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大学课后答案
毕业设计
高中课后答案
初中课后答案
小学课后答案
赞助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物理答案
英语答案
高数答案
线性代数
本版
帖子
答案家
»
论坛
›
毕业设计
›
经济|金融|营销|管理|电子商务
›
2018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返回列表
查看:
266
|
回复:
0
2018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复制链接]
129532
129532
当前离线
积分
41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积分
41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7-16 14: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所谓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管理、经营各个环节、各个层次、各个领域采用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广泛利用企业内外信息资源。从国外企业的发展经历可以看出,逐步实现企业运行的全面信息化,其本质就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试从企业信息化的含义出发,列述了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2/view-387707.htm
一、 企业信息化的含义
从字面上理解,是指企业广泛的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管理,达到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支出。从深层次意义上来说,加大企业信息化的投入不应理解成一种单纯的支出,而是一种着眼于长期收益的投资。因此,企业信息化的含义应当从硬件和软件这两方面来理解。从硬件方面看,它是指企业广泛采用了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传输基本实现了计算机化和网络化;从软件方面看,企业通过整合拥有的信息资源,并且利用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了有效管理,进而达到对企业内部所有资源的集中控制,由此产生出更高的生产效率,表现出更强的竞争力。综合起来可以看出,所谓企业信息化就是以建设信息基础设施为支撑,充分使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实现各种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充分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管理水平,最终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二、 当前我国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观念问题
长期以来,国内企业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始终摆脱不了旧的管理模式束缚,很多企业已经习惯了那种计划经济下养成的惰性,缺乏活力和创造性,特别是一些传统企业,多年来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购销渠道和消费群体,企业生产、人力资源的配置也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固有的模式。
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有限
有关调查显示,企业信息化累计投入占总资产的比例仍不足0.5%,明显低于国外大企业8%~10%的水平,中小型企业的资金投入量和比例则更低。从国外的统计资料来看,在整个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中,系统维护费用相当于基础建设投资额的70%~80%。而在我国,不少企业的信息系统维护费用捉襟见肘,加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更新换代速度很快,缺乏维护、更新的项目设备技术几年后就面临被淘汰。
3.企业与软件提供商配合不够
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认为买软件出了钱,其他的事情都是软件公司的,企业被动地等着使用。其实,企业通过反复考察和选型,一旦选定了某种软件,就应该与软件提供商建立一种长期合作的关系,更准确地说,应是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二者密切配合,让所购软件在企业中运行良好,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并由此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4.信息化人才特别是复合型骨干人才匮乏且流失严重
有关调查表明,企业信息技术人员只占企业员工总数的0.72%。每百人中,信息技术人员还不到一人,而既懂IT技术又懂业务流程和企业管理的复合型骨干人才更加稀缺。实际上,企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讲离不开人才,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是这样。开发一套管理信息系统牵涉到很多学科,如需要具备软件开发、经营管理、生产技术方面的知识等等。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从物资的采购、材料的消耗到产品的销售以及利润的计算,还有生产调度、安全、后勤服务等日常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当中,牵涉到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需要经过筛选、加工整理,然后才能形成有用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就要用到一些数学模型,包括统计学、计算机、会计方面的知识等,需要跨学科、跨行业的复合型人才才能胜任,而目前企业相关人才十分缺乏,这也是制约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根本因素。
三、 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企业在具体实施中,要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效益驱动、重点突破”的方针,立足国情、企情,重点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建造应用系统和企业信息化的关键技术,推动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高信息化总体应用水平,实现企业的跨越性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改变观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场革命, “是带动企业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今后,必须提高企业人员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特别是企业决策者、主要管理人员的认识。国内外的实践证明,企业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必须要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亲自领导,主要领导人的重视与参与是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从企业的全局和长远的目标出发,从企业业务活动发展的需要出发,考虑技术发展的可能性,从而制定一个适合本企业信息化发展轨迹的、有前瞻性的发展规划。
2.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管理模式
企业今后应对传统经营管理模式进行调整与改造,将从上而下的“金字塔型”模式变为“扁平化”、“内部网络化”模式。企业今后要根据技术与管理的需要,重新设计和优化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建立每道工序、每个部门的数字化模式,使企业内部信息传输更便捷,管理者与员工、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更直接。同时,注意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通过现代化手段实现信息公开化、程序透明化、管理数字化,避免人为因素干扰,使管理者在第一时间就能掌握企业的基本情况和经营状况,这对于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经营风险,降低管理成本等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合理安排企业信息化的资金投入
由于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资金密集型工作,因此企业要在资金上给予有力的支持,确保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在信息系统建设初期,硬件投资不要过大,而应加大软件投资的比重。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计算机、网络设备等硬件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加快,即使在硬件上投资再大、计划再好,也难以保证其具有较长时间的先进性和适应性。因此企业在硬件上不要有“长期考虑”、“一步到位”的思想,而应根据各个企业当前以及稍超前的需要购置设备。
4.增加信息化投入,重视软件与IT服务
对软件与IT服务的重视程度不够,不仅仅是企业用户的问题,在那些信息化建设领先的大行业也存在。但在普通企业中,这个问题的解决难度就更大。一般企业很难自己开发应用系统,日常维护不足造成的设备运行故障也很普遍。因此,企业在开始选择信息化服务商时,应该特别谨慎,要选择实力强、声誉好的服务商,特别是具备资金实力和技术资质的IT技术服务商,保障信息化的顺利实施。在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的过程中,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标准。
高超的软件开发水平:可以参看技术人员的学历与待遇,提供商的一些报告和介绍,以及外界对该提供商的评论。
高度的敬业精神:优秀的软件开发人才还要有敬业爱岗的精神才能成功完成任务。
合作伙伴要有系统集成方面的丰富经验:千万不要做某些开发商的试验品,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选择非常健康、成长性好的公司:企业选择一个信息系统软件,一用就是若干年,需要得到软件提供商不断的支持,版本持续的更新。此外在大多数情况下,合作伙伴提供的标准软件不能完全适合企业,因此合作伙伴或企业自身要在标准软件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企业应该坚持“以我为主”的开发方针,考虑信息的集成性和开放性,使信息系统真正满足企业的需要。
5.努力完成信息化系统建设后的维护工作
在成功完成信息化系统建设之后,并不是就完结了,企业还要对系统进行很好的维护,除了进行系统的软、硬件维护,还包括对系统安全管理,即:操作系统授权、网络设备权限、应用系统功能权限、数据访问权限、病毒的防御、非法入侵的监督、数据更改的追踪、数据的安全备份和存档、主机房的安全管理、系统管理员的监督等,对信息系统进行严密的安全管理,能有效防止企业利益不被侵害,当然它也是巩固成果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6.加大对企业现有员工的培养和培训
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全面提高全体员工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化处理技能,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后,企业不仅要加大对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培养和引进,更要注重对全体员工信息化知识、技能的培训,只有激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信息资源开发和管理,企业的信息化系统才能焕发出强大功能。当前对员工培训、培养的途径很多,各种培训班、讲座,在职培训、脱产学习、学历教育等等,企业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职工进行信息化培训、轮训、考核,并采取措施鼓励职工积极参加计算机知识学习,全面提高职工的信息化水平。
四、 结语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既为我国企业带来发展的契机,又使我国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未来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网络社会,谁在这场信息革命中领先一步,谁便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因此,企业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通过企业信息化,推动企业全面的管理变革,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最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赢得竞争优势。
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七年级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