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9|回复: 0

2018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现实意义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5 13: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混合经济(mixed economy)的理念是凯恩斯最早提出的,为了应对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凯恩斯极力主张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国民经济重要领域兴办国有企业,提倡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共同投资举办股份制企业,让国家的权威和私人的策动力相合作。凯恩斯的追随者汉森、萨缪尔森等人对西方国家发展混合经济的实践进行理论总结,他们认为混合经济是国家干预的、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既吸收了纯粹私人经济的优越性,又克服了市场经济的弊端,不仅不削弱市场经济,而且还是推动市场经济前进的新动力。西方国家近年来都将混合式企业、新混合经济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种方式。混合经济是一种企业经营模式或产权组织形式,具有混合的优越性,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  中央决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并将其确定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重新审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功能定位及相互关系,在理论和政策上取得的重大历史性突破,可谓来之不易。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既能保留和发扬了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自身的积极因素,又能克服了二者自身的消极因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国有企业应该珍惜政策机遇,宜混则混,稳妥推进,真正使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一、有助于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办事  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首要目标就是推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使企业与市场经济深度融合,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办事。当前,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但仍然存在一股独大、外部监督乏力、内部人控制、机关化官僚化风气严重等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通过不同所有制性质的资本的深度融合,引入天然的所有者形成混合所有制的股权结构,来倒逼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彻底转换,推动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破解国有企业市场化经营管理的难题。  (一)推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混合所有制企业中民营企业家的股权,是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决策机制、运行机制、监督机制的内生动力。国有企业是逐层级授权经营管理的,国有企业管理者并不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而是国家授权的代表,这是导致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履行不到位的重要原因。民营企业家的资产都是自己的,他们自然会竭尽全力行使所有者的权利,保证其投资形成的资产和权益不被侵害。民营企业家与国有企业合作,必然会从保护自身权益出发,要求建立规范的公司制法人治理结构,要求企业董事会规范运作,相应地促使国有资产的产权代表规范履行出资人职责,进而推动企业决策体系、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深刻变化。  (二)推动企业内部机制市场化改革  国有企业内外有别的干部职工身份与待遇、科层制管理模式广受诟病,一直都是改革的重点内容,却又难以彻底改变。这些内部机制能够形成并保护小团体利益,具有巨大的惯性,而国有企业毕竟是国家的,企业负责人不愿意打破这些机制而去得罪广大干部职工。混合所有制改革后,不同所有制性质股东之间的股权制衡机制,是打破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内外有别制度的利器。混合所有制的股权结构,要求企业职工不再划分国有、民营身份,不再保留歧视性的劳动用工制度,推动企业的劳动用工、收入分配等制度与市场接轨,真正做到干部员工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降。  (三)推动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  混合所有制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既有国有股东推荐任命的,也有民营股东、外资股东、个人股东推荐任命的。作为同一企业的职业经理人,这些人的身份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国有企业干部,也不是家族企业代表,而是完全市场化企业的职业经理人,这就有效破解了国有企业官僚化和民营企业家族化的劣势,促使企业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通过市场化方式选拔职业经理人,实行聘任制和任期制管理,签订经营管理目标责任书,建立市场化、职业化薪酬制度,建立健全退出机制,并着重解决好委托代理问题,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培育企业家精神,培养精干高效的经营团队。  二、有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实体经济  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在中央文件中多次提到。国有资本功能,就是国家赋予国有资本的职责定位和发展使命。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就是国有资本要体现国家意志和全民利益,引领和带动其他资本(包括非公有资本)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共同实施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  (一)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途径  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途径,就是通过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增强国有企业的价值力、竞争力和影响力,引导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重要方式。在一些商业类国有企业中引入非国有资本,用少量国有资本与尽可能多的民营企业合作,而国有资本又处于相对控股地位,就能成倍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推动实体经济优化布局和转型升级。  (二)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案例  中国建材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选定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企业之一,在实体经济领域开展了三层混合的产权制度改革:在中国建材股份这个上市公司层面上,吸收大量社会资本;在四大水泥公司等大型业务平台公司层面上,把民营企业的部分股权提上来交叉持股;在水泥厂层面上,给原来的所有者留30%左右的股权。经过三个层面的混合,中国建材集团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水泥企业。中国建材集团与上千家民营企业联合重组,以300亿元国有权益吸收了700亿元社会资本,从而控制了4300亿元的总资产,实现了以少量国有资本撬动大量社会资本,以小博大,可谓四两拨千斤。既保证了集团公司在战略决策、股权投资等层面的绝对控股,又调动了子公司在精细化管理、技术改造等环节上的积极性。国务院国资委原主任李荣融曾表示:如果能用5%的国有资本带动95%的民营资本,这有什么不好?
 (三)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对实体经济的意义
  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本的集中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宏观经济层面上,少量国有资本引领带动大量民营资本、社会资本投向实体经济,能有效防止各种热钱投机炒作,形成泡沫经济。国有资本引导民营资本、社会资本进入资金密集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其他国民经济急需加强的产业和领域,不断在新经济新产业开疆辟土,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助于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微观经济层面上,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促进国有企业优化重组,增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动力,强化内部管理,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质增效,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有助于协调劳资关系,形成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允许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一大亮点。2016年8月2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和证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以配套文件的形式从细则上予以落实。《试点意见》充分吸收了以前搞MBO等形式员工持股的经验教训, 统筹考虑国家、企业和职工的利益,将员工持股规范化,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员工持股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一)员工持股制度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员工持股不是新事物,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在基层企业自发产生了,一些困难企业发动职工凑钱入股救企业,一些企业让部分职工收购国有资产,一些企业改制时让职工用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作价入股或用现金认购股份,一些企业还成立了职工持股会参与企业改革,这些都是职工持股的尝试。因此,职工持股必然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非国有资本进入国有企业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实行员工持股是混合所有制改革题中应有之意,试点之后在诸多领域全面铺开也是大势所趋。
  (二)员工持股制度是形成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利益共同体的产权基础
  《试点意见》优先支持人才资本和技术要素贡献占比较高的转制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服务型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充分体现了员工持股制度的优势领域。在这些企业中,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第一优势。要想留住核心骨干,吸收外部人才,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显得尤为重要。《试点意见》明确员工持股既不是全员持股、平均持股,也不是经营层持股,而是骨干持股,并坚持以岗定股,动态调整,并建立健全股权内部流转和退出机制,避免持股固化僵化。员工持股制度能有效保障最直接的所有者到位,高效直接地优化了股权结构。把企业效益和员工利益结合起来,把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结合起来,把企业发展与员工成长结合起来,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极大地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实现员工与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成长,真正形成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四、有助于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
  混合所有制企业不是单一的国有制企业,也不是单一的私有制企业,而是不同所有制成分的国有资本、私人资本、社会资本等共同组成、公私合资的多元化股份制企业,能够形成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机制互补优势和股份制企业的规模拓展能力。发挥混合的机制优势和规模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有助于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
  (一)混合而成的机制优势是打造一流企业的软实力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形成混合机制优势的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必须是市场行为,国有股东与非国有股东能不能走到一起,是他们基于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实践做出的自主选择,而不能搞行政推动,因此,混合所有制企业是应对市场竞争而产生的,具有适应市场竞争的体制机制和应变能力。国有企业具有技术先进、规模经营、人才队伍、品牌价值等优势,但也有机关化、官僚化等方面的劣势。民营企业具有创新动力足、市场反应快、激励约束机制到位、运营机制灵活等优势,但也有家族化等方面的劣势。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联合重组,就是为了集中双方的优势,建立高效的混合机制,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通过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的深度融合,将国有企业的实力和民营企业的活力凝聚成为核心竞争力,真正取得1+12的效果。
  (二)混合而成的规模优势是打造一流企业的硬实力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形成混合规模优势的改革。当前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采取的主要模式,如上市、引入战略投资者、资产重组、民营资本投资公共项目(PPP模式)、员工持股等都是推动企业的实收资本、资产规模在短期内迅速扩张的有效途径,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一些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领域的国有企业,仅仅依靠国家投入和企业自身积累很难满足技术研发和规模扩张带来的巨额资金缺口。而另一方面,我国社会资金非常充裕,民营资本发展迅速,并出现大量过剩,急需开拓新的发展空间。这些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不断引入社会资金和民营资本,为自身技术研发和规模扩张找到了资金来源,也为不断增长社会资金和民营资本开拓了高成长性投资空间,实现了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的互利双赢。混合所有制改革,不能简单理解为一个国有资本与一个非国有资本的混合,而应该理解为至少一个国有资本与至少一个非国有资本的混合,参与混合的资本没有数量限制。混合所有制改革,也不能简单理解为一次完成的改革,而应该理解为可以多步骤、多层次的改革。纵观世界500强中的外国企业,大多经历了股份越来越多、股东越来越多、股权越来越分散、创始股东占比越来越小的发展过程,股权结构的混合与变动是常态。因此,多步骤、多层次、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引领众多的普通企业迈入发展的快车道,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DB/OL].2013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DB/OL].2015
  [3] 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DB/OL].2015
  [4] 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证监会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DB/OL].2016,201455
  [6]谢鲁江.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政策的现实意义[J]. 先锋队,2014(4):1011
  [7]大成企业研究院.西方主要国家国有经济和混合经济的制度结构、功能、地位及其作用范围[J].经济参考研究,2015(25):711
  (沈根泉,1975年生,安徽望江人,中共中央党校办公厅。研究方向:国有企业改革)出处:中国经贸导刊作者:沈根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