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74|回复: 0

2018浅论“进攻”的新媒体与“防守”的司法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26 20: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从早先的报刊、广播、电视等传播方式到现如今以网络为主,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媒体与司法的关系已经逐渐形成一方进攻,一方防守的局面,新媒体基于其技术特性对司法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关键词:新媒体;司法;媒介审判;司法公信力  中图分类号:D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5-0050-01  长期以来,媒体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社会公器的象征,或被当做是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之外的第四权力和无冕之王,被认为是民意的象征,是公众监督权力实施的有力武器。 在这个过程中,媒体不可避免地与司法产生联系,在当前时代,新媒体与司法之间的关系如何值得探讨。微博是新媒体的典型代表,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微博具有更强的主动性,也就具备了更强的攻击性,由于网络的匿名化,在进行有关司法问题事件的讨论时,公众能够更为自由甚至是放纵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而在这个过程中,微博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  一、微博的正面与负面  1.正面影响  对于司法来说,微博的产生使得监督有了一种更为高效便捷的方式,包括微博上兴起的微博反腐,公众通过这样的渠道能更方便地反映民意,通过信息量的曝光,让司法更为公开透明,从这个角度而言,微博对于司法的发展是具有正面意义的。  2.负面影响  在微博发挥监督作用的同时,它自身的弊端也开始浮现,匿名化的特性使得人人可以发声,也使得人人可以无节制、无限度发声,甚至是传播一些虚假伪造的信息,网络水军和立二拆四的兴起以及在网络上一些由沉默螺旋而形成的虚假信息,这都让我们对微博的功能产生了质疑。  二、媒体审判  媒体审判指在媒体上对事件进行定性,在司法审判之前就进行审判,用媒体评论代替司法审判,当司法审判与其不符时,通过舆论对司法进行影响。  1.黄色新闻的影响  黄色新闻是指以夸张或捏造情节的手法来渲染新闻事件,尤其是关于色情、暴力和犯罪。 而司法领域中的一部分案件,由于其故事性较强,很容易被新媒体当做黄色新闻的材料,这样的信息也更容易引起大众的关注。例如微博上关于黄海波嫖娼案、房祖名柯震东吸毒案、李某某强奸案的讨论,由于这些案件与明星、官二代等相关,更容易激发大众的好奇心,于是公众纷纷在微博上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2.渴望发声与专业性不足  面对此类司法案件,公众渴望在微博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是有的却是不理性的,更由于自身专业性不足,法律知识的匮乏,不能运用法律知识来解释,只能够主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造成了公众理解与司法间的误解,并未能够进入实质的深入的思考,这给司法机关带去了有效监督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三、司法公信力的恢复  司法公信力是一个国家的公众对于司法的信赖程度,是一个国家法治状况的重要指标,法律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规则,司法公信力是其核心,缺乏司法公信力的法律是不能为公众所信服的 。  要想恢复司法公信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媒体法的建立健全  当前我国关于传媒领域的法律法规有待建立健全,言论自由是媒体的生命,但是没有节制的自由将引发更多的问题。当前在新媒体领域,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网络谣言的司法解释,例如,网络诽谤信息被转发500次可判刑,但此种司法解释太过零星,并未能形成完整配套的法律条文,不利于网络新媒体形成更为明确的规范。  2.转防守为攻防一体  同时,在面对新媒体时,司法机关应当转变过去的陈旧观念,主动在新媒体上发声,包括建立自己的官方网站;在微博上有自己的官方账号;面对舆论性较强的问题,主动公开相关信息;裁判文书的公开可查询;设立专门的司法新闻部门。  通过以上方式使得司法得以在新媒体上与公众进行更为平等、公开的交流,让信息更为透明,主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因为面对进攻的新媒体,仅仅采取防守只能增强公众的不信任,而主动出击则能够更为有效地在新媒体的平台上占据有利位置。  四、结论  新媒体最终而言是一个平台,是一个渠道,司法可以作为参与者,更为主动地进入新媒体领域,虽然司法是被动的、消极的,但并不意味着司法信息的公开也是如此,把握新媒体的作用,熟悉新媒体的运作模式,在新媒体平台上与民意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同时接受新媒体的监督,对于司法而言,这是在当今时代需要加强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靖鸣.舆论监督是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重要手段[J].新闻记者,2007(12).  [2]李兵.媒介审判辨真伪[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  [3]陈晓曼.特殊的新闻文化现象黄色新闻[J].世界文化,2007(09).  [4]张国栋.司法公信力之探究[J].法制与社会,2012(17).  [5]杨凯.新媒体时代的司法公开与司法公正[J].法治论坛,2014(0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