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92|回复: 0

2018浅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现状及意义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24 10: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行政审批制度是国家行政机关或相关组织运用行政权力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行使某些权利的条件进行审查的一项制度,是现代国家管理各方面事务的重要事前控制手段。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行政审批制度广泛应用于行政管理领域。据统计,我国现有150多种法律法规对行政审批作出规定,涉及经济、国防、城市管理等20余领域、50多个行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2001年开始,我国在经过几年的试点探索后,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向全国。十余年过去,梳理当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现状,分析改革中面临的问题,探究改革的深远意义,对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有必要。  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现状分析  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非常明确,即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的效果,不仅要关注减少审批项目的数量,更要看制度的创新程度。目前我国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主要围绕着取消审批、放松审批、规范审批、创新审批四个方面。  (一)取得的成果  经过十几年的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成果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断减少行政审批项目,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市场开放:  首先是国家层面的审批项目大大精简。2013年,政府分批取消下放了416项行政审批项目,2014年以来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多达200项。其次是地方政府也纷纷加大清理行政审批项目的力度。以广东省为例,2012年以来,全省共取消、调整了550余项省级行政审批项目。通过精简行政审批项目,各级政府减少了对市场的干预,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边界逐渐清晰。  2.不断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转变政府职能:  十几年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机关更新观念,对行政审批的流程重新梳理,大幅度精简行政审批的层次、环节,切实提高了行政审批的效率。比如北京、浙江等地推进的两集中、两到位等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以及各地普遍推行的网上办事大厅、一站式服务等,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行政审批的速度,精简行政审批的效率,赢得了群众的认可。  3.不断规范行政审批权力,加强监督制约,巩固改革成果:  加强对政府行政审批权的制约,建立切实有效的监督机制,这也是各级政府机关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首先是实行阳光审批,做到信息公开,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公开行政审批的条件,及时公开审判结果,自觉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自2014年上半年开始,国务院审改办就公开了行政审批事项汇总清单。地方政府也陆续公开了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各地还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如《广东省行政许可监督管理条例》等,对行政审批权进行监督和制约。  (二)存在的问题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十余年来,在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分析当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改革存在形式主义: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仍有停留在表面、搞形式主义的倾向。改革过程中,难免触及行政部门的利益和地方利益,利益冲突成为推进改革的瓶颈。为保护地方经济等方面的利益,地方政府想方设法保留相关的审批项目,或者变相设立审批项目,并没有调整审批的权限。此外,政府的服务意识还需要加强,职能转变存在着滞后现象。这些都影响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推进,导致地方政府的行政审批权限变化不大,某些地区部门的改革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同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责权体系不完善,也成为改革的障碍。目前来看,改革过程中缺少责任保障,制定的行政审批改革事项无法真正落实,程序改革不彻底,对行政审批权力缺乏有效的制约。  2.《行政许可法》有待完善:  《行政许可法》是行政管理领域的重要法律文件,正式施行于2004年7月1日。该法出台被誉为我国立法史上的里程碑,被寄予厚望,对于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也有重要意义。然而该法本身存在着不足,需要不断完善。比如:该法对政府设置行政许可的界限界定并不清晰,第12、第13条中使用了可以设、可以不设这样的表述,无形中导致政府扩大行政审批范围、随意解释。再如,该法第20条规定政府可以对行政审批项目进行清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行政审批项目可以及时修改或废止。这条规定可以促进行政审批的创新和发展,但对于何时清理则使用了定期这样的表述,清理的期限不明确,谁来提起清理也不明确,也不能有效执行。《行政许可法》的制定初衷是为了规范和转变行政职能,但正因为该法内容中存在着界定不清等问题,很多措施只能停留在文字。该法规定的听证会、公民提议等内容,就一直流于形式,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国发展的最大红利。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也成为本届政府的关注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既关系到经济体制改革,也关系到行政管理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明确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对于凝聚共识、坚定信念,确保改革取得实效,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繁荣市场经济的必然需求
  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1世纪初,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十余年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繁荣。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自建国初实行计划经济以来,我国政府对资源配置干预较多,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充分发挥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完善经济体制的同时,必须减少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减少政府对微观、琐碎事务的干预,简政放权,这也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目的所在。宏观方面,政府依然要制定发展战略,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标准,发挥规划、指导作用,重视对市场的监管,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营建良好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微观层面,政府要真正做到简政放权,对于市场有效调节的领域减少或取消审批,激发市场的活力,促进经济的繁荣。
  (二)适应对外开放的内在要求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确立了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与开放总是相伴而生。开放近40年,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长期保持稳定高速增长,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减少行政干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是我国对外开放、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必然要求。从引进来角度看,我国原有的吸引外资的优势主要表现为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劳动力成本低、环评要求不高,随着世界市场的不断发展、其他发中国家和地区开放政策的出台,我国吸引外资的传统优势逐渐弱化。从走出去角度看,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使更多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增强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需要给予企业更多的发展空间,充分激发这些企业的活力。因此,不论从吸引外资的角度,还是增强我国自身竞争力的角度,都需要政府作出调整,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世界接轨,调动市场的作用,激发活力。
  (三)符合政府建设的路径取向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在此基础上,国家又进一步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廉洁政府的要求。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长期以来,我国政府行使行政审批职能,更多体现了政府的管制作用。在行政审批的运作过程中,也反映出了政府监督机制不健全、办事程序繁琐、效率低下等问题。要真正实现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廉洁政府的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严守法律要求,政府由管理向服务方向转变。
  三、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对策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意义重大,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成果,必须逐步解决当前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一)完善法律法规,鼓励公众参与,建立有效的责权监督机制
  当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存在着法律法规不完善、政府改革流于形式、责权不明等问题,因此,首先需要进一步加强法治,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审批中涉及的环节、权限等问题有明确的规定。其次建立切实有效的责权监督机制,权责清晰,有奖惩措施,为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供明确的保障。再次,鼓励公众参与对政府的监督,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通过公众对政府行政审批的环节流程进行监督。
  (二)提升信息化水平,资料共享,建设高效的行政审批制度
  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行政审批制度也应与时俱进。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鼓励各级政府机关提升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多种途径,及时公布行政审批的信息,真正做到公正公开,实现阳光审批。同时,政府机关可以切实从企业、个人的需要出发,提高网上服务水平,提高效率,也节省成本。如部分省市推行的电子执照办理、网上便民服务等,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十余年来取得的巨大成绩有目共睹,改革过程中也难免遇到问题和障碍。坚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冷静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才能推动改革的深入进行。
  参考文献:
  [1]孙翱翔、秦颖慧.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意义、路径和保障.厦门特区党校学报. 2016(1).
  [2]张鹏.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的弊病与改革路径.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6(3).
  [3]王克稳.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及其法律规制.法学研究.2016(2).出处:法制与社会作者:赵紫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