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大学课后答案
毕业设计
高中课后答案
初中课后答案
小学课后答案
赞助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物理答案
英语答案
高数答案
线性代数
本版
帖子
答案家
»
论坛
›
毕业设计
›
经济|金融|营销|管理|电子商务
›
2018流通产业的宏观经济功能研究的问题和策略分析
返回列表
查看:
184
|
回复:
0
2018流通产业的宏观经济功能研究的问题和策略分析
[复制链接]
3778223
3778223
当前离线
积分
41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积分
41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7-15 16: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就是将更多的经济体纳入全球商品流通网络的过程。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逐步加快、全球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流通产业尤其是跨国零售业在经济全球化中的重要性逐步凸显,具体表现为:(1)以沃尔玛为代表的跨国零售业在全球500强的地位不断攀升。从2001年到2011年的11年间,除了2001年、2006年、2009年,沃尔玛在全球500强中一直位居第一,其营业收入从2001年的1932.95亿美元迅速增加到2011年的4218.49亿美元。①(2)全球零售业正将越来越多的经济体纳入到国际商品交换网络。截至2010年4月,沃尔玛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15个国家开设了8445家商店,其中在美国4364家,在其他14个国家开设了4081家商店(其中在中国开设的商店有337家)②。据估计,沃尔玛全球供应商的80%位于中国,沃尔玛的70%的产品在中国制造(Goodman与Pan,2004)[1],沃尔玛从中国进口的消费品已占美国从中国消费品进口总量的15%(Basker和Pham 2008)[2]。由此可见,沃尔玛全球战略的实施,不仅带动了更多的美国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推动了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同时将其他国家生产的产品带入国际市场进行交换,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换句话说,正是由于流通的引导,全球化才得以顺利发展[3]。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以沃尔玛为代表的国际零售企业正在对全球经济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国内外学术界,对以零售业为代表的流通产业与宏观经济之间关系的系统性研究并不多见。与其他服务业相比,流通产业既具有生产性服务业特征,同时也具有生活性服务业特征。无论将流通产业视为生产性服务业还是生活性服务业,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没有流通的全面发展,就没有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3]。基于此,本文尝试对流通产业与一国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进而为大力发展流通产业,让流通产业更好地服务于宏观经济、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二、文献回顾
从国内外已有文献来看,对流通产业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层面展开。
(一)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总量的关系
1.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功能表述。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源自于对流通产业的功能表述。目前国内外对流通功能的表述分为两种,一种是从微观角度即从企业经营层面展开,另一种则是从社会经济视角即宏观经济角度展开。最早从微观角度对流通功能进行系统表述的是美国学者Shaw(1912)。Shaw(1912)认为,作为微观经济组织的流通企业在风险分担、货物运输、经营融资、销售、商品集中和品种搭配以及再销售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4]。向井鹿松(1928)、McCarthy(1950)、谷口吉彦(1935)、铃木保良(1967)、久保村隆佑(1974)、田岛义博(1980)也对此进行研究,并给出了不同的表述。比如,McCarthy(1950)认为,流通产业的核心功能在于通过接触,探索和了解潜在的销售者和潜在购买者,并促使异质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实现有效的结合[5]。以上表述尽管不尽相同,但都没有超越Shaw(1912)的基本观点。随着博弈论等学科知识的兴起,不少学者将博弈论、信息经济学运用到流通经济领域,对流通产业的微观功能及其机理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比如Rubinstein和Wolinsky(1987)、Rauch和Trindade(2002)、Ahn等(2010)对流通商便于买者和卖者之间的相互匹配功能展开了研究;Biglaiser(1993)、Spulber(1996)则认为流通商由于具有对所交换的商品品质提供担保的功能,从而有利于削弱交易中的逆向选择。这些研究为流通产业的微观功能提供了比较好的解释。
以Weld(1917)、Cherington(1920)、Clark(1922)、McCarthy(1978)、纪宝成等(1993)、徐从才(2006)等为代表的学者则主要从宏观角度对流通产业的经济功能进行研究。纪宝成等(1993)提出,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是流通产业的重要功能,商品流通最核心或者说本质的功能就在于市场实现[6]。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越高,流通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徐从才,2006)、促进社会分工(柳思维等,2003,2007;裴长洪,2010;宋则等,2010)、促进社会就业(王晓东等,2010)、推动制造业结构调整(李宏,2007;庄尚文等,2008;赵霞,2010)以及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徐从才等,2008)、保障国民经济顺利运行(李海舰,2003;茅于轼,2005)等方面的作用就越明显。因此,要高度重视流通产业的发展,并突出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所有行业中的地位。以刘国光(1999)、晏维龙等(2004)、刘向东等(2009)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应该赋予流通产业以先导产业的地位。冉净斐等(1999)则提出将流通产业视为战略产业的观点。黄国雄(2005)为代表的学者则提出将流通产业作为基础产业发展的基本论断。
2.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总量的理论模型。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上述研究认为应该从战略产业、基础产业、先导产业等高度发展流通产业,但是所有这些研究均基于定性描述,所给出的流通产业的地位属于静态观点,并不能很好地回答流通产业自身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总量走向之间的关系。从国外研究来看,对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总量的关系研究,主要通过刻画流通产业提供的流通服务来实现。事实上,流通产业和其他服务业一样,主要是通过流通服务的有效供给来为整个国民经济服务。比如,Betancourt和Gautschi(1993)的研究表明,零售部门的经济功能在于给消费者提供分销服务。或者说零售部门在零售时伴随着消费者购买明确的产品,零售商提供了隐含的产出,这些隐含的产出就是流通服务[7]。
关于流通服务的属性,代表性观点有两种。第一种观点以Panagariya(1988)为代表,认为流通产业和其他服务业一样,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特点[8]。第二种观点则以Anderson和Betancourt(2002)等为代表,认为流通服务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Anderson和Betancourt(2002)将消费者购买的总数量Q定义为交易数量h与交易的平均规模q之积,随着交易数量的增加,如果成本上升速度超过了交易的平均规模,则随着店铺规模增加就产生了规模经济[9]。如果商品的分类品种更广而且分类更细化的话,规模经济更显著。Anderson等(2002)关于流通服务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观点,获得Ofer(1973)、Oi(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