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2008年初的日本“毒饺子”事件引发了中国的食品安全危机,使中国的食品安全威胁论再度升级。中国政府展开的危机公关对此次危机的最终解决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此次事件的研究探讨如何进行危机公关。
[关键词] “毒饺子”事件 危机公关
一、“毒饺子”事件回放
2008年1月30日,日本媒体称日本有一家庭三口人食用中国河北天洋食品厂的冷冻饺子后,出现食物中毒症状,经日本警方调查,系有机磷类药物甲胺磷可溶性液中毒,警方认为该药物可能在生产过程中混入饺子。事件一出,在日本一片哗然,相关官员在记者会上呼吁日本民众:暂时不要进食相关食品。日本零售企业也纷纷暂停出售中国食品。
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1月31日发表声明:对中国冷冻饺子中毒问题非常重视,为了详细了解事态状况,将与日方相关机构共同进行调查,并责令即日起停止一切相关企业产品输入。中国公安部门也开始调查,并希望日方提供相关产品信息。同日国家质检总局食品安全局长王大宁紧急召开记者见面会,声明去年10月份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天洋食品工厂制造的制品样品的检查结果未发现有机磷杀虫剂。并于2月3日派遣由专家调查团,赴日协助调查。日本调查团也于2月4日奔赴中国,开始对天洋食品厂的调查。
最终,在中国政府等多方努力下,毒饺子事件最终尘埃落定,日本查出的毒饺子主要是超市内用于防虫的敌敌畏药剂飞散后,附着在商品上造成的。天洋食品厂最终也摘下了“生产毒饺子”的帽子。
二、中国政府对食品公关危机的处理措施
中国的食品安全在国内外屡亮红灯,此次以日本三口之家吃饺子中毒为切入点,各大媒体纷纷炒作,口诛笔伐。中国的食品安全威胁论再度升级,不但河北天洋食品厂被媒体、消费者封杀,整个中国饺子行业遭遇风霜,个体危机已经演化为行业危机甚至中国制造危机。
对此,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公关危机处理措施,对危机事件进行的快速处理起到了良好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及时做出回应和声明,组建危机评估和危机控制小组
危机一旦爆发,往往会给社会组织造成措手不及的被动局面并引起公众和新闻媒体关注,此时如果组织反应迟钝,不能迅速查明真相,就会造成危机传播中的信息真空,公众就会用想象来填满所有的疑问,从而导致各种“小道消息”的流传,给社会组织带来更大的被动。因此,当危机一旦发生,应及时做出反应,在第一时间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化被动为主动,将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争取让事态向好的方向发展。
2.快速开始调查工作,对外宣布危机处理的进一步措施
危机发生后首先要认清局势,紧接着要采取积极得力的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危机事件的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危机的发生是一个加速的连锁反应过程,务必在第一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使受害方及社会有关方面感到满意,对组织方采取的措施表示理解和赞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