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84|回复: 0

2018粮食安全不可忽视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6 14:4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4年我国实现粮食增产9%,扭转了自1998年以来连续5年来粮食产量下降的局面。据国家粮食局预测,2005年中国粮食产量预计48000万吨,比2004年略有增长,但粮食需求仍然在快速增长,估计2005年中国粮食缺口高达2000万吨。我认为,粮食供求趋紧很可能是今后相当一个时期的常态,对粮食安全问题不能掉以轻心。
/2/view-387790.htm
  
  粮食安全概念的发展演变
  
  粮食安全概念的内涵随着世界粮食状况的变化而不断的发展演变。20世纪70年代初期世界谷物储备急剧减少,粮价迅速上涨,世界粮食生产不足。因此,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粮食安全概念侧重于确保粮食供应量和建立储备制度。增加粮食的生产与库存以平抑粮食供应的波动和稳定的满足消费需求,则成为粮食安全的主要目标。
  1983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提出了粮食安全的概念,即“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应该是,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这个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具体目标:1.确保生产足够数量的粮食;2.最大限度的稳定粮食供应;3.确保需要粮食的人们都能获得粮食。这个概念是在粮食储备增加、粮食产量上升的同时却仍然存在饥饿人群的背景下提出的。与以前的粮食安全的概念相比,新概念不仅要求提供充足的粮食供应总量,而且要求所有的消费者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品。假如一个国家或地区有足够的粮食可供全体居民消费,但若缺乏流通手段或购买力,就意味着并不是每个公民都能获得必要数量的粮食。新的粮食安全概念强调弱势人群的粮食可获性。
  20世纪90年代以后,粮食安全的内涵又有了新的变化。1992年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召开的“国际营养大会”第一次提出:“在提高全民营养认识的基础上,注意营养安全,确保所有的人们都能持续地做到营养充足”。从此,营养安全成为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6年召开的“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又重申:“人人都有权获得安全而富有营养的粮食”,要求“到2015年把世界上饥饿和营养不足的发生率减少一半”。按照粮农组织的解释,营养安全就是“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要有足够、平衡的,并且含有人体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供给,以达到完善的粮食安全”。
  营养安全的含义还在发展中,它不仅要有足够的粮食数量,还要保持健康的质量以及膳食多样化的前景。这必将给今后的粮食安全、农业发展都带来深刻影响。提倡营养安全,并不是要追求奢侈的生活享受,而是为了更合理地利用资源,更合理地安排生活,让人类以最节约的财力、物力去享受更为安全、舒适的生活。
  
  我国粮食安全的重点
  
  粮食安全问题涉及许多方面。由于各国的资源禀赋不同,政治、经济实力不同,经济制度和发展阶段不同,每个国家所面临具体问题千差万别;即使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所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的具体内容也不相同。
  从中长期看,由于人口增加,耕地减少,城市化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粮食需求将呈刚性增长,粮食供求关系将是偏紧的。粮食是特殊的商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是国家的第一安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大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消费国,长期以来我国粮食安全的重点集中于增加总量的供应上,即注重粮食自给自足。我国粮食问题从总体上要依靠国内解决,完全自给自足或依赖他人是不可取的。我国粮食安全的宗旨是既要保障自给自足的最低底线的粮食供应,又要充分利用好世界粮食市场的资源。
  食物质量和食品安全是我国食物安全的重要问题。我国有一部分耕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粮食、农畜产品和蔬菜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安全问题。农产品的农药和重金属污染问题都很严重。人们对粮食安全的关注,不仅包括生产的粮食够不够吃,也包括生产的粮食是否安全、健康。中国营养学会提醒人们:控制油脂摄入,平衡膳食结构。营养安全问题已引起人们对日常膳食结构的关注。
  目前,我国不存在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巨大威胁的因素。从1983年开始,我国从食物和饲料的净进口国变为净出口国,而且出口量和净出口量逐年增加,2003年的中国食物和粮食的出口和净出口水平都达到了历史纪录;90年代末超常规的国家粮食储备导致市场价格和粮食生产逐年下降,到2003年初粮食市场供需状况基本达到平衡,粮食价格开始趋于稳定,2003年底粮价上涨,总体上讲是一个正常的市场供需反应,但在粮价上涨过程中,政府和媒介对粮食安全问题过于关注诱导了预期粮价的上升,从而加剧了2004年初的粮价上涨。总的说来,我国的粮食安全前景是乐观的。
  
  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对策
  
  建立和健全粮食生产长效供给体系。要确保粮食生产的长效供给,必须坚持做到:一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二要切实加强科技兴粮,培育和推广良种,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不断提高粮食单产。三要加大改善粮食生产条件的力度,特别要加强粮食主产区的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高产田的速度,不断提高土地质量,提高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四要完善农业和粮食社会化服务体系,向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及时提供准确、有效的多种服务,如科技、信息、市场、储运、咨询、良种、农资等,以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率和效益。五要维护市场粮食的合理价格。
  健全粮食市场体系。首先.科学规划布局,逐步形成以中心批发市场为龙头,区域性批发市场为骨干,初级批发市场为基础的三级批发市场体系,并规范和联结城乡集贸市场、零售市场,形成高效有序的粮食市场网络体系。同时,加快培育成熟的市场主体,促进粮食有序流通。其次,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督管理,规范市场秩序,为粮食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提供管理规范、流通有序的场所。第三,健全和完善批发市场服务功能,加快粮食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促进粮食电子商务的发展,逐步形成传统市场和电子商务密切结合的现代化粮食流通新格局。四要逐步建立健全包括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在内的完整的粮食市场体系,把粮食安全置于更加广阔的市场和资源的基础上。
  建立和健全粮食质量安全体系。一要强化粮食生长条件保护,从生产源头确保原粮质量。二要建立粮食食品质量安全技术法规体系,将粮食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纳入法制管理轨道。三要严格实行粮食市场准入制。四要加大粮食质量安全管理力度,对粮食质量卫生进行专管。
  建立和健全粮食安全预警预报和应急保供体系。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国内外粮食生产、需求、库存和产销政策等变动情况。当监测到收购、批发、零售各环节市场粮价波动逼近“安全警戒线”时,就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建立国家粮食储备管理新体系,进一步放开对粮食购销过程的控制,准确把握国家粮食储备粮的数量、吞吐和运作方式,公开国家粮食储备粮及其它粮食市场信息,有效地引导粮食的生产、储存与销售。
  建立预防和消除突发极端情况的政策体系。推行粮食进口多元化政策,防止出现对特定国家的粮食进口依赖;创造条件形成稳固的海外粮食生产基地;在国际法基础上,与主要粮食出口国达成协议,稳定供需关系。加强粮食生产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发展粮食以外的植物性食品生产,建设人工草场,发展草食畜牧业,弱化粮食生产的季节约束,增强其他食品对粮食的替代作用。
  利用国际市场提高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近些年来,随着国际市场粮食的大量供应和价格的下滑,同时我国内粮食生产成本和价格的不断升高,许多人注意到利用国际市场来调节供应比完全自给自足给为经济,且能从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人地紧张的矛盾,有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树立食品安全的观点,统筹规划碳水化合物、油脂和蛋白质等主要营养素的生产和供给;既要向耕地要“粮食”,也要向林地、草地、水面要食物;既要着眼于土地的食物利用,也要着眼于领海甚至公海的食物开发;既要考虑满足当前的食物需求,也要考虑食物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国家的食品安全。
  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编辑/陈亚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