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4|回复: 0

201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6 14: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以其创造性的贡献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2/view-387657.htm
  
  深化了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的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
  首先,根据当代劳动的新特点,拓宽了劳动范畴的内涵和外延。
  生产性劳动应从物质生产领域拓展到服务领域。随着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21世纪的今天,金融、保险等服务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并成为国民经济运行的枢纽;有效的政策服务日益受到重视,并对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大推进作用;知识经济曙光初现,创新浪潮遍及全球;以知识创新为特征的新经济,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方式。这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劳动价值论,使劳动价值论更加具有普遍意义,而且也为第三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科技劳动与管理劳动等具有创新性质的高级脑力劳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劳动的形态不断地发生变化。不仅要求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本人对科技劳动与管理劳动的有关论述,而且还必须结合变化了的客观实际,深入认识和分析,更多地表现为对客观事物本质的探索与研究。同样,当代的管理劳动也不再仅仅表现为对生产的管理、监督与指挥,它包括了计划、组织、经营、控制、创新、承担风险等活动的全过程。
   其次,科学把握“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二个不同范畴,为促进生产要素平等参与收入分配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创造是价值分配的基础,价值创造的核心是说明价值的源泉,它规定了价值分配的对象及数量界限。但价值创造并不是具体分配制度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结合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分配关系,科学地说明了价值被创造出来以后又是如何在各要素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的,揭示了劳动收入、资本收入、土地收入的真正来源。
   事实上马克思一直把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核心的生产关系看作是分配关系的决定因素。根据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所决定的。按要素分配不是由于生产要素是价值创造的源泉,而是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所有权,要素收入实质上是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所以会凭借着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获得要素收入,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非劳动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非劳动生产要素作为劳动的客体,是活劳动创造价值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二是非劳动生产要素作为创造使用源泉之一,通过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间接影响的价值量的变化。第二,是由生产要素的稀缺性所决定的。要素所有者依据要素的所有权获得要素收入是资源稀缺条件下,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要素分配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稀缺资源的竞争性使用,不仅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同时也为按要素分配提供了客观标准。
  
  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
  从坚持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性质出发,提出了“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其中,在对公有制内涵的认识上,突破了传统的以单纯量的比例来衡量的误区,确立了质、量统一的定性观;对公有制“主体地位”、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作出了更为科学的界定,有助于人们确立 “不求其纯,但求其佳”的新观念。
  从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进一步突破了“一大、二公、三纯”的误区,提出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合法地位,实现了由“对立论”、“补充论”、“共同发展论”向“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转变。
  在公有制实现形式上,突破了把所有制实现形式视为社会制度属性的误区,根据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理论,提出了“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种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从而使公有制经济以新的、多种形式发展成为可能。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分配理论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显然有较大的距离,由于它不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而是建立在生产力极其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基础上的。所以,我国现阶段不仅存在着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公有制,而且还存在着其他公有制形式;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不仅存在而且要大力发展,这就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与马克思原来设想的按劳分配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没有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而是从变化了的条件出发,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分配理论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市场经济基本要求在分配制度上的体现。有什么样的所有制形式,就有什么样的分配关系。由于我国现阶段实行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在分配上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以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确立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努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分配机制,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
  提出了“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在收入分配调节中,坚持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
  坚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要通过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用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形成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分配格局。
  
  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经济理论
  按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设想,社会主义社会商品货币关系将不复存在。长期以来,由于一直未能突破这一理论认识上的局限,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由此形成了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的传统观念。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党的十四大则进一步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明确了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从而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市场经济理论。
  深化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健全市场体系的必要性和途径的认识。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载体,是市场机制得以发挥作用的舞台。健全和完善市场体系要以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为目标,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发展产权、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市场,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完善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和职能。确立了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明确了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四项职能。并阐明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途径。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社科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