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与改进措施,提高PICC末端到理想位置的成功率。方法:改良picc穿刺时的体位,在置管过程中指导病人正确体位,采取半卧位,导丝外撤方法,可以有效的防止PICC异位的发生,使导管置入到上腔静脉。结果:改良PICC穿刺体位的研究组142例异位率为4.22%,较对照组156例异位率26.9%比较,P< 0.001。结论:2010年2月后改良PICC穿刺体位后能够减少异位率的发生。
http://
【关键词】改良; PICC ; 穿刺体位;异位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0-0475-01肿瘤化疗患者需要长期经静脉治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可有效的避免反复穿刺,减少了化疗药物对静脉的刺激及损伤[1],其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耐高渗,便于长时间留置的优点,得到了临床普遍推广使用。其留置时间长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管头端的位置。根据导管头端部位的不同,可引起各类相应的并发症,导管异位就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报道PICC导管进入颈内静脉化疗时致颅神经损伤的病例[2],异位于右心房及以下者可引起心律失常、心肌损伤等。如果异位能得到及时纠正,将会杜绝或减少上述并发症的发生,而异位时发生常导致导管保留困难,使治疗终断。对我科在2009年7月-2010年2月156例采取既往穿刺体位,以及对2010年2月-2010年7月对142例患者采取改良PICC穿刺体位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09年7月-2010年7月置管的298例病人,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成两组,2009年7月-2010年2月共156例置管病人为对照组,2010年2月-2010年7月共142例为研究组。男107例,女191例,其中乳腺癌112例 ,肺癌78例,胃癌39例,大肠癌69例。两组病人穿刺部位均选择右侧贵要静脉,两组病人年龄、病种及合并症无统计学差异。
1.2置管材料与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