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25|回复: 0

2018提高黑龙江省粮食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6 23: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在世界贸易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粮食市场也不断与世界粮食市场接轨。通过对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现状以及国际粮食发展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黑龙江粮食生产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黑龙江粮食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对加快黑龙江粮食生产的发展和完善中国粮食市场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粮食产品 粮食生产 国际竞争力
  
  现阶段,在国际粮价总体持续上涨,粮食供需矛盾凸显的形势下,我国粮价上涨表现出温和性、结构性和可控性等特点。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关税总水平连续下调,进出口配额增加,进口粮食价格出现明显下降。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受国际粮食市场影响较大,一系列贸易壁垒、技术缺乏、品牌弱势等差距和问题开始显现出来。在此背景之下研究如何提高我国最大的商品粮产区——黑龙江的粮食产品国际竞争力问题,对今后发展黑龙江省粮食生产,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及发展我国经济更有重要意义。
  
  1 影响黑龙江省粮食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1.1 农产品品质不优良
  与国外进口粮食相比,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产品的商品品质和加工品质,还存在差距。黑龙江省地处北方高寒地区,热量资源有限,自然灾害频繁。受土壤、气候、栽培技术、生产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优良品种品质特性表现不明显,商品品质不优。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比美国低4%和4.5%,玉米淀粉含量比美国低10%,大米口味不如泰国大米。近年来,不少国家通过提高环境和安全标准的技术要求,来阻止我国农产品的进人。我国出口农产品及加工品因农药残留超标和使用禁用化学品,被拒收、退货、索赔、终止合同、停止贸易交往的事件时有发生。
  1.2 农业基础设施落后
  一是水资源的制约。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调节能力差,加上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致使人均占有水资源由2300立方米迅速降至2058立方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季节性、地域性缺水矛盾日益突出。水土流失严重,截至2007年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达13.45万平方公里,约占总土地面积的30%。全省水库总库容不足80亿立方米,仅占地表水资源量的5%。农业用水效率低下,1立方米的水平均产粮1公斤,而发达国家一般为2公斤。二是粮食处理、储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泥晒场、清粮机械、粮食仓储能力不足。一家一户的种植方式对于粮食的晾晒难以达到规定的要求,即使是垦区的水泥晒场,部分年久失修,大量粮食无法进人晒场,人为降低了粮食的数量和质量。
  1.3 粮食科技总体水平落后
  目前发达国家粮食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为70-80%,我国约40%,黑龙江省仅为35%左右。主要原因是农业科研投入不足。由于推广队伍不健全,推广经费短缺,推广手段落后,以及农业超小规模经营和弱质低效现状,使农业技术推广成效欠佳,成果转化率不高。科教兴农事业造就和培养了一批农业科技人员和专业人员,还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对科技人员的要求。
  1.4 产业结构不合理
  在产业结构上,种植业所占比重过大,丰富的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在产品结构上,由于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少,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弱。成品粮数量少,市场占有率低,不能保证常年供货,销售渠道不稳定。在种植结构上,受利益影响,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大,经济效益较低的粮食作物种植比例有所降低。
  1.5 粮食产品深加工水平低
  粮食产品加工企业实力不强,名牌企业或企业集团为数不多。绿、特色产品生产经营成本高,产品质量不稳定。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落后,只有5%左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这5%多集中于乳制品行业。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程度已达80%以上,而黑龙江省只有50%左右,其中二次以上的深加工只占20%左右。发达国家农产品生产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产值之比为1:3左右,而黑龙江省才为1:0.5,发达国家食品加工产值一般是农业产值的2倍,而黑龙江省还不到1/3。农产品加工转化的滞后,造成农业生产的相对过剩,建库多、超储多、积压多、补贴多、亏损多等问题。
  1.6 粮食流通体制不完善
  统一有序的农产品流通大市场还远未形成,市场合理配置农业资源的基础作用薄弱。已经建立的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未成为本地区农产品的价格中心。商贸流通工作还存在着分散出击、无序竞争、效益不高、国营垄断、大宗农产品经营过于集中、流通环节过多、效率低、市场分割,流通成本过高等问题,没有促成与世界粮食市场价格接轨的市场竞争型价格机制。
  1.7 缺乏先进技术支撑
  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开发和研究力量分散,科研经费短缺,基础性的技术储备严重缺乏,科研成果转化周期长。企业技术创新也缺乏政策扶持。多数农产品的开发都还停止在“原”字头上,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缺乏核心竞争力和技术优势的产品。
  
  2 黑龙江省发展粮食生产的独特优势
  2.1 资源优势明显
  黑龙江省土地条件居全国之首,总耕地面积和可开发的土地后备资源均占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以上,农民人均经营耕地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全省现有耕地1180多万公顷,中低产田600多万公顷。黑龙江省气候属于高纬度大陆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严寒少雨,与同纬度的欧洲和日本等海洋性气候国家相比,春秋两季短,且升温降温速度快,夏季温度高且雨热同期,对发展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优势,甚至于在黑龙江的北部也能获得高产。
  2.2 品种优势明显
  黑龙江省盛产大豆、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以及甜菜、亚麻、烤烟等经济作物。黑龙江省从2000年开始实施农业良种化工程,省政府拨出专项资金,率先在全国实行优质品种招投标。黑龙江省共有384个农作物品种投标,其中145个优质品种中标。这些品种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正逐渐成为黑龙江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当家品种并得到迅速推广。
  2.3 基础优势明显
  黑龙江省地势平坦,人均占有耕地多,适于大中型农业机械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很有潜力。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普及推广面积不断扩大,发展农业机械化资金投人不断增加,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已经形成。而且黑龙江垦区已经建成国家耕地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有农场群,农机装备和机械化作业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数字遥感、信息化农机设备已开始在垦区应用。
  2.4 区域优势明显
  黑龙江省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与俄罗斯有着3000多公里的边境线和25个国家一类口岸,开展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仅2007年对俄进出口就实现2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78%,创历史新高,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55.4%,占全国对俄贸易的18.8%。发展黑龙江对俄贸易,有利于我国形成向俄罗斯、东欧扩展的商业网络,把黑龙江省发展成真正的中俄产品集散地。
  2.5 政策优势不断发挥作用
  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深人实施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部署,国家在扶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现代农业等方面给予了黑龙江省重点倾斜。在出台对农民直接补贴的政策时,中央首先把黑龙江省作为全部减免农业税的试点省份。国家增加对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的建设投资,实行对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的财政扶持政策,扶持壮大优势产区的市场经营主体,加强对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工作的领导等,这些政策都对黑龙江省发展粮食生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