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9|回复: 0

2018中国对外贸易空间集聚效应的应对策略分析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5 16: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各省份、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国内学者魏后凯(1994)、杨开忠(1994)、林毅夫等(1998)分别运用不同的方法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形成原因、内在机理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对外贸易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有关研究也表明,各地区间对外贸易水平的差异是导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李斌和陈开军,2007),但是,国内学者对于我国各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差异的关注却相对较少(魏浩,2008)。
已有的相关研究大都采用变异系数、不平衡系数、基尼系数以及协整分析等传统的统计研究方法进行分析,随着Krugman新地理经济学理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寻求使用不同的方法将地理、区位等因素纳入贸易以及经济的分析中来,对不同地理位置上的个体之间的经济相关性以及地理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与地图相结合的形式将分析结果形象地展示出来。在此基础上,将空间分析与传统的计量经济学方法相结合就形成了新的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目前,这类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到各领域中,比如经济学。在国外,不少学者已较多运用其进行经济分析,但在国内,相关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而且几乎没有学者运用空间统计分析、空间计量分析对我国不同省市的对外贸易差异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过研究。
基于此,本文首先使用Geoda和Arcmap软件,运用空间统计分析Moran's I指数对中国1978-2007年间各省份对外贸易的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形象地揭示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省份对外贸易的地区分布情况;其次,使用Matlab软件,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我国各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及其空间影响效应;最后,提出协调省市间、区域间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空间统计分析技术已经在广泛的领域内得到应用,国外社会和行为科学的研究多借助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来探索社会现象的空间模式和异常分布。目前,国外学者已经将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和理念广泛运用到经济学研究中来。例如Chakrabarti(2003)对FDI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理论分析。Ping等(2004)利用全局和局部的自相关统计方法对棉花产量的空间相关性及其模式变化进行了研究。Gallo和Ertur(2005)对1980-1995年期间138个欧洲地区人均GDP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认为存在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地区分布具有空间异质性和不均等性。Aroca等(2005)对1985-2002年墨西哥贸易自由化和经济收敛的空间尺度进行了分析,发现几个收入集聚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已经显现,南方地区在收入方面存在空间相关性。Kellera和Shiueb(2007)利用空间统计方法,考察了1742-1795年中国121个地方市场的大米价格差异的空间模式,研究结果认为空间特征对区际贸易的扩张十分重要。Cabrer-Borrs等(2007)分析了西班牙地区的创新空间模式、地区的相互依赖性及其演进,发现当地能力、空间创新溢出都与当地的创新有关。
国内很少有学者把空间统计分析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运用到经济研究中。目前,国内学者关于我国各地区对外贸易地区差异、空间集聚及其影响因素方面的代表性研究主要有:
1.关于地区差距方面
谢昭琼(2002)认为由于在收入水平、技术水平、人力资本、政策支持、资金状况、运输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东部、西部对外贸易发展差异明显。许雄奇和张宗益(2003)认为,1992-2001年我国各省市之间的出口差异逐渐缩小,但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之间出口发展存在显著差异,且中国出口发展的地区差异主要表现在三大地区之间。尹希果等(2004)认为我国各省市对外贸易发展差距明显。赵伟和何莉(2007)认为,从地区结构来看,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间的差异在总体差异中占主导地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省际差异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以1986年和1991年为界,分为三个阶段,这种阶段性主要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制度变迁、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以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相关。
2.关于空间集聚方面
到目前为止,国内很少有针对我国对外贸易的空间集聚程度进行定量研究的成果,仅有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蒋满元(2008)认为,我国对外贸易增长的区域不平衡程度要远远超过经济增长的区域不平衡程度,全国对外贸易的区域集中度要远远大于GDP分布的区域集中度。鲁奇等(2007)认为,在出口方面,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出口国内分布地理集中度比较高,改革开放以后,出口地理集中度有所分散,但从1992年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出口地理集中度又出现集中的趋势。除此以外,还有部分学者对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相关因素做出了研究,高士亮和熊磊(2008)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宏观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认为我国各省市出口贸易受其自身FDI、GDP及劳动力人数的显著影响,进口贸易受其FDI、GDP及国内投资的显著影响。张红霞等(2009)认为中国各省市对外贸易差异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政策因素、外商直接投资因素、人力资本因素、经济性基础设施因素、国内投资因素以及地理区位因素。李文等(2009)认为地理和初期条件是各地区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以及引进外资成为三大地域间对外贸易发展差异形成的重要原因。
已有研究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更为科学的空间统计分析以及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对我国的对外贸易集聚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二、我国各省份对外贸易空间集聚的空间统计分析
1.空间统计分析方法
空间自相关有两种指标:全局指标和局部指标。全局指标用于探测整个研究区域的空间模式,使用单一的值来反映该区域的自相关程度;局部指标计算每一个空间单元与邻近单元就某一属性的相关程度。由于全局指标有时会掩盖局部状态的不稳定性,因此,在很多场合需要采用局部指标来探测空间自相关。目前比较流行、最为常用的指标是Moran's I指数。本文也采用这种指标。
(1)全局Moran's I指数。全局Moran指数是用来度量空间自相关的全局指标,反映的是空间邻接或空间邻近的区域单元属性值的相似程度,即是测量区域单元的集聚效应的,是否具有相同属性的区域单元在空间上或地理上邻近。变量的全局Moran指数I用如下公式计算:
其中,为区域i与j的邻近关系,它可以根据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