文化内涵;挖掘地方历史文化的文脉应当成为规划设计前必修的功课。历史文化好比“来龙”,而城市的未来发展则是“去脉”,唯有在把握好“来龙去脉”基础之上萌生出的规划创作理念,才能够既别具一格,又富有文化内涵。
  (1)桂北地区历史文化底蕴
  在名山秀水之间,桂林这座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作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桂林美丽的自然风光,令无数文人墨客倾倒,而灵感大发,吟风弄月,写诗作赋,为桂林留下千古生辉的摩崖石刻,其中不乏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等这些千古名家的杰作。山水间记录着桂林的灿烂文化,古城墙上镌刻着桂林的凝重历史。
  桂北地区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歌谣。与劳动相关的有笛篙歌、山歌,与民俗相关的有龙船歌、贺郎歌、婚礼歌、哭嫁歌等,与娱神祭祀相关的有跳神歌,与宗教相关的有回民歌曲。
  侗族有自已的民间戏曲--侗戏。侗族的箫与笛是中国传统的乐器之一。侗族还以建筑艺术见长。高超的建筑艺术,以风雨桥、鼓楼为代表,每个寨子都有造型别致的木楼。这种不用一钉一铆的木结构建筑吸收了中国古代亭台、楼阁建筑的部分精髓。
  侗锦、侗布、挑花、刺绣以及银饰工艺品等,都充分表现了侗族多彩多姿的传统文化特色。
  (2)不同文化背景下景观设计的演变
  文化的地域性不仅反映为城市之间的差异,在城市内部的不同区域也有所表现。不同时期建设的、承担着不同职能的、不同民族聚居的街区背后,均蕴藏着各自的文化内涵,并从多方面显示出各自的特征。这些街区特色的塑造同样需要把握好“来龙”与“去脉”,妥善处理老城与新区、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实现统一、多样中的和谐共存。
  一种文化一旦形成会具有恒定性,从而使优秀的文化世代相传。但是这种恒定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文化的变异性则是绝对的、必然的。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文化的形态、结构以及表现形式都会发生变异。文化的变异过程有的是剧烈的、突发的;有的是缓慢的、潜移默化的。     因此,每个城市都有着自己的历史文化,所形成的景观就不尽相同,文化的潜移默化,同样也会给当地景观带来不同的发展,总而言之,我们在设计景观的时候,要做到尊重地方文脉,追求新老环境的和谐共存,其次延绵地方文化底蕴,实现城市特色上的创新。根据地域中社会文化的构成脉络和特征,寻找地域传统的景观体现和发展机制;以演进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地域的文化传统,将地域传统中最具有活力的部分与景观现实及未来发展相结合,使之获得持续的价值和生命力,这样设计出来的东西,才容易被世人所接受。
  4对桂北设计元素的提炼
  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其元素的种类也不尽相同,设计师们在设计当地景观的时候,不可能是凭空而谈,放之四海皆准的景观,是称不上设计的。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作品的时候,合理的对当地的地域文化进行有效的筛选,什么样的元素能用在自己的设计当中,什么样的元素比较容易在自己的设计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些都是一个环境设计师应该考虑到的内容。
  依本案做分析,分析一下案例中究竟探讨出了哪些有效的元素。
  (1)从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提炼出游憩小道样式,即“龙道”;
  (2)结合当地的福字和长寿之人,提炼出了码头广场处的装饰;
  (3)结合当地人们的勤劳的特点,提炼出了田间掠影景观;
  (4)结合夕阳夜泊、龟鹤遐寿、渔歌唱晚等,提炼出了四个景观的主题;
  (5)结合长寿和福气有关的成语,提炼出了一组小品;
  (6)结合当地的百寿图,提炼出了编钟小品造型;
  (7)分别结合当地的民间彩调和罗汉果的特产地,提炼出了古戏台和罗汉果茶庄建筑;
  (8)结合“五蝠同寿”和仙鹤祝寿,完善了百寿广场的景观;
  (9)结合风雨桥,提炼出了福廊建筑等。
  力争做到每个建筑物和每处景观,都要能和当地的地域文化相结合,都要有说服力。这样的思路下创造出来的设计才能更好的体现地域文化,才能将地域文化更好的融入游憩景观之中。
  5、基于桂北文化的设计原则
  景观设计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创造一个具有形态、形式因素构成的较为独立的,具有一定社会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的景物。它必须具有两个属性:一是自然属性,它必须作为一个有光、形、色、体的可感因素,一定的空间形态,较为独立的并易从区域形态背景中分离出来的客体。二是社会属性,它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有观赏功能,改善环境及使用功能,可以通过其内涵,引发人的情感、意趣、联想、移情等心理反映,即所谓景观效应。
  景观设计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加以控制,否则将是不切合实际,空想的,其原则主要表现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结合历史因素,突显地方特色;体现人文精神。
  (1)因地制宜,因?堇?导
  本地的历史人文、地理环境是景区发展的最大资源,也是营造当地特色的最直接、最有效的“素材”,在打造特色景观过程中,应当立足于本地实际,研究本地的历史和文化,挖掘优秀的传统特色,使城市文化底蕴得到充分张扬;应当认真分析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有山的则突出山,有水的则显示水,充分利用“上天”赋予的最能创造特色的自然条件,像根雕艺术家那样,潜心揣摩,因材构思,从而营造出一个特色鲜明的景观。
  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景观。要避免单纯地追求宏大的气势和英雄气概,要因地制宜,将原有景观要素加以利用。当地植物和建材的使用,是景观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景观生态学强调生态斑块的合理分布,而自然分布状态的斑块本来就有一种无序之美,只要我们在设计中能尊重它,加以适当的改造,完全能创造出充满生态之美的景观。
  (2)以人为本,以民为本
  人性化设计是人类在改造世界过程中一直追求的目标,是设计发展的更高阶段,是人们对设计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为轴心,注意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动态设计哲学。在以人为中心的问题上,人性化的考虑也是有层次的,以人为中心不是片面的考虑个体的人,而是综合的考虑群体的人,社会的人,考虑群体的局部与社会的整体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使社会的发展与更为长远的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和谐与统一。因此,人性化设计应该是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把握设计方向,以综合协调景观设计所涉及的深层次问题。
  物理层次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人性化设计的景观不仅是给生活带来方便,更重要的是使使用者与景观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它会最大限度地迁就人的行为方式,体谅人的感情,使人感到舒适,而不是让使用者去适应它、理解它。设计时要考虑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年龄人活动的特点,要求有明确的功能分区,要形成动静有序、开敞和封闭相结合的空间结构,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人性化设计更大程度地体现在设计细节上,如各种配套服务设施是否完善,尺度问题,材质的选择等。近年来,我们可喜的看到,为方便残疾人的轮椅车上下行走及盲人行走,很多城市广场、街心花园都进行了无障碍设计。但目前我国景观设计在这方面仍不够成熟,如有一些过街天桥台阶宽度的设计缺乏合理性,迈一步太小,迈两步不够,不论多大年龄的人走起来都非常费力。另外,一些有一定危险的地方所设的防护拦过低,遇到有大型活动人多相互拥挤时,容易发生危险和不测。
  心理层次上的满足感不像物理层次上的满足那样直观,它往往难以言说和察觉,甚至连许多使用者也无法说明为什么会对它情有独钟。
  (3)结合历史因素,突显地方特色
  作为一个出色的设计师,应该能从多方面把握设计来源,设计出来的东西要新颖而且特别,刻意的去模仿别人的做法,是永远得不到好作品的。一个出色的景观设计师,要能够深度挖掘当地的历史因素,所设计出来的东西,要能突显当地的地域特色,放之四海皆准的设计是毫无意义的。应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吸取当地人的经验。景观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由于当地人依赖于其生活环境获得日常生活和物质资料和精神寄托,他们关于环境的认识和理解是场所经验的有机衍生和积淀,所以设计应考虑当地人和其文化传统给予的启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