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从2005年7月汇改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已近6%,但从2006年国家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来看,中国对外贸易顺差还在扩大。虽然人民币低估一直被许多境外人士认定为巨额顺差形成的重要原因,但鉴于实际情况我们应重新考虑汇率变动与贸易收支间的关系。本文拟从理论分析角度得出结论:汇率的改变对贸易的作用是有限的。我们不应将目光长久停留在汇率对贸易的作用上,而应抓住机遇,优化产业结构,改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关键词] 贸易顺差 人民币汇率 价格传导效应
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延续了2002年以来快速增长的趋势,全年进出口总额达176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8%。这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增速连续5年保持在20%以上。其中出口9691亿美元,增长27%,进口7916亿美元,增长20%,顺差规模高达177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756亿美元。
人民币的低估一直被许多境外人士认定为巨额顺差形成的重要因素。虽然从2005年7月汇改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已接近6%,但由于贸易顺差持续扩大,许多境外人士仍然认为人民币汇率被低估,这无疑增加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压力下的贸易摩擦不断,许多发达国家不断违反WTO规则和自由贸易精神,制造和滥用多种不合理的贸易壁垒,保护主义滋生。那么人民币升值是否会改善中国对外贸易的巨额顺差呢?从理论上讲,汇率主要通过价格传导效应影响贸易收支,包括长期和短期的。
一、短期范围内,人民币汇率的改变对中国贸易的影响
汇率主要是通过价格竞争机制来影响国际贸易收支。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即不考虑运输费用和贸易壁垒,根据一物一价法则,以同一种货币表示的同一商品在不同国家的价格应是相同的,此时,汇率的改变通过价格对贸易的作用是完全的,这也是多数人坚持汇率对贸易有强作用的理论源泉,但现实中的国际贸易市场远不是完全竞争的,而是个受国际产业组织结构、消费者偏好、政府行为等多种因素影响的不完全竞争市场。在这种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影响上述价格传导机制的因素有很多,导致在不同的时间范围它的传导效果差异很大。
在短期范围内,有些因素的可变动性很小,如进口厂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而有些因素却不受时间范围限制,具有多变性,如与生产成本有关的投入要素的来源等。这些因素在短期人民币汇率改变下,对贸易的影响有多大呢?
外国进口商的讨价还价能力主要体现在对价格的制定上。若进口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很强,无论对方货币是升值还是贬值,他都会尽可能压低价格,提高自己的价格竞争力,从而大大削弱出口国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效果。反之,当进口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很弱时,出口国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效果就比较大。中国几个大的贸易伙伴,包括美国、欧盟、日本等,这些国家的进口商都有很强的讨价还价能力,因此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效果很有限。
与生产成本有关的投入要素的来源主要是指在出口商品时,有关的原材料或中间品主要是来源于国内还是国外。就一般而言,出口产品所使用原材料或中间品完全由本国提供时,出口产品的价格(以需求国货币计价)变动比率与汇率的变动比率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汇率变动的效果将完全作用于出口产品的国外市场价格;当该生产原料或中间品部分来自国外时,汇率变动在对出口产品价格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对其进口原材料的价格产生同样的影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汇率变动的贸易效果与进口原材料或中间品在出口生产中所占比重的高低有关,若该比重越大,汇率变动的作用效果就越小;反之,汇率变动的作用效果就越大。在中国的对外贸易在中,有50%左右的是加工贸易,这种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贸易形式使得人民币汇率的改变无法产生很大的贸易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