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大学课后答案
毕业设计
高中课后答案
初中课后答案
小学课后答案
赞助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物理答案
英语答案
高数答案
线性代数
本版
帖子
答案家
»
论坛
›
毕业设计
›
法学|哲学|心理学|政治学
›
2018预防超期羁押对策探讨
返回列表
查看:
322
|
回复:
0
2018预防超期羁押对策探讨
[复制链接]
2807020
2807020
当前离线
积分
41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积分
41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7-26 19: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关键词] 超期羁押 责任追究 人权保障 司法审查
[摘 要] 我国目前超期羁押形势严峻,危害严重,究其原因,与认识不足、观念陈旧、立法粗疏、监督不力、救济手段贫瘠,以及司法人员素质不高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预防超期羁押应当从转变观念,完善立法,疏通救济渠道,提高司法人员素质等方面多管齐下。
超期羁押,是长期困扰司法实践的一个痼疾,它和刑讯逼供、执行难、辩护难,已成为当前刑事诉讼的四大难题。多年来,尽管公、检、法等机关采取各种措施进行纠防,使超期羁押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扼制,"边清边超,前清后超"现象依然严重。它严重侵害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妨碍了诉讼的公正与效率,也影响了司法的权威,破坏了公众对法律的信任感。因此,研究和探讨超期羁押及其预防对策,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超期羁押的现状
超期羁押是指公安司法机关超期限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人身自由予以限制。 它可以分为绝对超期羁押和相对超期羁押,形式上的超期羁押和实质上的超期羁押。
超期羁押是一种违法行为,其实质是非法拘禁。我国目前超期羁押形势严峻, 据高检院提供的资料表明:1993-1998年,全国政法机关每年度超押人数一直在5万至8万之间,1999年达84135人,2000年为73340人,2001年为55761人,2002年为48494人, 2003年为25763人。 从我市来看,人口不足50万,但从2001年至2003年,共发生超期羁押37案79人,其中超侦查期7案11人,超一审期6案8人,超二审期24案60人。
二、超期羁押的原因
造成超期羁押的原因错综复杂,认识不足、观念陈旧、立法粗疏、监督不力、救济手段贫瘠,以及司法人员素质不高等各种因素相互交织。
1、对超期羁押的严重性、危害性认识不足。
一些司法人员没有从非法拘禁和侵犯人权的高度来认识超期羁押的实质,坚持"宁可错押,也不轻易放过",特别是对一些最终被判刑的案件,认为在办案期间多关押几天无关紧要。据2003年在检察人员中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显示 ,有40%左右的被调查者认为超期超期羁押"有助于查清事实,应当允许"或者"虽然违法,但偶尔为之亦无不可". 正是由于认识上的错误,导致一些案件超期羁押。
2、重实体轻程序。
长期以来,在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一直存在误区,认为"实体法和轻程序法是内容和形式、 目的和手段的关系,程序法除了实现实体法外,别无存在的价值".因而在办案中,违反程序法,特别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办案时限屡见不鲜,公检法三机关相互借用办案期限更是习以为常。
3、犯罪控制模式与"有罪推定"观念根深蒂固。
美国刑事法教授帕卡曾提出犯罪控制和正当程序两种刑事诉讼构造模式,前者强调刑事诉讼的目的就是抑制犯罪,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后者则主张刑事诉讼就是通过程序的设置,限制国家权力,以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人权不受侵犯。
我国目前的诉讼模式仍带有浓厚的犯罪控制色彩,过分强调刑事诉讼法惩罚和控制犯罪的目的和功能,"刑法权(刑罚权)过分膨胀是我国刑法传统的最基本特征". 受其影响,诉讼理念上固守"有罪推定","凡是被羁押的嫌疑人、被告人都是有罪的",因而,为证明有罪,想方设法延长羁押期限,甚至不惜超期羁押。正如学者所言,"国家对犯罪过于敌视,司法机关拥有强烈的定罪观念是形成超期羁押的原动力".
4、法律法规存在疏漏。
刑诉法规定了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改变案件管辖的重新计算羁押期限,但却没有规定解决案件管辖争议的时间,对侦查中改变管辖的案件能否重新计算羁押期限没有相关规定;对延期审理和发回重审没有限定次数;没有规定死刑复核期限;另外,对特殊问题没有特殊的时间规定,如对刑事案件无论繁简都适用同一审限,又如外国人犯罪案件,只规定由中级法院一审,而对其拘留、逮捕问题没有特殊的程序规定,但司法实践中,都要经过省级机关批准,有的还要报请最高机关批准,这就必然导致办案时间过于紧张。加之,对羁押期限与诉讼期限未作区分,羁押期限依附于诉讼期限,必然因案件未结而导致长时间羁押,甚至超期羁押。
5、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救济机制。
一是对超期羁押监督制约长期以来没有形成切实可行的制度。工作缺乏规范性和可操作性,致使监督效果不理想。
二是对羁押缺少严格意义上的司法审查制度。从诉讼构造看,作为监督机关的检察机关,同时又是公诉机关,与侦查机关同属控方,其对侦查机关的监督,本质上属于同体监督,缺乏一种中立裁量,致使监督的效果和公正性难以保证。
三是没有赋予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迅速接受审判的权利。迅速接受审判已成为当前一个国际司法准则,《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第9条第3项规定:"任何因刑事指控被逮捕或拘禁的人,应被迅速带见审判官或其他经法律授权行使司法权力的官员,并有权在合理的时间内受审判或被获释放。等候审判的人受监禁不应作为一般原则。但可规定释放时应保证在司法程序的任何其他阶段出席审判,并在必要时报到听候执行判决。"但我国受犯罪控制论的影响,并无相关规定,嫌疑人一旦被控有罪,就面临拘留、逮捕的羁押后果,这也是导致超期羁押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是救济渠道不畅。"无救济即无权利",目前在救济机制上存在以下缺陷: 一方面,刑诉法规定,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亲属对超期羁押有解除请求权,但对不解除超期羁押,并未规定救济渠道;另一方面,羁押是否解除在不同诉讼阶段分别由公、检、法机关进行"自查",影响了救济的有效性。
6、缺乏超期羁押责任追究制度。
长期以来,法律对超期羁押缺乏责任追究方面的硬性规定,实践中多是通过口头或书面纠正违法通知书等形式进行监督,这就一方面使得检察机关因无强制处分权,无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导致监督乏力;另一方面也使办案人员缺乏办案责任心和紧迫感,超期羁押屡有发生就在所难免。尽管2003年7月河南灵宝市对二名办案人员因超期羁押问题以非法拘禁罪追究了刑事责任,也受到人们的认同,但截止目前,法律或司法解释对此仍未作出明确规定 .
7、侦查模式和手段单一落后。
当前刑事案件剧增,犯罪形式日趋复杂,而侦查模式和手段却简单、落后,与犯罪的高智能化、高科技化和复杂化程度不相适应。目前,侦查机关所采取的一般侦查模式多是证据(少)——供述(关键)——证据(大量)的形式,即"以人找证"模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有罪供述在整个侦查活动中的作用十分关键,客观上造成了侦查人员把侦破重点放在获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上,一旦证据发生变化或者共同犯罪集体翻供时,对嫌疑人、被告人的超期羁押就比较普遍。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