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38|回复: 0

2018内需的区域分析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7 0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目前,美国金融海啸导致中国经济增长面临外需下降的困境,近10年来,投资需求的高位运行使其进一步继续扩张的空间又较为有限,因此,扩大需求成为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最妥善的、最根本的解决之道。消费需求在短期内还难以成为支撑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在国外需求前景尚不明朗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把扩大内需的着眼点放在刺激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方面。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异,就必须从城市和乡村区域差异的角度来对居民的消费现状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扩大我国的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扩大内需;消费需求;城乡差异
  
  2008年以来,美国金融海啸导致中国经济增长面临外需下降的困境,近10年来,投资需求的高位运行使其进一步继续扩张的空间又较为有限,因此,扩大需求成为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最妥善的、最根本的解决之道。
  扩大内需的方针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就作为长期坚持的方针提了出来。但从过去十几年的情况来看,扩大内需的结果更主要的体现在了国有投资的增长和扩张方面,最终消费的比重不但没有上升反而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据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的资料:2007年我国总储蓄占GDP的比重达51.2%,而消费只占48.2%,其中扣除政府消费14%之后,居民消费只占GDP的34.8%,已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种状况表明,投资的增长在相当程度上与消费的增长是不协调的。更重要的是,居民消费份额的持续下滑,意味着经济增长并没有同步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质量和福利。作为我国内需的基础,消费需求在短期内还难以成为支撑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在国外需求前景尚不明朗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把扩大内需的着眼点放在刺激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方面。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异,就必须从城市和乡村区域差异的角度来对居民的消费现状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扩大我国的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1 城乡居民的区域差异分析
  
  中国经济直到目前仍然具有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在城乡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收入水平和收入分布的差异。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在迅速提高的同时,差距也在不断变化并逐渐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城乡居民的区域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通过图表可以看出,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居民的收入一直呈现出快速上涨的趋势,但是进入“九五”以来,出现了连续4年增幅下降的现象。增长幅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特别是1999年增长幅度仅为2.22%,大大低于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从表1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自1978年以来,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是一个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尤其是自1998年以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波动中表现出扩大的趋势。图表反映的只是名义货币收入的差距,如果把城市居民享有的医疗、教育、养老等各种福利补贴考虑在内,差距将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在1999年之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逐年扩大,不断的创造收入差距的历史新高。
  1.2 消费差距不断扩大
  从生活消费支出比来看,城乡居民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是不断变动的,但是整体上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显示,城乡居民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比从1985年的2.1上升到2004年的3.3,扩大了1.2倍。虽然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逐年提高,但是由于收入差距的逐渐扩大,最终导致城乡居民的生活消费支出的差距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
  1.3 储蓄差距扩大
  居民储蓄是其收入的增函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必定反映在居民储蓄上,从居民储蓄差距上也可以看出城乡的差距。根据中国金融年鉴统计所得的数据分析整理得到,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1999年才达到30.89%,但是占人口30%左右的城镇居民占有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总额比例最小的1984年也达到了63.9%,而1999年竟高达81.2%,自1996年后,所占比重基本维持在80%以上。所占比例最高的1991年城镇居民人均存款余额为农村居民人均存款的近10倍,差距十分悬殊。
  
  2 扩大内需的重点区域分析——农村
  
  农村消费市场是一个有着广阔前景和巨大发展空间的市场。农村消费市场长期启而不动,潜在消费需求不能转化为现实购买行为,已成为现阶段制约我国扩大内需的重要原因,当务之急是采取一切措施启动农村消费市场。
  2.1 增加农民收入是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基础
  在目前情况下,农村居民的总体收入偏低,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最主要的因素,消费结构对消费总量的影响制约不大。但农村居民受收入水平的制约,在20世纪90年代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提升后,农村居民对衣着、家庭设备用品的消费比重不仅没有上升,反而有所下降:1990年二者的消费比重分别为7.8%和5.3%,1994年为6.92%和5.45%,1998年分别降为6.17%和5.15%,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会同比例增加,存在较大的边际消费倾向。采取家电下乡政策也好,对农产品实行价格补贴政策也好,都只是一些辅助性的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关键点在于增加农民的收入,农民的收入增加了,消费自然会跟着有所提高。
  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在保持现行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前提下,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积极鼓励农民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化水平;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经营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密集型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提高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以城乡统筹发展为契机,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就近转移就业,增加现金收入,同时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育新型农民。
  2.2 努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为农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创造条件
  消费环境差,也一定程度阻碍了农民消费能力的实现。在我国现阶段,影响消费增长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农村消费市场而引起消费信心阻隔;二是农民基础设施的落后,阻碍了耐用消费品在农村的普及。从而影响了广大农民的购买积极性。另外,一些农民的消费观念落后,预期支出增加、产品的适用性差等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消费需求。
  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一方面国家要建立起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加大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力度。另一方面,国家要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同时建立农户自我资金积累的投资机制。特别是农村交通、通信条件的改善,既可以使农产品及时转化为商品,增加农民收入,又使得所需要的工业品能够及时组织进来,解决了农民卖难买难的问题。针对目前农村消费的热点是家电产品,应加快农村电网、电视转播站等设施建设,企业可针对农村消费环境差的情况,增设商业网点,加强售后配套服务,让农民买得放心,用得称心。我国农村消费目前主要停留在吃、穿、住的物质消费上,精神消费还很欠缺。这说明农村市场在精神消费方面存在巨大潜力,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根据农村市场的特点,适当拓展消费领域,发展旅游消费,信息消费,特别是文化消费应大有可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