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4|回复: 0

2018试述夫妻财产制度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24 20: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容摘要
夫妻财产制度又称婚姻财产制度,是规定夫妻财产关系的法律制度,又是婚姻家庭组成部分,夫妻财产制度明确了婚姻当事人各方对婚姻和家庭的法律责任,对于保障幼老病残者的生活,促进家庭生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夫妻财产制度的理论,分析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的不足,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全文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夫妻财产的一般理论,这一部分明确了夫妻财产制度的概念、性质及设立夫妻财产制度的意义,分析夫妻财产制度的立法价值取向,从总体上对夫妻财产制度的一般理论进行研究;第二部分是我国夫妻财产制度及评析,这一部分系统介绍了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的立法概况和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的主要内容,指出了我国现行夫妻财产制度的立法的成功与不足,并根据夫妻财产制度的一般理论,进一步提出完善的建议,以使我国夫妻财产制度更加完善。
第一部分夫妻财产制度的一般理论
一、夫妻财产制度的概念和性质
夫妻财产关系是派生于夫妻身份关系的重要法律关系,它是夫妻共同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实现家庭经济职能的基础性要素。夫妻财产关系包括夫妻的财产所有权,夫妻间的抚养关系和夫妻财产继承权等。其中夫妻的财产所有权是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财产关系的核心,因其涉及双方各自的、共同的、以及第三人的权益而受到各国法律的普遍重视,夫妻财产制度是它的一般法律表现形式。
夫妻财产制度又称婚姻的财产制度,是指夫妻婚前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的归属、管理、收益、使用和处分,夫妻的对外财产责任以及婚姻终止时财产分割与清算的法律制度。
夫妻财产制度与夫妻身份关系一样,总是与一定社会制度相适应的,一国采取什么样的夫妻财产制度 ,首先决定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生产力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动提高的过程,一切财产法律问题都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夫妻制度也必然随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夫妻财产制度立法必须适应生产力水平要求。人类历史上生产力的每一次飞跃,都会给夫妻财产制度带来重大影响和变化。其次夫妻财产制度所有制的支配并为后者服务,夫妻财产制度必须与所有制相适应。第三,夫妻财产制度必须能够满足家庭共同生活需要,家庭具有什么样的职能,是由当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及其生产关系所决定的,社会发展变化,家庭职能也不断地随之发生演变,家庭职能的履行必须建立在家庭的经济条件或者财力上。
二、设立夫妻财产制度的意义
夫妻财产制度是夫妻关系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法律制度,在婚姻家庭立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夫妻财产制度直接关系着夫妻共同生活和整个家庭生活的物质条件,它明确了婚姻当事人各方对婚姻和家庭的法律责任,保障幼老病残者的生活,促进家庭生活的稳定。受到各国和地区婚姻家庭法的普遍重视。根据夫妻财产制度的发生事由不同,可以把夫妻财产制度区分为三种不同类型:法定夫妻财产制度、个人特有财产制度和约定夫妻财产制度。
法定夫妻财产制度是指强制适用法律规定的具体夫妻财产制度的制度,法定夫妻财产制度保障了夫妻在婚姻家庭共同生活的经济需要,解决了在夫妻没有对其选择适用的夫妻财产制度进行约定或约定无效的情况下的夫妻财产所有权的归属问题使在夫妻双方没有对财产作出约定情况下处理夫妻财产关系仍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是对约定财产制度的必要补充,法定财产制度原则上也是对夫妻当事人双方最公平的财产规则。因为法定财产制度是对多数人的意愿的推定,其内容在法律上有详细规定,且不允许当事人自行变更法定内容。实施法定财产制度对婚姻当事人的后果原则上相同的,因此,从理论上讲也是最公平的。当事人任何一方都有不可能利用自身的财产、职业、知识背景等优势从制度上为自己谋取行比对方更多利益,实施法定财产制度对婚姻当事人的后果原则上是相同的,因此从理论上讲也是最公平的。当事人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利用自身的财产、职业、知识背景等优势,从制度上为自己谋得比对方更多利益。实施法定财产制度,成本也较低。婚姻当事人如果没有另行约定,就一律适用法定财产制,不必履行相应的专门履行或手续,婚姻存续期间不必为财产制适用条件和效力考虑,更没有道德上的心理负担或社会舆论上的后顾之忧,简单方便成本节约。
个人特有财产制度是指法律直接规定一定范围内财产归所得者个人所有,并排斥其配偶共有的财产制度,特有财产制是对共同财产范围的缩小与限制。特有财产归夫妻一方个人所有的根本原因是,此类财产往往具有十分强烈的个人人身性质或者系一方从事职业专属使用的,或者财物价值虽不大却对一方当事人具有特别意义,纳入共同财产分割确有不妥,为方便夫妻当事人以及尽量保持个人生活的连续性与完整,多数国家和地区立法确认特有财产。特有财产制度的设置不仅有利于保障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权,而且更为有效地体现了法律对个人尊严和人格权的保障。
约定夫妻财产制度是指夫妻当事人协商一致选择适用法律允许的具体夫妻财产制度处理夫妻财产关系并排斥法定夫妻财产制度适用的制度,约定财产制度体现了契约自由的原则,是依据尊重当事人行使财产权原则而设置的财产制,属于法律明确规定的由当事人选择适用的夫妻财产制,具有优先适用的法律效力,约定财产制度允许在法定财产制以外另作约定,使当事人在结婚后仍能保持经济的自主权和相对独立性,有助于男女平等和妇女的自强自立,约定财产制度下,在夫妻一方或双方的收入中,除了承担家庭生活开支和赡老养幼的法律义务外,根据个人的意愿和需要,对其余收入可以分别由各自占有,管理和支配,这既能使婚姻当事人在结婚后仍能允许行使自己的财产权利,还可以避免由财产问题引起的家庭 矛盾和纠纷,体现了对夫妻双方财产权利的尊重。
三、夫妻财产制度立法的价值取向
设立夫妻财产制度,首先必须明确其应有的价值取向,然后才能考虑何种或者若干种具体制度能满足或实现预期目标,笔者认为,夫妻财产制度应当能够很好地体现如下精神:
1、坚持男女平等,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夫妻财产制度立法必须贯彻男女平等的原则,保持妇女的人格尊严和独立,促进两性地位平等,从婚姻本身看,夫妻共组家庭,在婚姻关系中处于平等法律地位,相互尊重,婚姻才能获得成功与美满。
2、保护弱者,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婚姻家庭是人们主要的生活和生存环境。妇女、儿童、老人、病残者在家庭 里处于弱者地位,婚姻和家庭对他们尤其重要,养老育幼也是家庭的基本职能之一,因而夫妻财产制度的立法应保护家庭 中的弱者以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3、促进婚姻家庭 的稳定与和谐。稳定是婚姻的主要价值导向之一。夫妻财产制度立法应贯彻该精神,促进婚姻的稳定和家庭的和谐。男女结婚后,夫妻是婚姻共同体的成员,他们不仅在精神上相互信赖而且经济上也必须适度地结为一体,婚姻和家庭 才能稳定。对大多数家庭而言,仅靠一方的财产和收入还难以维持家庭生活正常运转,因而夫妻都应拿出部分财产归双方共同使用,共同收益和处分,或双方共同承担家庭生活费用,过于偏袒配偶一方的夫妻财产制度,或者容易引起夫妻相互猜疑,争吵甚至反目的夫妻财产制度,势必损害婚姻的稳定,破坏家庭 的和谐。建立在两性平等基础上的夫妻财产制度,应以促进夫妻家庭 共同生活的稳定和谐为已任。
4、肯定家事劳动具有社会价值,家事劳动是指料理日常家庭 事务,照顾老人和未成年子女等家庭 内的劳动,家事劳动是夫妻生活的组成部分。随着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妇女进入职业劳动领域,实现经济上自立。但是,妇女毕竟负着生儿育女的社会分工。加之传统观念影响,妇女往往在家事劳动中付出更多时间、精力、有的因此失去较多的职业发展机会甚至无法谋得工作和收入。另一方面,如果夫妻双方都全力追求职业发展而置家庭于不顾,家庭共同生活必难以为继,因此,家事劳动是劳动力再生产必不可少的手段,不仅有用,而且有社会价值,设计夫妻财产制度时,应当肯定家事劳动的社会价值。
5、保护交易安全,夫妻财产制度,不仅规范夫妻,还涉及交易当事人另一方。夫妻是否订立财产制契约,以及夫妻财产契约选择何种财产制,夫妻财产契约的订立、变更、废止,对民事交易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夫妻财产制度在保护夫妻应有权益的同时,还应重视维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夫妻从事民事交易时,交易的有效与否,利益的享受,离不开夫妻财产制度的适用及夫妻对财产的管理,使用,收益和处分,故交易安全应成为夫妻财产制度立法的原则之一,法律对交易安全的保护,实质上是对交易善意无过失者利益的保护,交易安全不仅具有满足夫和妻个体安全的价值,更具有维护全社会经济秩序的作用。
第二部分我国的夫妻财产制度及评析
一、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的立法概况
《婚姻法》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而夫妻财产制度又最能表明夫妻在家庭中的实际地位,所以一直为社会所重视,我国历来颁布的《婚姻法》都比较注重这一点,建国以来,我国共颁行了二部《婚姻法》分别是1950年《婚姻法》和1980年《婚姻法》。在夫妻财产制度方面,1950年《婚姻法》规定:夫妻双方对于家庭财产有平等的所有权和处理权。第23条第一款规定:离婚时,除女方婚前财产归女方所有外,其他家庭财产如何处理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家庭财产具体情况,照顾女方及子女利益和有利于发展生产的原则判决。这种夫妻财产制度亦即一般共同财产制。由于当时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所以这种单一的共同财产制度对于妇女地位的提高,社会的稳定,社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我国妇女经济能力的增强,新型夫妻财产关系的出现,1950年的《婚姻法》在夫妻财产问题上采取的单一的一般共同制(而且只在离婚时这种财产制度才体现出来)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1980年全国人大颁布了新中国的第二部《婚姻法》,在其第13条规定:夫妻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第31条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女方和子女权益的原则判决,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法定财产制为主约定财产制为辅的夫妻财产制度。此外,为使《婚姻法》的原则更好地贯彻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在1993年11月3日颁布了《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对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做出了限定,夫妻双方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包括:(1)一方或双方劳动所得的收入和财置的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包括:(1)一方或双方劳动所得的收入和财置的财产;(2)一方或双方继承,受赠的财产;(3)一方或双方由知识产权取得的经济利益;(4)一方或双方的其他合法所得,该司法解释使《婚姻法》在司法实践中更具有可操作性。
这种财产制度在明确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正确处分夫妻的共同财产,维系正常的婚姻家庭关系,保护婚姻中弱者的合法权益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当是立法背景是计划经济,对婚姻中合法的个人利益明显考虑不够,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夫妻婚后财产的性质、来源、内容种类日益复杂,人们的婚姻观、财产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最高法院司法解释也主要是针对离婚时的财产问题而作出的,以此代替夫妻财产立法,用以调整平时的,夫妻存续期间的财产关系有不相宜的地方,而且,该司法解释对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规定得过于宽广,特别是将夫妻一方继承或受赠与的财产划分为夫妻共同财产,学术界对此争议较大,这种过于扩大夫妻财产范围的做法既违反了市场经济提倡按劳分配、尊重和保护个人财产所有权的精神,同时也与我国《继承法》和《民法》在立法上的规定相抵触,造成适用法律上混乱。从我国《继承法》的规定来看,法定继承人顺序中并无儿媳和女婿,他们只有在第12条的特别情形中才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看待,即丧偶儿媳或丧偶女婿如果对公婆或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时,可以列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如果将夫妻一方继承的财产一律看作夫妻的共同财产,即使不是法定继承人的人在法定继承开始后就取得了部分遗产的所有权,这就使《婚姻法》和《继承法》对同一性质的归属认定在立法规定上不相一致,再从《民法》的规定来看赠与是一种合同,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赠与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赠与人所以将自己的财产赠与受赠人,是由赠与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赠与受赠人而不是其他人,包括不赠与给收赠人的配偶,都是赠与人对自己拥有的财产行使所有权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合法的。如果将夫妻一方受赠所得的财产作为夫妻共有的财产,让不是受赠人的一方也取得受赠财产的所有权,这无疑扩大了受赠人的范围,与赠与人的真实意思不相符,无形中限制了公民个人财产的处分权,使得《婚姻法》和《民法》的规定相互矛盾。因此,以前那种单纯的婚后所得共同制已不能反映时代的要求,而约定财产制又太简单,在实践中操作起来十分不便,所以夫妻财产制度的修改完善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2001年4月28日,修改后的《婚姻法》终于与世人见面了,新《婚姻法》对夫妻财产制度的规定主要体现在第17、18、19、39、40、41、42、47条上,新《婚姻法》在法定财产制度中不仅增补了个人特有财产制,而且还对个人特有财产和婚后所得共同财产制内容进行了列举,新《婚姻法》第18条列举了夫妻一方的财产内容,其中包括:一方的婚前财产;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其他应归一方的财产,这些规定,缩小了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填补了我国在夫妻个人财产立法上的空白,适应了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保护个人的利益,避免使夫或妻在夫妻生活中失去财产上的独立人格,同时也使《婚姻法》的规定与我国《继承法》和《民法》的规定在立法上相一致。在约定财产制中又对约定的财产范围(婚前或婚后财产),约定的效力(不仅对夫妻双方都有约束力,还继承了1980年《婚姻法》中的合理原则(协议为主,诉讼为辅),而且还考虑了农村中夫妻财产分割中的具体情况(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仅对因一方的特殊贡献或生活困难而增加了夫妻财产补偿权或获得对方帮助权利的具体规定,对违反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原则的行为制定了救助措施和法律责任。新《婚姻法》的通过,弥补了原《婚姻法》的一些缺陷和不足,把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夫妻共同财产范围的司法解释的一些规定正式写进《婚姻法》,使夫妻财产制度的概念更加准确,范围更加清楚,使夫妻存续期间的财产关系也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为配合新《婚姻法》的实施,正确审理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最高法院也相继于2001年12月24日,2003年12月25日出台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二)对《婚姻法》的适用做了细致的规定,使我国的《婚姻法》更具操作性。
二、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的主要内容
我国现行《婚姻法》第17条规定了我国法定夫妻财产制度既婚后所得共同制度,第18条规定了个人特有财产制度,第19条规定了夫妻约定财产制度,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的内容:
(一)法定夫妻财产制度
1、法定夫妻财产制度的立法背景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十七条规定,我国法定夫妻财产制度采用的是婚后所得共同制,我国采用婚后所得共同制作为法定财产制,是由我国的传统和具体国情所决定的。
首先是由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我国大多数公民的个人财产不多,婚后家庭共同生活正常运作有赖于双方财产共有共享。夫妻所得共同制使夫妻的经济生活和身份生活趋于一致,鼓励夫妻同甘共苦,增加夫妻间的凝聚力,促进婚姻的稳定,同时,实行婚后所得共同制,承认家事劳动的社会价值,有助于保障因长期从事家事劳动致使经济收入减少或无收入的配偶一方的合法权益,当然,婚后所得共同制,使夫妻共同体内差异消减到最小限度,较合乎国人传统婚姻心理。因此我国现行《婚姻法》以夫妻婚后所得共同制作为法定财产制度。
其次是由已有夫妻财产制度的不同特点所决定的。夫妻分别财产制虽然最能贯彻男女平等原则,且夫妻财产关系较简单,但实施该制度需要有相应的社会环境,如果妇女就业容易,经济完全独立,且经济收入普遍相当于男性,采取分别财产制为法定夫妻财产制度,对妻不会造成制度上的不利。但是,我国社会现实是男女事实上平等远未实现,从整体看,已婚妇女生育子女和更多地操持家庭事务,职业发展受到了较大影响。采纳分别制为法定夫妻财产制度,对我国妇女极为不利,而在联合财产制下,未管理夫妻联合财产的一方,在夫妻关系存续间没有自己的收入和财产,夫妻家庭费用必须倾仗管理者一方,无形中造成该配偶动辄伸手对方要钱的尴尬,长此以往可能形成夫妻新的不平等。一般共同财产制,不问婚前或婚后所得财产,均归夫妻共有共享,终止共同财产关系时由夫妻双方均分割共同财产,这虽能保障妇女特别是妻的利益,但夫妻婚前所得财产,与夫妻无关,如强制构成夫妻共同财产对婚前有较多财产的夫妻一方显然不公,同时,不问夫妻存续时间长短,只要结婚就能分到对方财产的一半普遍推行,有违公平原则,因而也不宜作为法定夫妻财产制度,所以只有婚后所得共同制度适合我国具体情况。
其三,是由夫妻关系的特点决定的。夫妻是一种比其他任何关系都更为密切的关系,包括在财产上均不可能分得一清二楚,在共同生活期间,通常情况下,一方配偶在夫妻存续期间所取得的财产,都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即使配偶双方没有子女,一方艰苦工作收益丰厚,而另一方终日无所事事,也不例外,因为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可能判断配偶一方在获得财产收益时,对方配偶在操持家务、养育子女、外出就业和情感支持等方面提供了多少帮助,婚后所得共同制为在婚姻期间献身家庭和孩子的配偶一方提拱了有力的保护,在各种财产制中,其适应性更强,当然,婚后所得共同制并非完美无缺,如果有人不喜欢这种制度,完全可以夫妻财产契约排斥适用。
其四,顺应夫妻财产制度立法潮流。夫妻财产制主度立法既应重视国人的传统与习惯,又应尊重财产法发展的轨迹,如前所述,共同财产制特别是婚后所得共同制和所得共享制是当今国际上被最广泛地采用的夫妻财产制度,我国采用婚后所得共同制较好地体现了传统与发展的结合,婚后所得共同制最能体现婚姻伦理性,最能适应家庭共同生活的需要,又满足了中国百姓传统婚姻心理需求,因而成为多数居民最愿意采用的夫妻财产制度类型。同时,该制度较好地贯彻了男女平等原则,充分肯定了家务劳动的社会价值有助于促进家庭稳定。
2、我国法定夫妻财产制度的含义
法定夫妻财产制度是在配偶双方婚前和婚后均未就财产关系作出约定,或是所作财产约定无效的情况下,依照法律规定当然适用的夫妻财产制度,我国的法定夫妻财产制度是婚后所得共同制,也称夫妻共同财产制,是指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所得和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财产,均归夫妻双方共同共有,但特有财产除外的夫妻财产制度。我国的法定夫妻财产制度具有以下含义:
(1)我国夫妻共同财产的主体是指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夫妻,因为来源于夫妻以外的人的财产和非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均不属于夫妻所得的财产,如父母、子女和其他家庭成员的财产。所以夫妻共同财的主体仅指具有合法夫妻关系的男女。
(2)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指的是婚姻当事人依照法律程序缔结婚姻,到婚姻关系依法解除或自然终止的期间,即依法取得结婚证之时至离婚生效或因一方死亡婚姻自然终止之时的期间,包括当事人领取结婚证后,双方尚未共同生活期间,离婚纠纷中分居期间,在人民法院诉讼离婚尚未判决离婚,虽经判决准予离婚,但离婚判决尚未生效之前的期间,这里所说的夫妻关系存续,是法律认可的合法夫妻关系的存续,法律没有确认的夫妻关系,不能以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认定,例如双方虽对外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但因双方不具备结婚实质条件,其夫妻关系没有得到法律认可的期间;双方登记离婚或诉讼离婚生效后俩人又同居生活在一起的期间;双方已经依法登记结婚,但是登记时不符合结婚法定条件,后被宣告无效的婚姻,这些期间均不属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对此期间取得的财产不能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3)所得财产指夫妻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取得的财产权,如对所有权、继承权、专利或其他权利使用的取得,而不是指要实际占有控制某项财产,但因继承财产的权利移转是从被继承人死亡时起,中奖财产是从宣布中奖时起移转权利。这些未实际控制,占有的财产仍应以认定为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而对于夫妻一方或双方实际占有,但没有取得财产权的财产,无论合法与否,都不属于夫妻所得财产,比如借他人财产和非法占有财产,所得包括夫一方所得妻一方所得以及夫妻共同所得,但不包括《婚姻法》18条规定的夫妻个人专有财产,个人专有财产虽然系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但由于本法已特别规定为个人财产,因此不能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所得是权利的取得,对于不同的财产权利的取得,要结合不同财产权利移转的法律规定去认定,如不动产权利的移转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车辆所有权移转都有不同规定。
(4)夫妻共同财产归夫妻双方共同所有,这里的共同所有指夫妻不分份额的共同所有,而不是按份共有,在夫妻共同财产分割之前,每一项财产,夫妻均拥用共同所有权。包括共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夫妻共有财产与其他一般共有财产最大的区别在于,夫妻共有财产权利是基于身份,基于彼此是夫妻的特别关系而产生的,虽然财产形成亦含有共同的投资,共同的劳动付出内容,但法律更强调的是身份关系,而其他财产共有关系主要是基于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同付出劳动而形成的,如合伙共有财产,二人出资合购的共有房屋等都不是基于身份而产生的共有关系,因此,在实践中处理夫妻共同财产时,要防止过分地强调财产来源,贡献的大小。适当考虑来源,贡献是对的但过分强调,而不考虑夫妻共有财产的身份性质则有违立法本意。
(5)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不问财产来源以及各自贡献大小,都平等地享有处理权,这是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和男女平等原则的体现,有三方面含义:
第一、夫妻双方对夫妻共同财产,享有完全平等的占用、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而不问财产的来源以及各自贡献的大小,不论某项具体财产是谁取得的,是谁付出更多,只要是夫妻共同财产,都应归夫妻共同共有,共同享有管理,支配等权利。处分时,必须由双方协商决定,任何一方不得违背对方意愿处分夫妻共同财产。
第二、夫妻享有平等的处分权,不等于夫妻在离婚分割共同财产时绝对平均分配。根据《婚姻法》39条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最高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及有关法律规定,分清个人财产,夫妻共同财产和家庭共同财产,坚持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照顾无过错方,尊重当事人意愿,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合法合理地予以解决。该司法解释的这些原则均与本法不冲突,仍应适用。根据这些原则,夫妻共同财产的具体分割可以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应该是不均等的。
第三、夫妻在享有对财产的共同处分权同时,也平等地承担义务。如在分割共同财产时应先用共同财产偿还共同债务,对子女的抚养应共同承担等。
3、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
我国《婚姻法》第17条对共同财产的范围作了列举性规定,包括工资、奖励;从事生产、经营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二)个人特有财产制度
1、个人特有财产制度是与夫妻共同财产制度相匹配的财产制度,是对共同财产范围的缩小与限制。许多采用夫妻共同财产制的国家均规定了夫妻特有财产。我国1980年《婚姻法》规定了夫妻共同财产,但没有规定夫妻特有财产,只是在93年最高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中规定了一些个人财产,如该意见第3条规定:复员军人从部队带回的医药补助费和回乡生产补助费,应归本人所有。但范围很有限,从效力上出也仅及于离婚时的财产分割,并不适用于夫妻离婚分割财产之外的其他交易行为。这种夫妻财产制度,已不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夫妻财产关系状况,不利于对个人财产权利和个人合法经济生活的保护,不利于某些纠纷的合理解决,也不利于夫妻财产制度的完善。确立个人特有财产制度成为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立法的当务之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