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大学课后答案
毕业设计
高中课后答案
初中课后答案
小学课后答案
赞助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物理答案
英语答案
高数答案
线性代数
本版
帖子
答案家
»
论坛
›
毕业设计
›
法学|哲学|心理学|政治学
›
2018德国的经济政策与经济刑法、经济犯罪互动关系研究
返回列表
查看:
289
|
回复:
0
2018德国的经济政策与经济刑法、经济犯罪互动关系研究
[复制链接]
3032599
3032599
当前离线
积分
82
2
主题
2
帖子
82
积分
幼儿园
幼儿园, 积分 8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 积分
幼儿园, 积分 8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 积分
积分
82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7-26 15:43:2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是这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为了经济发展而制定的行动准则。一个国家制定或者产生了经济政策之后,总是要采取各种手段,包括刑法手段,来保证实现经济政策所要追求的目标。刑法作为最有力的法律手段,总是会被国家用来作为推行自己政策。然而,刑法的作用,即使在被充分利用的时侯,对于实现经济政策所要追求的目的,也并不总是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的。当经济犯罪在一个社会中猖獗的时侯,对刑法的检验和对作为经济刑法指导思想的经济政策的检验,是同样重要的。
德国是目前世界上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德国的经济犯罪与经济刑法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经验与教训,尤其是经济政策的变动以及这种变动对经济犯罪与经济刑法的影响,在目前商品经济发达国家中是比较典型的。本文希望通过对德国经济犯罪与经济刑法发展历史的研究,探索经济政策与经济犯罪和经济刑法之间的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一、经济政策的特点决定了经济犯罪与经济刑法的特点
德国经济政策的产生是随着德国资本主义和商品经济制度的开始建立而出现的。在自由资本主义以前的德国,商品经济并不发达。那时的德国经济政策,如果我们还能够称之为经济政策的话,主要是以维持生产者和所有者的关系为主的。在这种政策的指导下,当时的经济犯罪与经济刑法主要是围绕着财产犯罪进行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德国,资本主义制度和商品经济制度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当时德国的经济政策,主要还是围绕着国家干预的程度来确定的。德国虽然受到经济自由思想的支配,但是,与当时欧洲其他发展商品经济的国家相比,德国的经济政策表现出了一个明显的特点,这就是经济自由的建立和对经济自由的限制是同时进行的。这种做法典型地表现在1833德国的税制改革。一方面,德国撤消了封建时期遗留下来的国内税卡,促进了经济自由;另一方面,德国又建立了统一的关税联盟,对经济交往进行限制。德国这种对经济的自由放任和对经济的干预同时并存的政策,在三个方面对经济犯罪与经济刑法发生了重要影响。第一,经济犯罪开始从传统意义上的财产犯罪向经济违规的形态转变与发展。这个特点清楚地表现在19世纪德国在经济领域中建立的企业制度,劳动和社会福利制度和国家经济计划制度这三个重要的法律领域方面。[注释]在企业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德国颁布了北德联盟重量法,度量衡检测法和银行业条例。在1873年德国的经济危机之后,颁布了反高利贷法、专利法、有限公司法、银行保管法,以及在20世纪初颁布了保险业监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钾盐销售法。通过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德国初步建立起适合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制度,建立了统一的度量衡制度,规范了金融流通手段,规定德国各个经济行业的开业条件,明确了初步的竞争规则,建立了经济监督机制。在劳动和社会福利方面,由于工人阶级的斗争,德国在1891年颁布了职业条例,对当时最恶劣的弊病做了最轻微的限制,如禁止童工和限制劳动时间等。另外,在1896年以后,在职业条例第152条第1款规定了保护工人结盟自由。同时在这个时期建立了初步的劳动保险制度。在建立保证国家经济计划的法律制度方面,德国是通过直接垄断经济(例如由国家直接经营邮政、铁路、银行),通过关税政策来保护国内的经济部门(例如1869年7月1日颁布的统一关税法),以及通过社会福利立法来支持国家的政策,来保证经济政策的贯彻的。这个时期的德国经济刑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刑法条款总是与经济法规共同规定在一起的,经济犯罪成为使德国经济走向无序状态的重要途径,而经济刑法则成为用于阻止经济向特别严重的错误方向发展的重要措施。
第二,典型的德国经济刑法的立法方式开始形成。这个特点表现在国家对经济自由放任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德国在国家不直接管理的领域,也不是完全放任不管的,用现在的话说,是通过“间接”管理的方法来管理经济。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1910年规定的德国帝国钾盐法。这部法律建立了一个分配机构,由它来确定钾盐的销售数量,并将这些配额分配给各个钾盐生产企业。钾盐经济的这种组织形式,事实上是将国家经济成分和私人经济成分相混合的一种管理方式,[注释]通过这种方式减少国家干预,实现经济的“自我管理”。这种自我管理的经济还有其他形式,如农业协会、商会、手工业协会,以及职业合作社。为了保证钾盐经济的正常运行机制,在钾盐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对出口许可、国内外销售价格、生产方法与方式都作了规定,第35条与第36条还规定了违反这一义务应承担了刑事责任,第37条还以空白罪状[注释]的方式规定了其他违反该法条款的刑事责任。钾盐法及其包含了经济刑法条款的实施细则,标志着德国经济刑法的新发展。这部法律的立法模式,成了后来德国经济刑法的重要立法蓝本。
第三,经济刑法在德国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在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方面,德国的经济刑法立即就被当作经济法的后盾法来使用,成为国家对经济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在国家对经济自由放任方面,经济刑法也使国家保持着自己对经济的政策性的影响。这样,经济刑法在德国经济生活中就扮演起监督经济违规和纠正经济违规的经济警察作用,开始在经济活动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从此,在德国,国家开始改变自己面对财产犯罪时作为消极的看护者和“守夜人”的角色,成为经济生活的积极塑造者。
二、经济政策的动荡导致了经济犯罪与经济刑法的动荡
德国的经济政策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期间内表现出剧烈动荡与不稳定的特点。这个时期,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20年代末经济大萧条的影响,德国政治、经济和社会都发生激烈的动荡,使得德国的经济政策随之出现了一波三折的动荡局面,从而影响到德国经济犯罪和经济刑法在三个阶段内呈现出重大的动荡局面。
第一个阶段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的关系,德国在经济生活中基本放弃了自由经济的经济政策,转而采取计划经济或者行政管理经济的政策。在这种经济政策和社会背景下,德国采取了下列重要措施,使用刑法来保证严格的强制性经济管理制度的实行。其一,加快经济刑法的立法速度,提高刑罚的严厉程度。1914年公布的德国联邦参议院经济措施授权法,授权德国联邦参议院可以使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发布保护战争经济秩序的刑法条款,同时允许德国联邦参议院可以将此授权委托其他机构和人员行使。由于行政机关可以行使刑事立法权,行政机关就能够使用刑法条款来直接帮助自己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经济刑法就变成了行政管理的工具。为了保证法律得到执行,刑罚变得空前的严厉。例如,在德国第一部反暴利法中,刑罚的范围还仅仅是1年以下监禁和1万帝国马克以下罚款,但是,在1918年的哄抬物价法中,对故意行为的处罚,徒刑的上限达到了5年,罚款的上限达到了20万帝国马克,对过失行为的处罚上限也达到5万帝国马克。其二,严格限制物价,保证战争期间对重要日用品及其原料的供应。1914年8月4日公布的德国最高价格法,授权责任机关(包括各州的中心机关)根据第1条和第3条,规定最高价格。为了保护这一措施,第4条通过刑事空白构成,规定超过法定的最高限价,或者签定导致超过最高限价的合同的,应当受到刑事处罚。在这个基础上,德国的价格刑法最终发展成了包含4万多条刑法规定的战争时期的暴利刑法。这个方面的经济犯罪行为,不仅包括超过法定最高限价的行为,而且包括那些把价格定得很高,因而可以获得与和平时期相比不适当地高出许多利润的行为,例如以谋取暴利为目的的经营日用品的行为,非法抬高物价倒手买卖的行为,以及从事那种在国家管制之外进行的出让和获得物资的黑市交易的行为。价格刑法因此成为德国战争经济刑法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三,在为战争服务的计划经济政策指导下,德国经济刑法承担起保护范围广大而混乱的经济活动体系的任务。在这种混乱的经济情况和社会情况之下,是很难认真考虑刑法使用的正当性问题的,虽然在1917年1月18日发布了德国联邦参议院关于认识错误的法令,规定当行为人对刑事责任没有认识或者对刑事规定的错误理解没有过错时,应当终止刑事责任。这条法律对德国刑法后来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因为它确立了行为人由于法规的数量过大,可以因为不知道违法而免除刑事责任的原则。然而,这个原则确立的背景,还不能够说是出于对人的关心和考虑而制定的,而是由于经济法规和经济刑法法规发展的如此迅速,使人很难搞清自己的责任,因此导致了刑事案件数量的大增的状况。
第二个阶段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国建立了魏玛共和国。在战后经济恢复时期,这个阶段的经济政策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在第二个阶段前期,德国开始纠正并撤消在经济领域的国家干预主义,试图重新转向自由经济的政策。然而,在战后初期,德国的经济状况一直很糟糕。萨尔区被割让,鲁尔区被占领,还有巨额的战争赔款,压得德国经济喘不过气来,德国至少在魏玛共和国初期仍然不得不要依靠严厉的刑法来维持社会的稳定。[注释]更重要的是,德国这个时期的经济政策,还没有包含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这种政策的指导下,德国虽然使用严厉的经济刑法以及限制被告人的权利等办法,试图阻止通货膨胀和经济滑坡,但是收效并不大。战后德国在经济领域内开展的与哄抬物价和黑市买卖作斗争的努力,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为了遏制通货膨胀,德国在1919年底颁布了关于建立反对黑市交易与哄抬物价的特别法庭的法令。该法在规定黑市交易与哄抬物价的刑事责任的同时,还在基层法院和州法院设立了特别的暴利审判庭,适用比一般的刑事程序大大简化了程序制度以加快审判速度,例如,起诉书被废除;证据的采纳可以由法庭自由决定;没有任何法律程序与法律救助手段可以用来表示不服判决书和其它决定,同时允许法庭判处高达5年以下堡垒监禁和50万帝国马克在以下罚金。这个时期德国的主要经济犯罪包括超越法定最高定价、价格暴利(包括过高的房租)、以抬高物价为目的的囤积或毁坏商品、卡特尔式的约定价格、以抬高物价为目的进行的非法转手倒卖、虚假让利、在黑市里买卖计划供应的物品、以及违反进出口禁令和抽逃资金等犯罪。同时,为了加快实现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1919年4月17日颁布的法律授权政府的帝国参议院和国民议会的一个委员会的批准下可以发布刑法。这样一来,在战争期间已经开始的以行政法规的方式制定刑法的做法被更大规模地采用了。[注释]然而,实践证明,刑法的确不适宜作为克服经济危机的唯一手段或者主要手段。刑法失败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经济活动的参加者处在一种相互矛盾的情况之中:他一方面必须在严酷的经济环境中进行交易,以保证自身在经济生活中的存在;另一方面必须遵守法律的各项禁止性规定。在这种情况下,遵守经济活动的通常规则只能是对经济活动本身不利,并且也不能在刑法规定的范围之内发生作用。因为,谁如果真正遵守了刑法规定,他就必然会导致在经济上的失败。
在第二阶段后期,也就是1923年以后,魏玛共和国逐渐勉强地进入政治经济巩固时期,自由经济的政策进一步得到倡导,经济刑法也逐渐开始表现出“有节制”的特点。例如,在卡特尔法领域颁布的卡特尔法,维护和重建了经济活动自由。虽然根据该法中规定的惩罚没有最高的限制,但是该法规定,只有故意行为才能受到处罚。[注释]尽管这部卡特尔法要直接保护的并不是个人的法定权利,而是首先考虑社会整体的利益,但是,由于国家干预的减弱而逐渐得到重视的对社会整体利益的关注,的确在客观上使对人的保护得到加强。例如,劳动刑法中对劳动条件,劳动时间和为失业者介绍工作和提供失业保险的规定,都表现出了这个趋势。长期困扰德国经济与社会的乱涨价问题,由于经济危机被克服而变得不必要再使用刑法进行价格管理,反哄抬物价法也在1926年被废止。暴利审判庭被撤消之后,哄抬物价的案件就可以通过正常的刑事程序来迅速加以审理,尽管对“价格暴利即经营暴利”所作的扩大解释,使得价格刑法可以对租金暴利和服务业中过高的收费适用。但是,在自由经济政策的影响下,使用其他政治经济方法来与通货臌胀作斗争的思想日益深得人心。根据这一思想,战后制定的那些强制管制措施被大量废除了。德国刑法界开始逐渐认识到,单纯依靠经济刑法是难于解决实际中的经济难题的,并且,在使用刑法为实现行政机关制定的政治目的服务的立法思想指导下,经济刑法也难以保持稳定,因为这方面的法律会经常受到日常经济事件的强烈影响。德国这个时期日益强烈的自由经济政策,使得经济刑法也日益表现出淡化对经济活动进行规范和管理的热情。
第三阶段是在战后德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刚刚稳定,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后到来的。经济危机使德国重新陷入一片黑暗,银行与工业企业大批破产,失业人数持续增加。在政治领域里的极端思潮逐渐占据上风。刚刚得到倡导的自由经济政策,在猛烈的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很快地又被国家干预的思想所替代。为了稳定局势,政府经常援引魏玛宪法第48条规定的紧急状态法,发布管理经济的法令,在这些法令中,开始频繁地包含许多严厉的刑法规定。魏玛共和国在经济刑法领域中有节制的做法,在1930年后被停止。在经济危机时期,经济刑法作为规范经济的手段又重新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价格刑法方面。1926年已经废除了的大部分价格刑法,在1931年以后,又逐渐重新开始强制推行。为了加强价格执法,德国还设立了价格监督专员,他不仅有权降低过高的物价,而且有权规定对违反他所颁布的命令和法令的行为判处监禁、拘留和罚金等处罚。二是在外汇刑法方面。外汇管制又重新建立起来,违反外汇管制的行为包括了违反监管义务的刑事责任,即使企业的经理或者所有人不知道自己的企业已经违反了外汇法第36条、第37条的规定,也触犯这条犯罪构成。违法行为所要承担的责任,可以高达30万马克,这在当时是令人听后砟舌的数字。为了增强外汇刑法的效力,对这个领域的违法行为适用迅速审判程序。[注释]在这种程序中,被告被大大限制了进行辩护的可能性,可以用来准备辩护的时间是很少的。三是在卡特尔法领域中,也重新动用了经济刑法,以保障当时为了维护经济秩序和与经济危机作斗争而颁布的各项措施的威力。当时制定这部卡特尔法,禁止企业通过联合,很重要的一点考虑就是要防止企业发生经济上共同崩溃的后果。根据这部法律,附加判处的惩罚还可以是关闭企业与没收财产。另外,在证券法、银行监管和税收豁免方面,引进了一个一般的银行监管制度,目的是提高证券业的财务报告与经营报告的透明度与可信度,禁止滥用这些公司文件,以避免将来发生在银行危机时曾经出现过的那种经济大崩溃。在反不正当竞争法领域,又重新规定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泄露商业机密的刑法条款。在魏玛共和国后期,紧急立法日益明显地表现出经济刑法的行政措施的特征。经济刑法与纯粹的行政措施之间的界限日益变得难以区分。刑法只要看起来是可以作为规范经济的工具来使用的话,就会被随意动用的。结果,相应的刑法条款不断地被制定、废除或者改变,终于导致了严重的混乱。
总的看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到1933年以前的德国魏玛共和国时代,在经济政策方面表现出了真正的一波三折:在主张自由经济政策的同时坚持国家干预,在开始贯彻自由经济政策时又碰上经济危机,最终又不得不回到强调国家干预和社会化的政策轨道上来。这个时期的经济政策,基本上还是围绕着“经济自由”,还没有给予“个人权利”以充分的考虑。这个趋势导致了在使用刑法来保护经济政策的贯彻时,经济刑法非常严厉,法制国家的保障根本就无从谈起。由行政立法加以补充的空白条款代替了明确描述的犯罪构成,刑事责任的条件也越来越不明确。刑事程序本身也通过特别制定的秩序罚程序或者由特定法庭管辖的特别规定,以及对上诉与申诉的限制,而大大简化了,法律保护被减少了。当然,除了强硬的经济危机刑法之外,德国经济刑法在这个时期的发展也还有轻缓的一面。这就是在竞争法、劳动法以及社会福利法中的刑罚规定。但是,德国这一时期的经济刑法,主要是在实用的思想指导下制定的,经济刑法成为国家管理与规范经济制度的一种工具。刑法发挥了作用,但是,经济形势并没有好转,经济犯罪仍然很严重。刑法的作用事实上是被经济政策限制住了。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