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7|回复: 0

2018论抢劫罪的加重犯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26 19: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 文 目 录
一、入户抢劫; ……………………………………………4页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4页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6页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6页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7页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8页
七、持枪抢劫………………………………………………8页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9页
;
内容摘要
;
抢劫罪是最严重的财产犯罪。我国刑法第263条分8项明确规定了抢劫罪的严重情节,作为抢劫罪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的法定条件。
一、入户抢劫
“入户抢劫”是指为实施抢劫行为而进入他人生活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包括封闭的院落、牧民的帐篷、渔民作为家庭生活场所的渔船,为生活租用的房屋进行抢劫的行为。
刑法之所以对进入私人住宅抢劫要作为加重犯对待,这是因为私人住宅关系到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和生活安宁,入户抢劫不仅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和财产权,而且还危及公民的住宅安全。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
“公共交通工具”的界定,既包括在从事旅客运输的各种公共汽车,大、中型出租车,火车、船只、飞机等正在运营中的机动工具上对旅客、司售、乘务人员实施的抢劫,也包括对运输途中的机动公共交通工具加以拦截后,对公共交通工具上的人员实施的抢劫。
对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的抢劫行为作加重处理,是由于这种抢劫的社会危害性大,对于社会秩序的侵害也更加严重。在刑法将个人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抽象为社会利益予以保护时,应当重视其社会性,即重视量的多数性。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
“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是指抢劫正在使用中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运钞车。
刑法之所以把“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作为抢劫罪的加重犯,是因为金融安全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和民心的安定,而抢劫金融机构的经营资金、有价证券和客户资金,势必危及国家的金融安全,因此具有特殊的危险性和危害性,因而有必要严厉打击。
四、多次抢劫或抢劫数额巨大
“多次抢劫”是指抢劫三次以上(含三次),一般要求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作案。
我国刑法将“多次抢劫”多次规定为抢劫罪的加重犯不够妥当。因为作案的次数对抢劫罪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并不起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抢劫的手段和侵害的对象,乃至抢劫数额的多少,以及造成的危害后果等。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
“致人重伤”既包括过失致人重伤,也包括故意致人重伤。
抢劫“致人死亡”应当包括在抢劫过程中故意杀害财物的所有的、占有人或管理人之情形在内,不应包括实施抢劫财物行为前后的故意杀人,无论是直接故意或者是间接故意。
属于以抢劫罪一罪从重论处的杀人取财行为,仅限于为了当场取得财物而当场将被害人杀死的情况。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
冒充军警人员抢劫,是指假冒军警人员的身份实施抢劫的情形。“军警人员”是指现役军人、武装警察、公安和国家安全机构的警察、司法警察,不包括其他执法人员或司法人员。
刑法将其规定为加重犯罪予以严厉打击,是由于这种抢劫犯罪除了具有普通抢劫的危害性之外,还会损害军警的声誉,造成很坏的社会影响。
七、持枪抢劫
“持枪抢劫”是指行为人使用枪支或者向被害人显示其持有,佩带的枪支进行抢劫行为。
刑法之所以把持枪抢劫规定为抢劫罪的加重犯,是因为这种抢劫对被害人或周围群众的生命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
“军用物资”指除枪支、弹药、爆炸物之外的,供军事上使用的其他物资。
“抢险、救灾、救济物资”指已经确定将要用于或者正在用于抢险、救灾、救济的物资,包括正处于保管、运输、调拨、储存过程中,但已确定其为抢险、救灾、救济之特定用途的物资。
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必须以行为人明知是有这些特定用途的物资为成立条件,如果事前或者事中并不知道其特定用途,则不能构成本项的加重犯。
;
;
;
;
论抢劫罪的加重犯
;
抢劫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或者迫使他人当场交出公私财物的行为。该罪是最严重的财产犯罪,也是司法实践中常见多发的一种犯罪。我国刑法第263条分8项明确规定了抢劫罪的严重情节,作为抢劫罪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的法定条件。因此,正确理解这些严重情节,对司法实践中准确认定抢劫罪的加重犯和恰当量刑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对此作简要论述。
一、入户抢劫
关于“入户抢劫”的含义,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11月作出的《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指出:“‘入户抢劫’,是指为实施抢劫行为而进入他人生活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包括封闭的院落,牧民的帐篷、渔民作为家庭生活场所的渔船、为生活租用的房屋进行抢劫的行为。”至于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院落、办公室、旅馆的客房、学校的学生宿舍、单位职工的集体宿舍,则不属于私人住宅,进入这样的场所抢劫,不危及公民的住宅居住安全,因而不能认定为“入户抢劫”。我国刑法之所以对进入私人住宅抢劫要作为加重犯对待,这是因为私人住宅关系到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和生活安宁,入户抢劫不仅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和财产权,而且还危及公民的住宅安全。我国宪法第3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以此为根据,我国刑法第245条规定了独立的“非法侵入住宅罪”。而“入户抢劫”除了抢劫财物之外,还存在非法侵入住宅的问题,这也是刑法把“入户抢劫”规定为抢劫罪加重犯的根本原因。
另外,虽然是他人住宅内抢劫了财物,但进入住宅时并无抢劫意图,并且有合法理由进入住宅的,同样不存在非法侵入住宅的问题,也不宜认定为“入户抢劫”。例如,甲出高价买乙的名牌服装,但给乙的是冒牌货,甲发现之后,到乙家里要求退货,乙不仅不退货,反而不承认甲要求退货的服装是自己所卖的货。甲一气之下,突发抢劫意念,将乙打倒在地,强行夺取其装有千余元的钱包一个。对这样的案件,应按一般抢劫罪处理。但是,如果行为人出于其他动机目的非法侵入他人住宅,从事犯罪活动过程中或犯罪之后,临时起意进行抢劫的,则与先有抢劫之意而入户抢劫的情形没有实质的差别,都存在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问题,应以“入户抢劫”论处。由此可见,“入户抢劫”并非只有行为人为抢劫而入户才能成立,先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后起意抢劫的,也能成为“入户抢劫”;只不过基于合法目的或理由进入他人住宅后,临时起意抢劫的不成其为“入户抢劫。”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
一般来说,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不仅侵害的人数较多,而且涉及的面广,会造成乘客和驾驶人员的恐惧,引起秩序混乱,危及[1]交通运输的安全。正因为这类抢劫具有危害交通运输安全的特殊性,我国刑法将其作为一种加重犯,处比普通抢劫罪更重的法定刑。
关于“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对“公共交通工具”的界定上,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指出:“刑法第263条第二项规定的‘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既包括在从事旅客运输的各种公共汽车,大、中型出租车,火车,船只,飞机等正在运营中的机动公共交通工具上对旅客,司售、乘务人员实施的抢劫,也包括对运输途中的机动公共交通工具加以拦截后,对公共交通工具上的人员实施的抢劫。”
至于在单位内部接送职工上下班的大型机动交通工具上抢劫,能否认定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公共交通工具是指供公众(不特定的多数人)使用的交通工具,因而供单位内部使用的交通工具如工厂、学校班车并非是公共交通工具。①也有学者认为对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的抢劫行为作加重处理,是由于这种抢劫的社会危害性大,对于社会秩序的侵害也更加严重。在刑法将个人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抽象为社会利益予以保护时,应当重视其社会性,即重视量的多数性。多数是“公共”的核心,显然,校车或厂车应当认为是公共交通工具。②笔者认为,公共交通工具一般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乘坐对象的公众性,二是行驶区间的社会性。前者是指乘坐对象要么是社会上不特定的个人(如出租车的乘客),要么是不特定或特定的多数人。如果乘坐对象只是特定的个人,则由于不具有公众性,不能视为公共交通工具。行驶区间的社会性,是指交通工具必须是在城市或乡村公路上行驶。如果车辆只是被用于本单位内部空间范围内定点接送职工上下班,则由于行驶区间不具有社会性,在这种车辆上推动通常不会危及社会交通运输的安全,其影响范围也有限,同样不能认定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但是,如果单位内部接送职工上下班的大型交通工具要经过城市的街道或乡村公路,则应该视为公共交通工具因为这种交通工具同城市的公共汽车具有相同的性质,不能因为乘坐的通常只是本单位职工,就否定其“公共”性。假如行为人混上某单位接送职工上下班的大客车后,在汽车行驶进繁华的街道或偏僻公路段时抢劫,这同在公共汽车上抢劫就很难说有何差别,显然没有理由实行区别对待。
关于对运输途中的机动公共交通工具加以拦截后,对公共交通工具上的人员实施的抢劫,应该认定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这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中有明确规定,许多学者对此也持肯定态度。笔者认为,这样解释对严厉打击近些年来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车匪路霸,无疑是有积极意义。但是,如果客运汽车因逃避缴纳养路费而绕路被拦截,拦截人并未上车对车上的人员实施抢劫,而是在外强令司机交付一定数额的金钱后才放行,那么,把这种发生在车外的抢劫也解释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显然是一种不利于被告人的解释,是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的。即使对这种行为有必要作为加重犯来处罚,那也应该通过修改刑法增设这方面的规定,在刑法没有这样的明文规定之前,不能任意作扩大解释。况且,拦截车辆后在车外抢劫,并不直接[2]危及交通运输的安全,同拦截车辆后把车上人员赶下车后抢走车辆有相似之处,既然拦截车辆后直接抢走车辆不以“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论处(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指出,拦截公共交通工具后对公共交通工具上的人员实施的抢劫,才视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其隐含的意思是,抢走公共交通工具本身,则不能认为是“在交通工具上抢劫”)。那么,拦截车辆强令车上人员交付财物后放行,也不能认定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作为加重犯业处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