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96|回复: 0

2018企业物流研究现状综述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6 12:3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我国企业物流研究各个研究方向的发展水平不同,系统性理论研究有待加强;与企业物流成本、模式相关的研究以及基于供应链视角的研究进展较好。基于战略和能力的企业物流研究领域内成果不多,系统性的企业物流能力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对于企业物流能力的综合性、系统性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2/view-383906.htm
  关键词:企业物流;研究现状;综述
  中图分类号:270.7 文献标识码:A
  
  企业物流作为物流运作的基本单位。是社会物流的基础,企业物流水平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我国物流整体水平的提高,也会促进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企业物流的进步有利于供应链管理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 (崔介何,2007) 。
  2006-2008年,企业物流研究文献在核心及以上层次期刊发表近四百篇。通过的查阅和分析,在略去内容简单或内容极少的文献之后,对企业物流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企业物流研究在多个层面多个领域展开,文献检索发现研究视角主集中于四个方面:物流成本、物流模式、供应链管理、战略和能力。
  
  一、基于物流成本的企业物流研究
  
  企业物流成本研究主要包括成本控制和控制方法两个方面,成果分散于各个学科和专业领域,。
  张国庆(2007)认为,我国学者对物流成本的研究宏观层面较多,企业层面较少,企业在物流领域的高成本与低效率的矛盾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企业在如何降低物流成本方面找不到合适的技术和方法。宋华(2007)提出高效的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体系建立的关键要素是:良好的作业成本管理意识、科学多角度透明的核算报告体系以及跨功能、面向流程的团队。苏洁(2007)提出加强物流技术的网络化、信息化、电子化建设,加强库存成本管理等措施能够实现控制物流成本。李丽清(2007)指出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必须采取联合优化战略,把局部成本控制措施与综合成本控制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一个联合优化的整体,促使企业物流成本趋向最小化。舒莲枝(2007)指出可以利用作业成本核算(ABC)提供的信息,面向企业全流程进行系统化、动态化的成本控制,通过作业流程的改善,使企业物流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使企业、客户获得双赢。孙庆峰(2006)提出企业物流成本系统化控制模式,认为可以在优化企业物流系统的基础上,创建物流成本控制系统,实现企业物流成本的系统化控制和物流系统的集成化管理。
  其他研究者还有于成学,姜昌华(2007)、武春友(2007),章华明(2007)蹇令香(2006)等。
  由于物流成本管理复杂性以及影响因素的多样性,研究者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研究,从文献分析来看,目前的研究仍然缺乏对企业物流能力体系的把握,使物流成本控制仍然以孤立的方式运作。
  
  二、基于战略和能力的企业物流研究
  
  持这类观点的研究者认为物流通过影响企业的能力而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应该从战略高度和企业能力的角度对物流加以把握。
  张宇航(2007)指出企业物流战略作为重要的职能战略之一,必须与企业的竞争战略相吻合。俞海宏(2007)指出物流作为一种企业战略模式在帮助企业获取优势地位、巩固市场份额、降低成本、增加消费者剩余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获得更大竞争优势。
  申文(2006)认为,把物流开发成为一种核心竞争能力、使物流能力适应总体战略定位是物流能力管理的根本目的。物流作为一种能力在企业内部进行定位,当物流作业被高度一体化并定位成核心竞争能力,能够对战略优势起到基础作用。袁嘉良(2006)认为企业物流是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物流发展必须通过信息化、标准化,构筑一体化物流战略实现其现代化。周剑,王丽萍(2006)认为企业必须把物流转化为自身的优势,使其能有效与内部资源进行互补。这就要求企业掌握运用这些资源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唐少麟(2006)认为现代物流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姜华、陈功玉(2006)对企业竞争力本质、内涵、构成进行探讨,认为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经营中具有重要作用,物流的效益和效率是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张光明(2006)通过对物流能力和物流绩效的界定以及物流能力与物流绩效评价的分析提出了物流能力与物流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为改善物流能力、提高物流绩效和供应链管理水平提供了对策。
  基于战略和能力的企业物流研究目前正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对企业物流能力进行系统性研究、对企业物流能力的战略性规划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仍然不多。
  
  三、基于物流模式的企业物流研究
  
  主要研究集中在两个领域:模式选择、第三方物流管理。
  徐杰(2007)提出以物流资源的开放使用为基础的物流组织创新模式,即物流服务提供方根据用户的要求,在物流组织网络平台上整合资源,按需提供最优的服务,以克服传统物流服务模式的局限。刘联辉(2006)指出“作业功能外包+系统管理自营”的混合物流模式.应该是企业今后物流发展的主营模式。何燕,朱小燕(2006)指出企业物流模式的发展符合“双边规制”的特征,所有物流发展模式中以联合方式进行的物流业务模式最具潜力,“双边规制”是现实条件下较为有效的企业物流模式。
  企业物流模式的选择作为企业战略决策而为企业和研究者所重视,这一类研究对于物流的自营或外包关注较多,研究成果丰硕,对于企业物流能力这一物流模式选择的直接目标较少关注,因而导致模式选择研究很多时候回避了企业物流能力形成这一关键问题。
  其他研究者还有王瑞卿(2007)、于书凤(2007)蒋有凌,陈盈,杨家其(2006)张华芹(2006)、陶君成(2006)、周筱莲(2006)等人。
  
  四、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物流研究
  
  马士华,陈铁巍(2007)按照要素性质分类的方法,构建了供应链物流服务能力的要素体系,提出了一种面向客户满意的供应链物流服务能力的基础评价方法。孙衍林(2007)指出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通过信息共享和集成运作使供应链各个环节实现无缝连接,提高供应链的敏捷性和适应性。梁金萍(2007)认为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精髓是实现信息化,通过信息化来实现整个供应链的系统优化及其各个环节之间高效率的信息交换,达到成本最低、服务最好的目标。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是建设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素质、优化企业资源管理、搞好科学决策的重要途径。资道根(2007)认为我国供应链物流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包括库存积压、呆滞物料占供应链的成本过高等。对如何降低库存、提高供应链效率提出了相关建议。马士华、申文(2006)研究了供应链环境下物流运作能力的诊断问题,应用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建立了基于快速响应的供应链物流运作能力评估模型。
  在企业物流研究中,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研究的着眼点一般在物流环节或是供应链体系的某一功能,对于企业物流能力的关注不足,因而不能不说存在一定局限。其他研究者还有刘宗汉,姚冠新,安顺发(2006)、安进(2006)、陈雅萍(2006)等人。
  综上所述,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国企业物流研究正逐渐深入,各个研究方向的发展水平不同;具体应用领域研究发展较好,系统性理论研究有待加强。
  (2)与企业物流成本、模式相关的研究以及基于供应链视角的研究成果较多、系统性较强。基于战略和能力的企业物流研究成果不多、系统性不足,对于企业物流能力的综合性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3)系统性的企业物流能力研究尚有待深入,系统性的企业物流能力理论尚未形成。
  作者单位:王宇西南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攀枝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崔介何.物流研究应高度重视企业物流[J].中国流通经济,2007,(4):25-28.
  [2]张国庆,叶民强,刘龙青.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7,(8):195-197.
  [3]宋华.物流成本管理体系及其效率―一个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07,(5):61-6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