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重庆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依托这些文化资源,可大大推进重庆的文化旅游业、演出业、工艺品艺术业、音像影视、体育竞技等文化产业发展。
/2/view-384858.htm
关键词:文化资源 文化产业 文化旅游
重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形成了厚重的文化积淀。将这些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本
文化资源是人们从事文化活动或生产所利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与石油和矿物等不可再生资源相比,文化资源则是可再生资源。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步伐加快,文化资源等可再生资源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而当这些要素为人们带来经济利润时就成了生产资本。
重庆文化经过历代人民的创造和开发,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和艺术产品。
据重庆2003年年鉴统计,2002年重庆市共有群众性文化事业机构1202个,比上年增加2%,其中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43个、文化站1158个;图书馆44个。群众文化事业从业人员达2708人,比上年增加195人。新闻出版事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报纸品种达51种,期刊种类达132种,总印数比上年增加23.2%,新闻出版系统实现销售收入31.6亿元,比上年增加29.7%,图书发行销售额为18.3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居民用于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的支出1065.06元,比上年增加20%。 由此可见,文化产业在重庆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但与其他省市相比还远远不够,还大有发展空间,我们还可以做好以下工作:
1、依托巴渝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的提高,人们对旅游文化的需求也越趋看重。重庆有着涂山大禹遗址、合川钓鱼城等巴渝远古文明文化;歌乐山烈士陵园、红岩村、白公馆、渣子洞等革命历史纪念地;还有以长江三峡文化走廊连缀一起的三峡文化;此外,重庆还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有着众多的生产民俗、节日文化、婚姻习俗、丧葬习俗、信仰民俗等民俗文化资源,其中最有特色的是节日文化,如土家族的“舍巴日、族年、赶年”,苗族的“过苗年、七月七、羊马节”等。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文化资源的挖掘提炼与旅游联姻,直接为重庆旅游注入新的活力, 为重庆的旅游上档次、上品牌助上一臂之力。
2、依托浓郁的民间歌舞文化资源,发展演出业。重庆可依托三峡竹枝词、川江号子、梁平灯戏、秀山花灯、铜梁龙舞、渝西民歌、渝东南民歌、土家族摆手舞、巴南接龙吹大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其文化内涵,创作出集艺术性、思想性、观赏性为一体的好题材的好节目,扩大重庆的影响,提高重庆文化产业的知名度。重庆是巴渝文化的诞生地,有着浓厚纯朴的民族风俗,门类繁多的民族艺术,别具一格的民族服饰等等,依托这些富含内涵的资源文化,加以创新,则会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例如,铜梁龙舞就舞到了北京,成为我们众多演出阵容中的重要戏之一。还有,重庆杂技艺术团,在节目的选择、编排、表演、服装等方面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并不断吸收其他艺术的有益成分,注入时代气息,把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杂技表演搬上正规戏剧舞台,首创“蹬伞”、“钢丝摇圈”等高难度节目并达到了国内外同类节目中的最高水平在文艺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先后赴亚、非、欧、美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城市巡回演出,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特别是2001年1月9日至20日,杂技团随朱?基总理出访孟加拉国和印度,杂技小演员们不辱使命,非常圆满地完成出访演出任务,得到了两国人民的高度赞赏,被誉为“和平的使者”。
3、依托民间传说、文学故事等文化资源,发展音像、影视业。近年来,我国投入巨资,陆续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古典文学名著拍摄成电视连续剧和电影等,获得成功,深受观众好评,不少国家向我国购买版权。不仅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还向全世界介绍宣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国迪斯尼公司将我国妇孺皆知的花木兰故事用高科技手段制成动画片,风靡世界,带来了几千亿美元的收入。我国图书出版部门也将《三国演义》等四大古典名著绘成连环画,同样受到消费者的喜爱。重庆不仅是巴渝文化的起源地,还是著名的陪都文化的诞生地,有着许多可挖掘的传说和故事,特别是抗战遗址,革命英烈的动人事迹,是我们影视作品创作的好素材。
4、依托重庆民族民间工艺艺术,发展工艺美术品业。重庆是巴渝文化发祥地,巴渝人千百年来形成的春节拜年、十五观灯、清明祭祖、中秋赏月以及悬酒幌、赶庙会、坐花轿、放风筝等民风民俗,涵盖婚丧嫁娶、文娱游戏、鬼神观念、崇拜禁忌、岁时节令、工商交易等各个范畴。据初步普查,重庆市属于保护范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多达10余个种类1200余个项目。丰富多彩的地方戏剧、曲艺、绘画、手工艺品及群众节令活动等,鲜明地反映了巴渝风俗民情。 在重庆,则可加大綦江农民版画、大渡口剪纸艺术、梁平竹帘和年画、铜梁龙艺术品、永川蝴蝶画、荣昌折扇、开县临江折扇、重庆蜀绣、万州丝绸、黄杨木梳、三峡石、大足石雕艺术品、荣昌陶器等特色民间工艺美术品的开发力度 ,大力发展工艺美术品业。
5、依托神奇的民族体育风俗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体育以其超越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文化差异的优势,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以其独特的魅力全方位地渗透到经济领域而成为一种崭新的文化产业 。重庆有着土家族、苗族、蒙古族、侗族、佗佬族、满族等众多的少数民族,有保持得较为完整的民族体育风俗。如土家族的龙舟竞渡、举重、角力、打飞棒、抢负鸡、土家族武术、踢毽子、抢键子、拔腰带、荡秋千、肉莲花、摆手舞和苗族的跳芦笙、跳花步舞、斗牛、斗马、上刀梯、打花棍、接龙舞、舞狮、扭扁担、射箭、射弩等多种项目,这些都是重庆发展体育产业的独特资源。
二、依托文化资源,发展重庆文化产业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经过多年的培育,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在全国的文化品牌。歌乐山烈士陵园塑造的“红岩魂”系列精品,在全国同类纪念馆中首屈一指,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较大的经济效益;大足石刻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人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使石刻艺术享誉中外;铜梁龙建国35周年、50周年大庆在天安门广场的出色表演和铜梁龙灯艺术节的成功举办,使龙灯之乡声名大震;川剧《金子》的成功推出和川剧表演艺术家沈铁梅“梅开二度”,使重庆的川剧艺术独占鳌头;杂技团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屡获金奖,使重庆的杂技艺术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重庆要进一步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还必须着力解决以下问题:
1、应对文化资源进行科学梳理和归类,准确把握各类文化资源的特性,是合理开发文化资源的前提。在梳理、归类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要用市场的眼光、经济的眼光来审视文化资源。要认真分析哪些资源具备产业化开发的价值,其可持续发展空间有多大,产品市场半径和容量究竟有多大,并且据此确定开发投入力度以及发展规模;哪些资源本身不具备产业化开发的价值,其价值仅在于维系一个地区的文化形象。对于这样的文化资源,更多的是要重视保护,否则,极为勉强地去开发,最终只能生产出一些没有市场的文化废品,浪费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学会利用市场机制。我国现行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运行规律都必须符合市场机制原则。对文化产业来说,既然是把文化经济作为一项产业来发展,那就得一方面要注意它的眼前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对文化资源开发、保护与再生产过程中的长远投入与拓展。比如,我们在发展重庆的文化产业时,应该相应打开融资渠道,因为文化经济的投入相对其他经济投入来说,风险要小些,融资的可能性就大些。但并不是说,就没有风险,因此,重庆市的文化经营企业应树立服务市场的产品意识,竞争意识,在市场定位以及营销手段的组合等方面要精心策划 、研究,努力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使重庆的文化产业越做越强,文化经济快速发展,从而带动重庆的其他经济发展。
3、树立重庆的文化品牌,走特色化道路。文化具有地域性,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文化风格,应创建唯我独有的重庆的文化品牌,走特色化道路。重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丰富,如独具魅力的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陪都文化、红岩革命文化等重庆文化资源,我们应充分利用好此类资源,把握好重庆文化资源的内涵,形成唯我独有的重庆的文化品牌,立足于中国乃至整个世界。例如,重庆饮食文化因其独特的地势环境和气候环境,形成了重庆人喜好辣、麻、烫等饮食特点,重庆的火锅成为重庆的代名词,享誉世界,各大城市以及国外都有重庆火锅。重庆完全可以利用此火锅优势,深度研究挖掘重庆火锅文化底蕴,使火锅赋予文化的内涵,从而提升火锅业的文化含量,树立重庆独有的火锅文化品牌。
4、培养从事文化产业的专门性人才。有人说过,文化经济是一种低耗高效型的“清洁经济 ,文化是人类历史文明的积淀与表现,是丰富的现存资源,它的开发、保护与再生是不需要投入大量的物质资源,只需要有一批有文化素质与文化鉴赏能力的文化人去发掘、再现以及经营管理开发。可见,人才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条件,而目前重庆文化经营人才严重匮乏,是制约重庆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一定要依托高校和学术界的现有力量和资源优势,大力培养一批高层次高质量的文化经营人才。同时,还要建立有利于引得进、留得住、用得活的激励机制,建立重庆的文化人才资源高地。
作者单位:重庆文理学院经管系
参考文献:
[1]重庆2003年统计年鉴,重庆市统计局编.
[2]重庆市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J].重庆宣传,2006年增刊.
[3]易学.重庆市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走廊基础建设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4:56-58.
[4]张雨江.文化经济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增点[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9,3:89-9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