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93|回复: 0

2018关于中国-东盟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安全框架的思考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6 09:5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双方的战略互信程度不高及 安全框架的安排缺失。从中国-东盟自贸区进程中的问题出发,探讨中国-东盟安全架构 缺失的原因,分析双方经济、安全互动对东亚一体化的战略意义,并对双方未来经济、安全 协调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国;东盟;经济发展;安全框架;东亚安全
  Abstract: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ino-ASEAN fre e trade zone. However, problems have appeared due to lack of mutual trust in str ategy and the deficiency of the security framework.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p 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ino-ASEAN trade zone, discusses the causes for th e loss of the Sino-ASEAN security framework, analyzes the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the bi-lateral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security to the East Asian integratio n, and proposes advice on the concord development of the Sino-ASEAN economy and security.
  Key words: China; ASEAN; economic development; security framewor k; security of East Asia
  回顾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15年来双方从对抗怀疑走向对话合作,逐渐在许多领域形 成共识、加强合作,尤其在经贸往来上,取得了显著成就。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 克服困难,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并向受危机影响的东盟国家提供援助,这成为中国—东盟关 系中的重要转折点。东盟开始认识并确信:日益增强的中国经济对东南亚至关重要,中国愿 意在关键时刻向东盟伸出援助之手。2001年,双方领导人将农业、信息产业、人力资源开发 、相互投资和湄公河流域开发确定为新世纪初五大重点合作领域。同年,中国提出在10年内 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设想。双方于2002年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 议》,确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7年1月14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出席了在菲律宾宿务召开的东盟领导人会议,发表了题为《共同谱写中国-东盟关系的新篇 章》的重要讲话,同时正式签署了中国和东盟组织的“中国-东盟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 》”。《服贸协议》的签署,标志着我国与东盟的合作关系进入了全新的领域,是双边经贸 合作的一个里程碑。然而,“中国威胁论”在东南亚地区有一定市场,无论过去、现在、还 是将来,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并非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双方的主要问题就是双方的战略互 信以及安全框架的安排。本文从中国-东盟自贸区进程中的问题出发,探讨中国东盟安全架 构缺失的原因,分析双方经济安全互动对东亚一体化的战略意义,并对双方未来经济安全协 调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进程中安全架构缺失的问题
  
  自2002年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合作发 展迅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贸易、投资和服务三个领域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中国和东盟互为第四大贸易伙伴,从2005年7月到2006年7月, 中国和东盟贸易额达到1430多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2%。而最新呈现的趋势则是双边的服务 贸易增长强劲,在服务业投资、工程承包、劳务合作等领域,东盟都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服务 贸易出口市场。与此同时,东盟在海运、航空运输、金融服务、建筑工程服务等领域的对华 投资合作,也已成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以来,双方投资快速增长的 态势更加明显。东盟已累计对华投资近400亿美元,而中国对东盟的投资增长有可能超过60 %的年均增长速度。日渐活跃的贸易与投资引领双方在旅游、金融、物流、会展等服务领域 的合作驶入“快车道”,成为拉动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第三驾马车”。服务贸易领域也给 彼此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可以说服务贸易已经成为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 和强大动力。但安全架构的缺失,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显得“一条腿长一 条腿短”,即经济互动的腿长,安全互信的腿短。
  1.中国-东盟关系发展中的安全困惑
  从总体上看,自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和建立自贸区开始,双方经贸关系一直在健康 全面地发展,相互投资带动货物贸易,货物贸易促进服务贸易,服务贸易拓宽投资领域,这 一良性循环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2010年如期建成将产生巨大的支撑作用和推动作用。
  然而,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进程中也存在安全架构缺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政治互信 和海洋权益的争端上。如果对这些问题不予重视或长期延宕得不到解决,必将对双方经贸关 系发展造成障碍,这对东亚一体化的长期发展目标也是不利的。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经济 -安全”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即经济合作发展迅速,安全合作停滞不前。中国-东盟面临的 “经济-安全”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也是东南亚安全状况的一个缩影。
  在东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多边安全架构问题被各国有意或无意的搁置。但安全问 题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反而一直困扰着整个地区。当前,除了经贸往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外 ,还必须面对来自亚洲大环境的安全压力。东亚面临的安全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 是冷战时期遗留下来的安全问题。冷战 时期建立起来的一些双边或多边军事联盟形成的战略思维,造成政治上的相互猜疑和不信任 感,美日安保条约对东盟国家的影响,以及“中国威胁论”的心理成分,都对中国-东盟自 由贸易区的建设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二是冷战后日渐突出的民族、宗教、领土争端问题。 由于各种复杂的历史与现实的原因,有的民族、宗教之间关系紧张。部分亚洲国家间领土划 分问题长期未能合理解决。近年来海域划界,海岛归属、海洋权益等方面的争端有尖锐化之 势。特别是南海权益的争端牵涉到越南、文莱、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中国等数个国家 ,虽然在“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下,经贸往来没有受到影响,但安全架构的缺失不 可能使主权争议搁置下来,必然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显现出“一条腿长一条腿短 ”,呈现出“跛脚鸭”现象,甚至带来安全隐患;三是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与民族分裂 主义造成的安全问题。在国际战略格局严重失衡的大背景下,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 与民族分裂主义日益抬头,活动猖獗,必然影响东盟国家和东南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四是 信息安全、能源安全、金融安全、环境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问题,需要各国进行合作。在多极 化国际背景下,各国安全与地区安全、国际安全交织在一起,传统安全因素与非传统安全因 素交织在一起,必然要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带来复杂的影响;五是外部势力对亚 洲的军事介入与军事存在所带来的安全问题。美国通过反恐,军事上正在重新回到东南亚。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的主要障碍,美国的单边主义和处理国际问 题的双重标准,也必然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投下极其微妙的阴影。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中,中国和东盟各国都不能回避安全架构的问题。在经济 获得增长的同时,要明确安全架构在区域一体化与贸易自由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更要明确存 在的安全隐患,这直接关系到各国以及整个地区的繁荣稳定。
  2.安全架构缺失的原因分析
  中国-东盟安全架构缺失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东盟安全共同体建构的缺陷。2003年10月,东盟在第九次首脑会议上宣布将在2020 年前全面建成“东盟安全共同体、东盟经济共同体和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建立安全共 同体,表明了东盟各国推动一体化进程在政治和安全领域向更高层次合作的意愿。但 可以看出,东盟当前的安全框架建构基本是局限于东盟成员国内部,与周边国家的安全合 作则明显滞后。
  二是亚洲地区安全机制的不健全。这在当今世界的几个大洲中是绝无仅有的。虽然近年 来亚洲的安全合作发展较快,但尚未形成多边同构、大国协调及集体安全机制。当前亚洲安 全机制的三个轨道外交,包括官方层次的东盟地区论坛(ASEAN REGIONAL FORUM-ARF), 半官方层次的香格里拉对话(Shangri-La Dialogue—SLD)和非官方层次的亚太安全合作理 事会(CSCAP),都是在西方国家主导下建立的泛亚太多边对话机制。这些泛亚太合作安全机 制,由于主导国家是非亚洲国家,地区涵盖了亚洲及环太平洋各国,缺乏制度保障,不能有 效进行危机管理。同时,东亚地区性大国主导权的缺失,也使泛亚太安全机制不能有针对性 地、有效地解决亚洲自身的安全问题。
  
  三是世界形势对亚洲安全的影响。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作为超 级大国的美国,以遏制中国发展为目的,拉拢亚洲其他国家,增加在亚洲的军事存在。一些 亚洲国家也希望美国保持在亚洲的军事存在,通过美国的主导作用,形成亚洲的均势。自“ 911”事件以来,美国大力加强在亚洲的军事存在(特别是在中亚和东南亚),希望以美日 双边军事同盟为支柱,建立所谓“亚洲的北约”。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大国关系中,扮演了牵 制东亚区域性大国充当领导者的战略角色。同时,美国利用其在全世界范围内强大的影响力 ,积极加入亚太地区各种合作机制并竭力充当机制的主导者。这直接制约了亚洲安全框架的 建构。特别是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部署调整到位后,关岛已成为美军太平洋的战略中 枢和情报、监视、侦察、打击中心。这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安全”架构的构建 具有压抑作用。
  四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构在陆地战略区和海洋战略区的结合部,各国安全利益差 异性较大,协调困难。中国安全战略的重点在“台海问题”上,东盟国家正是利用这个问题 拿捏中国。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已正式启动。届时,“将创造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 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和的经济区。按人口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是世界 上 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从经济规模上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发展中国家间的最大的自由 贸易区”外经贸部计财司:《中国与东盟外经贸统计资料》(2002年),第6~7 页。。但经济上的互补性代替不了安全问题上的相互信任和支持。中国不仅要面对 “10+1”、“10+2”、“10+3”的大架构,还必须面对东盟国家各国的民族主义问题。有的 国家在安全利益上本身就与中国存在着矛盾和摩擦。因此,建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 经济-安全”架构就比较困难,只能“先经济、后安全”,随着经贸架构的完善而逐步解决 安全架构的问题。
  
  二、建立经济发展与安全框架建构的互动关系
  
  历史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社会的进步需要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需要安全的环 境,经济发展的成果需要安全的保障,因而构建安全框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就显得尤为 重要。其互动关系表现为“互为需求、相互促进”的关系。
  1.欧洲经验对东亚的启示
  两次世界大战给20世纪的欧洲历史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这两次世界大战中,欧洲各国 之间在政治上的敌对状态不断升级,最后以经济接近崩溃而告终。在这种条件下,重新获得 安全稳定和经济繁荣是战后欧洲各国政府最重要的目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安全被等 同于削弱敌对国家、裁减军备以及制造均势,而经济利益则主要通过从战败国家那里获得赔 偿而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当世界处于冷战阶段以实力维护国家安全之时,以法德两 国和解为契机,欧洲国家之间相互敌对的实力政策被一种制度化的和平共存的政策所取代, 其特点是:经济上的相互合作、彼此开放市场并且致力于建立共同的安全框架。
  1951年,欧洲煤钢联营在法德的倡导下成立,这是欧洲各国家维护本国安全,寻找共同 利益的第一步。煤钢联营促进了欧洲经济重工业部门之间的合作,并逐步在其他的经济领域 展开更加广泛的合作,建立了欧共体。参与经济合作的各国之间的和平,则来源于国家间就 安全问题建构的安全框架,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主要用于对付华沙条约组织。冷战结束后,华 沙条约组织解体,欧共体迅速发展为欧盟,促进了欧洲一体化。北约东扩,不断加强安全合 作,并将共同安全政策作为欧盟建设的第二支柱。这种通过经济上的合作,形成相互依赖, 同时建立共同安全框架,来维护取得的经济成就的做法,经过欧洲一体化近50多年的实践 检验,证明了其可行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