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19|回复: 0

2018国际劳务合作的情况分析及办法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5 17: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要:本文通过比较中、日、韩三国劳动力市场各自不同的特点,指出进一步开展三国劳务合作的利益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描述了三国劳务合作的现状,针对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阐述。最后就进一步开展合作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国际劳务合作;优势互补;劳务输出
  一、变迁中的中、日、韩劳动力市场
  中国、日本、韩国在资源、资金、技术上的差异和已形成的多层次经济结构,使双边和多边劳务合作前景广阔。在劳务输出方面,中国具备以下优势:
  (1)劳动力价格相对于别国而言,占有一定的优势。据《世界银行》,2000年统计,19951999年,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为729美元,而日本为31687美元,韩国为10743美元,分别为中国的43.5倍和14.7倍。在劳动力供求关系以及劳动力的技术熟练程度一定的情况下,劳务价格的差异是劳动力国际间流动的核心因素。
  (2)中国34岁以下的劳动力占53%,而日本占不到40%。年轻人接受的教育相对较新且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3)在劳务人数不断增多的同时,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的行业和服务领域也日益多样化。
  日本是东亚劳务输入历史最长的国家,1988年进入自身劳动力供给不足时代。按照日本政府的统计,要想使日本经济增长保持在4%左右,每年就需补充1%的劳动力。目前日本的就业人数约为6000万,那么每年需补充60万个劳动力。但是日本国内劳动人口接近于零增长,这意味着日本正面临着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劳动力缺口。据日本预测,日本2000年的劳动力缺口为260万,20lO年将达到910万。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70%左右的企业人手不足,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劳动力严重不足。据《东京商工》1990年1月发表的数据表明,1989年由于劳动力不足而倒闭的企业有242家,占日本倒闭企业总数的3.34%。造成日本劳动力短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日本人口自然增长率偏低,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
  (2)经济结构的调整加速了劳动力供求矛盾。建筑业、汽车、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扩张,都使得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膨胀。随着日本经济服务化的程度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服务的个性化与多样化和家政服务的社会化及普及化的提高,涌现出大量新的就业机会。
  (3)就业观念的转变。随着日本生活水平的提高,本国人追求那些高工资、高待遇、工作环境好的工作,使得建筑、冶金、机械、饮食等制造业严重缺劳力。
  韩国在20世纪60年代还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失业和就业不足状况遍布全国。从那时起韩国开始向外输出劳务,一度成为亚洲较大的劳务输出国,高峰时期1981年在海外的劳工人数高达20多万。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韩国当时长期的国际收支困难,增加国民收入,促进了经济恢复和发展。随着韩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工人的就业观念出现转变,并从一个劳务输出国逐渐转变为一个劳务输入国。近年韩国劳动力缺员55万人,大企业凭借其优厚的条件,从中小企业挖走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使中小企业缺员现象尤为严重。截至1999年4月,韩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劳动力平均短缺率达到4.0%,缺少3040万劳动力。
  二、中、日、韩三国劳务合作的现状
  1.中国与日本劳务合作现状。日本政府尽管在政策法规上对外来劳务的输入做了各种各样的限制与规定,但劳动力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日本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日本政府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修改原移民控制法和难民法以及有关劳工输入的政策法规。日本法律规定禁止企业雇用外籍劳工,劳动力市场尚未开放,日本政府不得不采取以引进外籍研修生的变通办法来缓解本国劳动力供给短缺。中日研修工作始于1979年,1992年后发展迅速,中国的研修生人数自1995年以来每年以30%的高速度增长,截至1999年7月,中国累计对日签订研修生合同8320份,派出研修人员近11万人。目前日本接受外国劳工的政策是只接受具有专业技术、技能和知识的外国人,原则上不允许没有技能的外国工人到日本就业。日本可供接收的工种有220多个,我国的研修生主要集中在建筑、市政施工、纺织加工、软件设计、中医药、服务等第二三产业。同时日本有544万公顷可耕土地,而农业人口只有882万,再加上特有的兼业农户(星期天农民)数量不断增多,第一产业也严重缺员。为此,日本政府开拓了农、林、渔研修市场,并进一步修改政策法规,扩大研修生的专业范围。2000年18月我国就与日本先后签订了研修合同527份,合同金额达1.6亿美元。
  2.中国与韩国劳务合作现状。韩国每年都有大量的海外承包工程项目,高峰时期,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际承包商。中国为这些承包工程提供了上万名的技术人员、工程师及其他劳务人员,积极开拓了与韩国的第三国劳务合作。为了保证国内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韩国政府为缓解劳动力紧张局面,以研修生的名义从亚洲国家招募劳动人员,从1994年起,由中小企业协同配合及中央会统一负责对外招募研修生工作。这一渠道组织性强、信誉高,已是目前中韩两国研修合作的主要渠道。截至1999年底,我国与韩国签订劳务合同总额为14.46亿美元。韩国在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中合同数额继新加坡、美国、日本之后排第四位,营业额继新加坡、日本、香港特区、美国之后排第五位。
  3.参加三国劳务合作给中国带来的利益。无论是作为劳务输出国的中国,还是劳务输入国的日本、韩国都从中获益匪浅。就中国而言:(1)大规模的劳务输出有助于减缓本国的就业压力,为失业人员提供部分就业机会。(2)劳务输出获得的外汇收入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不平衡的贸易结构。(3)劳务输出有利于我国学习掌握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的研修生在日本、韩国的工作实践中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回国后运用于经济建设,推动了本国技术和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日本、韩国而言,其益处也是不言而喻的。旅日、旅韩的中国研修生不仅满足了日本、韩国因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还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东道国经济的增长。当然,劳务合作并不单单只有好处,同样也会给输出国造成人才外流、物价上涨的不利影响,以及给输入国带来资金外流、社会动荡的负面作用。但就目前三国劳务合作的规模和自身经济的发展状况来看,负面影响只是暂时的和微不足道的。
  三、中、日、韩劳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中国国际劳务输出总量偏低,规模偏小。2000年,我国在外劳务人数为40万左右,仅占世界劳务市场总量的不足1%,全国总人口的千分之四。累计劳务收入仅有200亿美元左右。这与我国自身劳务输出潜力不符,且与亚洲其他主要劳务输出国的输出规模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远远落后于巴基斯坦、印度等国。1999年,我国在日本的研修生仅为32874人,在日本合法外籍劳务人数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与日本劳动力缺口的需要更是相差甚远,我国的劳动力输出水平亟待提高。
  2.日本、韩国合法研修生与非法劳务并存现象严重。日本、韩国劳动力市场需要大量的外籍劳工,但日本、韩国两国政府通过各种政策法规来限制外籍劳工人境,两国劳动力市场的大门还远远没有敞开。在雇用不到足够的合法劳工的情况下,企业不得不非法雇用外籍劳工。1999年日本登记的外来劳工为151万人,其中非法入境者就有27万,他们不但给企业带来麻烦,也给社会造成负担。目前,在韩国非法打工的中国人与其他国家的非法滞留者一起构成了韩国的非法劳务市场,占韩国外籍劳工人数的64.1%。韩政府人士称,导入雇用许可制度代替研修生制度将使外籍劳工的人权得到充分保障,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外籍劳工的非法滞留。
  3.中国向日、韩劳务输出渠道狭窄、方式单一。我国向日、韩劳务输出主要是通过官方渠道,即由政府部门及享有劳务外派权的国有公司垄断,以研修生的名义输出劳务。虽然这一渠道管理规范,可靠性高,但在东道国的市场准入方面往往受到名额和指标的限制。日本、韩国引进研修生主要是面向国内的中小企业,由于缺员的中小企业数量很多,每个研修专业需要的人又很少,因而形成了研修生市场点多面广的局面。而我国缺乏灵活、分散的民间组织的参与和补充,难以适应这种小规模、大范围的研修生市场,远比民间个人劳务输出渠道占总渠道95.4%的菲律宾和占99.1%的泰国缺乏竞争力。
  4.中国对外劳务合作的信息十分缺乏。我国劳务输出至今还未建立一个搜集、传递国际劳务信息的网络,没有统一的信息处理机构,劳务信息极为匮乏。目前,既不能随时了解国内剩余劳动力的供给情况,又不能及时掌握国外紧缺的劳动力需求,对东道国的政策导向、商情也不够了解,这种信息障碍势必影响我国劳务输出的发展。
  四、进一步开展中、日、韩劳务合作的对策建议
  1.全方位开拓劳务输出渠道,扩大劳务输出规模。(1)充分调动官、民、私三方面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以国家授权的劳务输出机构为主渠道的基础上,发挥民间渠道灵活多样、拾遗补缺的优势。(2)通过与日方、韩方建立合资企业形式派遣研修生,以绕过两国限制劳工输入的政策壁垒。(3)开拓与日本、韩国的第三国劳务合作渠道。目前日本、韩国的大企业和综合商社在第三国的合作及承包项目很多,与它们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便于我们参与其在海外承建项目的劳务合作。
  2.丰富劳务信息,建立健全国内外劳务信息网络。(1)要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尽快建立统一、高效的国际、国内劳务信息网络,及时做好信息的搜集、筛选、整理、传递、发布以及反馈工作。(2)政府应加强对信息的预测和监控,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实效性,以消除信息的不对称现象。(3)建立国内劳务输出后备人员的人才库,必要时由国家统一调用。
  3.提高劳务人员素质,改善劳务输出结构。我国的劳务输出人数远远超出某些发达国家,但创汇额却很低,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智力型劳务输出太少,其外汇收入仅占劳务总合同额的5%。因此在巩固我国优势项目普通劳务输出的同时,加大力度引导我国劳务输出向高层次发展。
  4.在国际劳务市场上,发挥中、日、韩三国的联合互补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目前中、日、韩三国的劳务合作还停留在双边合作的基础上,我们应当从双边入手,逐步过渡到三边合作,发挥强强联合、强弱联合的互补优势,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域辽阔,有着丰富的能源和森林资源,而它在开发过程中面临着劳动力不足和资金技术缺乏的严重困难。如果将中、日、韩三国的优势联合起来,在国际劳务市场上将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远东及西伯利亚的全面开发也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设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