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3|回复: 0

2018和谐社会视野下法学教育新课题与对策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23 23: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胡锦涛同志指出: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重要论述清楚地指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民主法治的社会, 也决定了法学教育必须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积极探讨新的课题并提供对策。
一、     和谐社会的内涵及其应有之义
“和谐”一词, 在现代汉语中具有协调、融洽、合作等含义, 在西方哲学史上曾经主要指“数”的和谐和音乐中不同音符之间的合成与流动。关于“和谐社会”一词的涵义, 人们的见解各异。本文主要指各种社会关系达到和谐状态的社会。笔者以为,“和谐社会”包含以下内涵与特征:
第一、和谐社会是善于解决矛盾、社会关系和谐的社会。
人类社会的发展, 始终面临着各种矛盾问题。如何克服解决矛盾? 历史上一直存在着压制矛盾和疏导、解决矛盾两种方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是我国多元化社会形成的加速时期, 其主要特征是社会就业结构的多元化。除了两个基本阶级工人和农民之外, 又出现了若干新的社会阶层。如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强化了人们的经济意识和利益观念, 使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变得更加明朗、具体, 利益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由此带来的权利意识以及相应的政治诉求, 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也会大量出现。多元化社会的形成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造成贫富分化加剧, 国家与社会、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公民及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大量增多, 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的了严峻的考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善于通过民主、法治等方式, 从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 确立不同利益群体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平等地位, 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利益, 保障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的合理实现, 积极预防、解决矛盾。
第二、和谐社会是推动社会个体自主与和谐发展的社会。
人类对于和谐社会追求由来已久。但是, 对于和谐社会的理解, 古今却有天壤之别。古代和谐思想是建立在义务本位基础之上的, 把社会秩序稳定作为至高的价值追求, 强调个人对于国家、群体的绝对服从, 压抑了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今天我们所追求的和谐社会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 强调对个人的尊重和保护。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也是马克思关于和谐社会的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 作为个体的自我是具体的存在,“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一方面, 社会是由自主个体组成的和谐与发展的整体。“和谐”不是单一, 不是一统, 而是“万类霜天竞自由”。个体的独立与自由是“和谐”应有之义。另一方面, 每个社会个体本身都有尊严和价值。作为一种合理的制度理念, 和谐社会不应压抑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而应该促进与保障个体在不损害社会及他人的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身利益, 实现个人的自主与和谐发展。个人的自主发展的前提是要承认个人需要的正当性, 肯定个人利益的道德价值。这就必然要求承认个人的权利与参与, 重视对权利和利益的关怀, 唯有如此, 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和摩擦才会得以消除, 社会才会和谐。
第三、和谐社会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首先,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 是解决构建和谐社会一切困难和问题的基本前提。社会物质财富缺乏, 是影响社会和谐的根本原因。因此, 构建和谐社会就要抓住经济和社会发展这一根本问题。其次, 构建和谐社会还要求以民主法制建设来提供保障, 以文化建设来提供精神支撑。构建和谐社会不仅要实现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之间的和谐即三大文明建设的和谐, 还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和谐, 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达到和谐社会的标尺。
二、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法学教育的新课题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重大的实践问题, 也是重要的理论问题。笔者认为, 和谐社会的内涵和应有之义为我们的法学教育带来许多新的课题, 主要有:
第一、如何与法治时代相适应的课题。和谐社会的纲领, 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为首, 清楚地表明民主程序与法治政府, 是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 也是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目前, 理论界就和谐社会运作和整合通过法律得以实现这一点有相对一致的共识。从实践上来说, 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的主要手段。法律和立法政策要在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础上经民主程序制定; 法律应能有效地制约国家权力, 防止国家权力的失控与异变; 法律应力求社会价值的平衡与互补, 力求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等。这就必然要求: 在法制社会里,法律人应当树立立法为公、执法为民的职业宗旨, 追求真理、维护正义的崇高理想, 崇尚法律、法律至上的坚定信念, 认同职业伦理、恪守职业道德的自律精神等; 法学教育应该适应法制社会的需要, 以培养这种法律人为己任。
第二, 如何与“以人为本”权利时代相适应的课题。在法律层面来说, 和谐社会最主要的标志就是对权利和个性的保护与尊重。在权利时代, 人们将把自己的在社会生活、经济交换、政治交往、法律论辩、听证协商中多元的意志提升为权利高度。法学教育应注重帮助受教育者树立理性的、科学的权利观, 懂得权利的正当性、可行性、界限性, 正确对待权利与义务和责任, 注意避免越权行为。为此, 法学的理论体系和法学教学内容将进一步创新和调整, 实践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
第三, 如何与“全面发展”理念相适应的课题。促进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 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纲领的主要内容, 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物质文明表现为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财富的丰富和物质生活的改善。精神文明表现为科学、教育、文化的发达、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精神生活的丰富和社会风气的改良。政治文明集中表现为社会制度和体制的进步、人民权利和自由的扩大、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