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60|回复: 0

2018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现实意义研究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6 19: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有助于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理论研究、培养新生代农民工的创新认知、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要求、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整体素质、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水平,系统分析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推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实践发展。
http://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3-0279-02
  
   随着中国社会结构体系的逐渐嬗变,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开始出现,并不断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我们既要肯定新生代农民工在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要正视新生代农民工存在的主要问题,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问题,更需要给予充分关注。新生代农民工通常被理解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具有农民身份而在城镇从事工资性收入的特殊劳动者。尽管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就业经历多样化、成长历程城市化、农业生产远离化和农村生活陌生化的特点,但从整体上看,其职业素质、能力和水平还明显偏弱,仍需要进一步提高,以适应和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事实上,不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推进,还是农村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都离不开新生代农民工主体性和能动性的积极发挥。新生代农民工既要有开放的消费观念、较高的文化水平、明确的生活目标和现代的生活方式,也需要有与新农村建设、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意识、职业精神、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和职业文化,这就需要有效开展基于新生代农民工实际的职业教育。本文主要探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现实意义,以期为中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1.有助于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理论研究。2010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号召,是政府密切关注三农问题的集中体现,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的递进深入,社会群体发生着剧烈嬗变,传统的社会阶层逐渐被分化,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和群体开始出现,诸如私营企业主、农民工等。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新生代农民工在推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逐渐成为农民工队伍的核心和产业工人的主体。然而,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出现,也诱发了很多社会问题,例如身份认同、城市融合、权益保护、价值转变和犯罪控制等。这些社会问题的合理解决不仅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健康成长,也影响社会秩序的持续稳定,由此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相关研究成果也日趋丰富。但是,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却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新生代农民工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力量,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状态直接影响其素质水平和能力高低。研究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和突出问题,构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策略体系正是目前学术界亟待思考和切实解决的重要课题。
   2.有助于培养新生代农民工的创新认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多数人系统地接受过初中或高中教育,也有部分人具有中专学历、大专学历,拥有各级各类专业资格证书。长久以来,“学历等同于能力”、“高学历意味着好工作”的信条,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对职业发展充满了信心,也使得未来生活增添了许多期待和企盼。随着区域间社会经济交往的日趋紧密,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的态势开始显现,区域间人力资源的互动、沟通和交流成为区域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条件。在此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借助区域经济交往平台,把握区域经济一体化催生的就业机会。当大量就业机会随着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悄然涌现时,各项具体的职业、岗位和职责要求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始料不及,现代化的职业理念和多样化的职业要求不断打破新生代农民工已有的知识体系和技能水平,对新的工艺模式、技术流程和操作方法的不熟悉也使得多数人难以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如何胜任职业工作就成为摆在每个新生代农民工面前的首要难题。必须承认,新生代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不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新生代农民工的健康成长。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兴起,对新生代农民工现有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提出了很大挑战。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可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创新意识,培养新生代农民工的创新认知,从整体上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创新能力。
   3.有助于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要求。拒不完全统计,新生代农民工约占外出打工农民工总数的60%左右,约有1亿人。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期望值较高,他们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来取得更好的工作。学习需求和欲望较强是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特征之一,这种特征将随着社会职业流动的日渐加快表现得更为明显。我们在看到学习意识增强、学习需求提高、学习热情高涨是当前新生代农民工主流特征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学习机会、途径、方式、渠道和平台等的相对不足,仍然是制约新生代农民工继续学习的主要障碍。通过职业教育和学习来提高职业素质和能力,进而获得更适合、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对于多数新生代农民工而言,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依赖。调查显示,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在工作过程中发现自身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不足时,希望能够通过短时间、低成本、见效快的职业培训或技能学习,以更好地适应工作要求。然而,目前开展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或培训的院校、机构不多,难以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需求,不利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学习。随着现代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广泛应用,网络学习也逐渐成为人们学习的重要方式。很多职业院校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开展现代网络教育,开辟网络学习空间,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职业教育模式――网络职业教育或虚拟职业教育,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需求。面对网络职业教育,新生代农民工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很多新生代农民工都有条件成熟就会继续学习的愿望,甚至有舍弃已有工作而接受职业教育和学习的决心。
   4.有助于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动机是行为的直接诱因,素质是行为结果的支撑基础。新农村建设、农村城市化发展和农村经济进步,都离不开新生代农民工对农村社会发展的强烈动机和美好愿景,尤其是对自身未来职业和生活的坚定信心。然而,仅仅依靠新生代农民工的正确动机是难以实现新农村建设、农村城市化发展和农村经济进步的目标,它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整体素质。近年来,随着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农民工问题的普遍重视,一系列关于鼓励农民工创业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在这些优惠政策、措施的感召下,广大新生代农民工对创业致富的希望越来越强烈,由此产生提高自身素质的愿望。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希望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并通过项目调研和专家指导,转化为实际的经济价值和效益。然而,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的现有素质还难以有效把握项目蕴涵的市场机遇和投资风险,他们既不愿意负担高额的项目指导费用,也不愿意舍弃难得的创业机遇,表现出裹足不前、难以决断的复杂心态。尽管有些地区农业部门聘请技术人员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创业、技术等方面的指导,但多数人不相信间接经验,不相信书本知识,对技术需求的特点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讲究实际,注重效益。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整体素质不高所致,尽管有的新生代农民工接受过专门教育,但接受的职业技能培训严重与工作实践相脱离,甚至在用工企业进行最基本、简单的技能考核中不及格。这就需要在认真研究和分析新生代农民工需求和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构建职业教育体系,从整体上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水平。
      5.有助于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水平。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7年发布的“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状况及代际对比”报告显示,青年农民工最迫切需要了解的知识排在前三的分别是专业技能知识(69.7%)、法律知识(54.7%)和文化知识(47.8%)。可见,新生代农民工已经认识到了专业技能在就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目前,中国正处于劳动力增长的高峰期,农村尚有1.5亿左右的劳动力需要转移,农村就业压力大成为不争的社会事实。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新材料的研究开发,新生代农民工只有系统掌握至少1门专业技能,熟悉2~3门专业技术之间的关系,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保持优势、获得发展。当前,新生代农民工最需要能够“选择一个项目,开设一个专业,培训一批人才,发展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技术。通过发展面向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专业技能知识含量,建立完备的职业培训系统,形成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立交桥。只有切实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水平,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竞争优势,解决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不足的现状。一个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的提高,可以带动几个甚至某个区域新生代农民工的整体技能水平的提升。广大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水平获得普遍提高,形成技能优势互补,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R],2010-05.
  [2] 刘寿堂.继续教育:成就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必由之路[J].继续教育研究,2009,(11):19.
  [3] 张红雨.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J].现代农业科技,2010,(5):373.
  [4] 李景春.论农民社会心理引导机制和支撑体系[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19.
  [5] 董仁忠.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研究[J].职教论坛,2009,(11):9.
  [6] 易全勇,周谊.关于农民工职业教育的调查与理性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76-79.
  [7] 杨克瑞,谢作诗.教育经济学新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89.
  [8] 李桂荣.大学组织变革成本分析[J].教育研究,2006,(2):33.
  [9] 佟晔,王文婷.试谈农民的心理特点与培训对策[J].农业经济,2001,(5):42.
  [10] 李玉杰,刘志峰.农民创业教育:新农村建设的内蕴性支撑[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责任编辑 魏 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