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6|回复: 0

2018提升浙江私营经济竞争力的政策思考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6 14: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浙江省是私营经济较发达的省份,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许多民营企业初具规模,但由于其发展中存在的弱点,削弱了竞争力,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新形势、新环境,要进一步提升整体竞争力,作为政府有必要对私营经济作进一步引导,制定更完善的政策,为民营企业保驾护航。本文以浙江省私营经济为例对如何提升私营经济的政策作以初浅探析。
/2/view-384563.htm
  关键词:竞争力;私营经济;政策
  
  一、浙江私营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1.与市场培育相结合
  私营经济是天然的市场经济,从历史上看,私营经济总是同市场的发展、交换关系的扩大密不可分。浙江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是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同步进行的,是在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催生的。浙江市场起步早、数量多、种类齐、功能强,是全省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各类专业市场遍布全省,达到440多个,被誉为“市场大省”。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和绍兴中国轻纺城年成交额连年居全国十大同类市场之首。
  
  2.传统产业占据主要地位
  在浙江私营经济中,传统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且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产业簇群。比如柳市的低压电器、台州的摩托车、嵊州的领带、绍兴的纺织、温州的皮鞋和打火机等等,这些传统产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要有人类存在,就少不了对这些产品的需求。正是这样,传统产业的优势加上良好的政策环境以及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形成了浙江私营经济不竭的活力。
  
  3.区域性产业集中
  浙江私营经济之所以如此发达,其主要原因就是区域性的产业集中,即一乡一品,一县一品。这种区域经济是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逐步形成的。目前全省已形成特色优势产品产值超亿元的块状经济达300多个,特色工业企业达13万家,就业人数约600余万人,特色工业广泛分布在110多个行业,在全国乃至在国际市场上都具有明显的特色优势。浙江区域性产业比较集中,分工协作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4.分工协作的“小狗经济”
  浙江不同于其他地方把很多小企业凑在一起变成“大企业”,而是将一个产品分解成几十个、几百个零件,每个企业只做其中的一两个零件,然后经过市场交换进行产品的组装,这种现象称为“小狗经济”。“小狗经济”模式的核心就是分工协作,配合紧密。“小狗经济”的本质就是用市场交换关系代替产权合作关系,用市场交易关系代替企业管理关系。
  
  5.家族模式的企业居多
  20多年来,我国县城间、省际间的竞争,其背后是企业制度的竞争。上海的皮鞋打不过温州的皮鞋,不是上海人没有温州人精明,而是上海的国有制企业打不过温州的家族制企业。从企业发展的历程看,人类社会共经历过多种制度,如国有企业制度、集体企业制度、上市公司制度、家族企业制度等等。前两种制度因委托代理链条太长,所有权缺位,已被实践证明不利于把企业搞活,而家族企业的特点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委托代理链很短,自己的‘孩子’自己养,浙江经济之所以发展如此之快,就是因为家族制企业的体制优势。同时,浙江的产品主要是小商品,而这些小商品的生产,又特别适合家族制企业。
  
  二、制约私营经济提升竞争力的瓶颈因素
  
  一是缺乏“后发性竞争优势”。首先,浙江经济是通过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发展起来的。
  这种产业的产品档次低、附加值小、利润薄、竞争力差,难以在日益加剧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正因为如此,浙江先行地区温州曾经繁荣一时的灯具、服装、纽扣等专业市场逐步走向没落。其次,民营企业的基本组织形式――家庭作坊或“前店后厂”的家庭厂商,在企业规模扩大、雇员增多、业务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将制约着企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趋同问题比较突出。浙江既是块状经济十分发达的地区,也是产业趋同比较突出地区。产业趋同导致比较优势递减,当比较优势消失时,容易导致区域内行业间的恶性竞争,对整个区域的经济产生较大影响。
  二是高素质人才短缺。浙江很多企业都是家族企业,或由家族企业演变而来的,大多数民营企业主是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土生土长"的,没有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量大面广的私营、个体单位的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来自广大农村,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特别是个体工业单位的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和文化层次参差不齐,不少人难以适应技术水平较高的工作,更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如何提高民营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保证引进的专业人员与业主及老板和睦共事,同舟共济,是一个企业能否在现代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关键。
  三是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完善。虽然不少企业已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构架了法人治理结构的主要框架,但是实际运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不少企业还印有血缘、亲缘、地缘等宗法关系的胎记,残留着家长制作风、经验化决策等痕迹,给企业未来的发展中的管理、决策带来了隐忧。
  四是融资渠道狭窄。多数民营企业资金短缺,特别是做大企业后,最头痛的就是不能及时筹措巨额资金,依靠自有资金难以满足企业规模扩张和加速发展的要求。尽管这个问题早已引起企业、学者、政府的关注,政府也有相应的政策引导,如国家经贸委在2000年下发的《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中就对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作了具体规定,但大部分属于框架性质的条款,缺乏可操作性,现实和政策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五是获取政策法规信息的渠道不畅。特别是专业性较强,对企业经营决策有重要指导作用的宏观经济信息、政府决策信息还无法及时获取。
  
  三、提升私营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政策导向
  
  第一,建立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撑系统。为了使民营企业能在政府的扶持下稳步快速发展,既要将私营经济纳入政府的总体规划,还要有近期安排,在产业、行业发展中都要纳入考虑的范围。对私营经济的发展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并提升到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在依照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远景安排的前提下,加强对私营经济的总量、产业、产品和技术结构调研,科学制定私营经济发展规划。通过产业政策和布局政策,引导私营经济进行区域布局、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包括环境保护)的调整和升级。
  第二,重视引进和培养管理、技术人才,提高民营企业整体素质。民营企业要在新的经济、社会条件下得以进一步发展壮大,在国内、国际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关键之一是要提高民营企业从业人员,特别是民营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第三,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多渠道筹措资金。一要积极稳妥地推行金融体制改革,走金融业多元化的道路。二要建立信用制度和覆盖全社会的信用登记体系,周期性地对民营企业进行评估、评级。同时,从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等多方面进行系统调整,强化整个社会的信用基础。三要允许开办非国有银行,大胆发展私有银行,并将其纳入央行的金融监管体系之中。四要设立专门性政府或政策性金融机构向民营企业融资。五是建立多种形式的民营企业贷款担保、抵押基金。六是利用政府财政、企业、社会多方面的资金组建民营企业投资公司为民营企业融资。创立经济互助会,鼓励民营企业间的资金互助。
  第四,加大技术创新和引进科技项目力度,增强民营企业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活动本身是企业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种自发的竞争行为。目前,大部分民营企业主要是靠“聘请一个工程师、引进一项技术、开发一利产品”来支撑企业发展,由此造成企业模仿产品多,大同产品多,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出现企业发展一哄而上,一哄而下。因此,要积极引导企业走依托院校、产学研结合之路,要创自身产品品牌,要引导他们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资金实力、经营能力和院校、科研机构科技资源、科技人才的优势互补,利益共享,互相依托,互相扶持的运行机制,尤其是要引导民营企业以超前的意识介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项目的研发。
  第五,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民营企业发展。针对民营企业科技进步迟缓,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要运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对企业生产工艺技术进行有效改进,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应大力倡导和鼓励民营企业积极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和开发成本,提高产品的设计水平,并对企业的库存、财务、生产过程控制、行政和营销等方面采取计算机进行信息化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决策科学性。
  第六,有效地执行政府的服务职能。一是实现政务公开。目前我省的电子政务硬件设施比较完备,但应用却显得不足。政府必须对公共信息的公开化作出明确规定,将各种法规和政府的主要政策措施都通过政府网公之于众,便于群众监督,并使企业和居民个人对于自己的行为后果具有可预测性,使官、民的行为都受到法律的约束。二是切实保护产权。在现代市场经济的交易中,政府作为公正的第三方实施合约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为了提升浙江市场的“业态”,必须实行法治。加速企业核心技术开发的关键在于切实保护知识产权,使创新者得到利益。目前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等现象仍然相当广泛地存在。这种状况必须尽快加以改变。三是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社群组织的发展壮大,是建设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环节。温州等地在建设民间商会和发挥其作用,如树立地区品牌、维护企业权益、提供技术培训、开发共用技术、与政府沟通和加强企业自律等方面创造了许多好经验。政府应当在全面总结他们经验的基础上,大力推广他们的好做法,使民间商会有效地处理行业公共事务。
  作者单位: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颜春友.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经验及未来态势[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1,11:67-69.
  [2]杨慰.我国私营经济发展的外部驱动力[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3,1:178-179.
  [3]陆永炳 ,周政.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障碍分析[J].经济观察,2002,3:78-79.
  [4]吕越壮.私营经济发展及思考[J].上海经济,2002,10:18-19.
  [5]林小朝.民营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J].今日科技,2002,11:81-8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