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03|回复: 0

2018城乡统筹下浙江省农村家庭工业集约化发展探析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6 19:3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培养新型农民,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鼓励农民创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本质要求。然而,目前浙江农村家庭工业发展仍然延续粗放型的发展模式,面临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应积极实施农村传统家庭工业向现代家庭工业提升的战略举措,探索农村家庭工业的集约化发展模式,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供经验借鉴。
http://
   关键词:城乡统筹;家庭工业;集约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3-0021-03
  
   引言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自2004年以来,中国已经连续八年发布以解决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分别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以及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做出了战略部署。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则进一步强调“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通过非农就业增收,提高乡镇企业、家庭工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和返乡创业环境。”而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此外,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将“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确定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提出要“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从近年来国家的政策取向来看,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是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的重要战略举措。而发展农村家庭工业是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新型农民培养、农民创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家庭工业的充分发展是广大农村走向工业化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家庭工业起步、民营企业起家是“浙江模式”的重要特征,浙江家庭工业正方兴未艾,其发展使命也尚未完全结束。近年来,浙江农村家庭工业发展势头良好。据统计,浙江省2007年以农村工业为主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个体工业户达到81.8万家,吸纳就业人员688.53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11 175亿元,单位数、从业人员数和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部工业的94%、47%和24%。而家庭工业比较发达的绍兴市,2010年上半年家庭工业户数达11.6万户,比去年同期增长14.5%,实现产值454.7亿元,同比增长了7.8%,并呈现出行业更加集聚、块状特色更加鲜明多样的发展趋势。目前,家庭工业收入已成为浙江省30% 以上行政村中居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一、浙江农村家庭工业发展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一)家庭工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家庭工业是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活跃因子。哪里有兴旺的家庭加工业,哪里就充满了活力,哪里就有不竭的发展动力。家庭工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村级集体经济,农村乡风更加文明,社会更趋和谐安定。如绍兴县漓渚镇大步村通过发展家庭工业使村级财政得到大步提升,近年来,大步村在新农村建设上已累计投入700多万元。其中,投入90万元,建设占地6 000平方米的农民公园;投入180万元,建造6 000平方米的村文化中心;投入120万元,硬化村内主要道路;投入120万元进行河道清淤、绿化等,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二)家庭工业发展加速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家庭工业的发展,不仅做大了浙江区域块状经济的“蛋糕”,而且大大加快了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步伐。浙江家庭工业量大面广,合乎现阶段农村生产力水平,特别是一大批能工巧匠发挥了“领头雁”作用,并通过户帮户、村带村的形式,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块状特色。如绍兴县已经涌现出大量呈块状分布的家庭工业发展特色村,如兰亭桃源针织圆机专业村、齐贤增大窗饰家纺专业村、富盛倪家平绒纺织专业村等。此外,新昌县梅渚镇2008年在高新园区梅澄区块规划家庭工业集聚区,并兴建了曙光、畈田、华盛3个家庭工业集聚点,总占地面积为44亩,厂房建筑面积23 500平方米,产品涉及轴承、轻纺、化工、冷配等行业。据统计,2009年集聚区家庭工业企业销售额约10 360万元,税金72万元,利润226万元,转移劳动力264人。
   (三)家庭工业发展孵化中小企业成长
   浙江省许多规模型中小企业都是从家庭工业起步,走过了一条从家庭作坊、租房经营到规模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路子。如绍兴县富盛镇的规模型中小企业中,有6家是由家庭工业发展起来的,且效益较好。该镇的凤祥纺织厂2006年实现销售额2 400余万元,上缴税金93万元。而新昌县梅渚镇位于畈田家庭工业集聚点的艺力机械有限公司,注重科技创新,研制开发出印花、印染机械系列产品,最新推向市场的“LX高效新型重轧车”在业界获得一致好评。2009年,艺力机械有限公司创利润50万,上缴税金15万,位居区内其他家庭工业企业榜首,也由此荣获新昌县2009年度中小企业跨越奖。
   (四)家庭工业发展促进农民创业致富
   家庭工业适应千家万户,是当前农村转移吸纳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家庭工业的兴起,正好解决了农民的就地转移。农民收入主要靠非农收入的增加,而非农收入很重要的来源是家庭工业。新昌县梅渚镇梅渚、前三、上山泊、下山泊等十多个村发展形成了以布机、袜机、羊毛衫横机“三机”为主的家庭工业。在梅渚镇,被人们喻为“草根经济”的家庭工业已经发展到600多家,年产值78 000多万元,家庭工业从业人员1 500余人,年人均收入6 300元。日益壮大的家庭工业不仅鼓了百姓的腰包,也为工业经济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二、浙江农村家庭工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传统经商文化的积淀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浙江大多数民众普遍经过传统文化和市场经济的思想洗礼,逐步培养出作为国民所具有的自主、竞争、效率等方面的基本观念,逐步培养出作为市场主体所具备的捕捉商机、追求创业、敢闯敢试等方面的基本素质,逐步培养出作为社会主体所必需的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实守信等方面的基本素养。可以说,人们已基本形成适应和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心理状态、精神风貌、社会道德以及行为方式。这是一种以老百姓为主体的大众化的普遍性素质,已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软实力”。
   (二)发达专业市场的支撑
   家庭工业和专业市场曾经是改革开放初期浙南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在浙中以义乌为代表,先从小商品市场起步,后依托专业市场的优势,大力发展家庭工业,为专业市场提供产业支撑。浙江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经济发展史表明,家庭工业的发展孕育了市场的诞生和形成,而市场的发展和壮大又催发了家庭工业的不断衍生和成长。市场网络的建立和市场机制的运行,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也形成了一种明显的比较优势。浙江专业市场的生成和发展,实际上是一种节约交易成本的制度变革,为数众多、网络发达的小商品市场为家庭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共享式的销售渠道。作为从事专业化销售的“中间性体制”,专业市场不仅弥补了家庭工业某些功能上的不足或缺陷,及时提供各种信息,而且为大量没有规模经济的家庭工业和小企业提供了一个庞大、可供共享的销售网络,使它们获取营销和信息方面的外部规模经济,并降低了交易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三)产业集群发展的辐射
   在浙江,许多地方的产业集群最初是由家庭工业孵化演变而发展起来的。而随着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壮大,又催发家庭工业和中小企业的不断衍生和成长。因为从事同样产业的人们聚集在特定的地方,邻里之间面对面交流,相互模仿学习,形成相互信任、帮扶的社会网络,形成信息扩散、知识溢出、技术学习与创新等方面的机制。因此,产业集群具有繁衍新企业的功能,源源不断地孕育和孵化出家庭工业和中小企业。浙江家庭工业主要依托当地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为民营中小企业进行产业配套,生产更灵活、市场壁垒较低。目前,浙江省已经有600多个产业集聚区,同时,浙江又拥有义乌小商品城、绍兴轻纺城、海宁皮革城等专业市场,块状经济和专业市场结合起来,带动了一大批家庭工业的发展。发达的产业集群,同时辅之以上规模的专业市场,整个区域的某一产业就既获得了专业化分工的效益,也因企业的集聚和市场的高效运作而降低交易费用,最终获取低成本的优势。这种块状经济和专业市场的发展同时又极大反促了浙江家庭工业的发展。
   三、浙江农村家庭工业集约化发展途径探析
   (一)引导家庭工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现代家庭工业是以单家独户或几家联户为单位,依托现代大工业,利用现代技术装备和信息技术,采用先进生产工艺,从事相对复杂生产加工的工业活动。大力发展家庭工业,推进传统家庭工业向现代家庭工业转变,有利于推进全民创业、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繁荣农村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产业,以知识和技术创新抵消自然资源的制约。提高家庭工业科研、技术开发,加强政府基金扶植,为家庭工业参加高新尖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提供贷款;鼓励家庭工业与科研机构进行科研合作和技术转让,如向家庭工业提供科研人员或企业派人到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并为此提供科研津贴。各级政府和组织要积极为家庭工业牵线搭桥,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与家庭工业户建立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的稳定的配套生产、原材料供应、销售、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协作关系,带动和扶持家庭工业发展。此外,要进一步加快家庭工业的改造提升,在重点推进市场依托型家庭工业、块状集聚型家庭工业、产业配套型家庭工业、产品协作型家庭工业、来料加工型家庭工业、资源加工型家庭工业等改造提升的同时,拓展现代家庭工业发展的领域,加快引导和培育发展科技型家庭工业、创意型家庭工业、生态环保型家庭工业和外向型家庭工业。
   (二)变革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坚持集约发展是传统家庭工业向现代家庭工业转型的必然要求。地方政府应加强农村家庭工业的规范化管理,实现集约化经营,形成相对的产业集聚。选择走集约化道路,即是要将有条件的乡镇集中起来管理,建设若干个集聚点,把家庭作坊集中起来,进行统一管理。同时,可以结合旧村改造和新村规划,将原有屋基和土地腾空,引导村民通过集资方式在闲置土地上筹建新厂房,最终形成“家庭工业园区”,既节省土地,便于管理,又能发挥规模效应,提升产品质量,减少噪音污染和邻里纠纷。鼓励有条件的村创办家庭工业集聚点,利用已建设的标准厂房招商引资。在符合镇村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允许采用调剂、整理、置换等办法,优先解决村家庭工业集聚点用地,政府要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村家庭工业集聚点基础设施投入。因地制宜,发挥现有区位优势,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形成以点带面,基地化经营模式。重点培育一批专业村、专业乡镇,加强分工协作,改进工艺水平,提高产品档次,形成“一村一品,一村几品、几村一品”的加工格局和规模加工效应。地方政府也应在用地、环保、融资、小额贷款、税费、劳动力培训、信息服务、技术支持、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与家庭工业一定扶持。
   近年来,绍兴诸暨市根据当地产业特色,强化块状经济发展,积极引导农村家庭作坊式企业向集约化发展,建成家庭工业园区,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维修机器设备、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创牌的生产模式。目前,诸暨市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格局,已形成如大唐袜业、店口五金管业、山下湖珍珠、陶朱贡缎、枫桥衬衫及环保装备、电脑绣花机、轴承轴瓦、塑料与包装、建材业、制鞋业、弹簧业、充电灯等十五个主要块状经济,分布在全市所有的镇乡。建立了38个家庭工业集聚点,共占地81 290平方米,入园机器1 600多台,在建项目15个,集聚私营个体工业企业1.5万余家,推动了家庭工业的集约化发展。诸暨市家庭小厂集中办的模式,既解决了个体户办厂用地紧张的矛盾,节省了土地,同时减少了噪音污染和邻里矛盾纠纷,发挥了规模效应。
   (三)依托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获取持续竞争优势
   家庭工业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基础。德国、瑞士有许多产业集群,例如德国的汽车产业集群、印刷机械集群、纺织机械产业集群等,瑞士的钟表产业集群、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等,在每个产业集群内部都存在着大量的家庭工业,为本产业大中小企业提供产品配套。此外,产业集群具有繁衍新企业的功能,源源不断地孕育和孵化出家庭工业和中小企业。浙江省家庭工业量大面广,已经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块状特色。如绍兴县目前已经涌现出大量呈块状分布的家庭工业发展特色村,如兰亭桃源针织圆机专业村、齐贤增大窗饰家纺专业村、富盛倪家平绒纺织专业村等,并积极引导家庭工业向上下游延伸,拉长产业链,完善产业配套,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培育区域家庭工业品牌,从而提升综合竞争力。发展现代家庭工业,需要加快各类专业市场的改造升级,进一步发挥市场的带动作用,培育更多的经销大户,拓宽家庭工业营销网络。加快建立家庭工业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加工与服务体系,引导组建专业合作社,统一原料采购,统一产品品牌,统一市场营销,形成整体合力,提升家庭工业竞争优势。鼓励组建行业协会,为家庭工业户提供市场信息,加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四)加快家庭工业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价值
   为提高中小企业(包括家庭工业)科研、技术开发和技术革新的能力,德国建立了160个技术研究协会,鼓励家庭工业与科研机构进行科研合作和技术转让,如向家庭工业提供科研人员或企业派人到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并为此提供科研津贴。因此,应建立支撑家庭工业发展的技术服务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为家庭工业提供良好的技术指导、质量检测、标准化生产辅导,帮助做好产销衔接,引导参加国内各种产品、技术展销和展览活动,支持家庭工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渠道和建立销售网络。集群生产同类产品且有相当规模的家庭工业,当地政府有义务创建技术创新平台,建立产品、技术研究机构。要从政策上支持龙头企业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不断在产品开发、技术改进、降低成本等方面有所突破,促进产业集群产品升级与多样化,进而带动家庭工业的产品技术含量,全面提升家庭工业的技术水平。如绍兴县漓渚镇2010年筹建“绍兴(漓渚)针织研究院”,建立新产品研发中心、针织培训中心和环保实验室,提升针织研发设计能力和环保检测水平,逐步形成相对高端、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实现针织―印染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 史晋川.浙江的现代化进程与发展模式[J].浙江社会科学,1999,(3).
  [2] 史晋川,金祥荣.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温州模式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3] 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4] 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促进家庭工业从传统向现代型转变[J].政策?t望,2007,(2).
  [5] Raj,M.and Mitra,B.(1990).“Households,housing and home based economic activities in low income settlements”,in M.Raj and P.Nientied (ed.) Housing and income in Third World urban development.London,Aspect Publishing.
  [6] Tipple A.G.(2005) The place of home-based enterprises in the informal sector;Urban Studies,April 2005,Vol.42,Issue 4.
  [责任编辑 刘娇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