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0|回复: 0

2018以新的视角审视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增长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4 18: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97年以后,宏观运行进入了一个与以前完全不同的状态,宏观经济出现总需求约束下的紧缩状态:城市居民消费在耐用消费品饱和后升级出现梗阻,居民由于收入增长缓慢,消费难以提高,宏观总需求中最为重要的居民消费需求出现疲软;改革滞后,坏账呆账积累过多,中央银行加大监管力度,国有商业银行则从原来的贷款冲动转向“惜贷”,金融领域亮起“紧”的信号;传统体制下的重复投资导致某些商品的供给能力过剩;供给能力过剩和需求相对不足致使物价连年下滑,通货紧缩趋势难以逆转;相对僵化的融资渠道难以将居民储蓄向有效率的投资项目转化,同时通货紧缩使真实利率一度居高不下,进一步抑制民间投资;东南亚金融危机又一度使中国的出口面临压力;等等。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总需求有史以来第一次进入自动的低迷状态,宏观决策层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动用持续五年的凯恩斯式的扩张性政策来推动GDP 的增长。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五大动力源
  1997年之后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受到来自总需求方面的约束,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启动等待着总需求方面的突破。由于宏观经济的转型已经基本完成,这一等待是漫长的,2003年机会终于到来了。在本轮的经济周期性增长中,经济开始逐渐摆脱投资、消费双疲软的制约,展现出新的活力。   
  (一)这一轮的经济增长得益于居民消费中住房和汽车需求热点的形成。在住房和汽车需求的推动下,对钢材、水泥、电力和运输等中间投入品的需求大增,从而引发新一轮的固定资产投资。由于宏观经济的运行状态已经从资源约束型经济转向需求约束型经济,因此这种由需求增长推动的宏观经济增长一方面是来之不易的,另一方面也是得到供给能力保证的。虽然这样的增长会在短期内导致中间投入品、能源和运输价格的上涨,但是除住房和需要一定周期进行调整的农产品外,最终产品的价格未必与中间产品价格保持同比例的上涨。这说明:我国经济正在从有效需求不足的周期低谷走向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开始旺盛的阶段,由于我们的供给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以往资源约束型经济中出现的瓶颈短缺导致全面短缺从而引发通货膨胀的情况可能不再重现。
  (二)这一轮增长是中国加入WTO 两年后我国已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两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增长尤其显著,引进外资也取得较好的成绩。因此,外部市场的开拓和外部资源的利用是这一轮宏观经济增长的基础,一方面强劲的外部市场需求对启动原先不足的总需求起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外部资源的利用使我国生产可能性边界大大往外拓展,延缓了周期过热的到来。当然,由于全球石油等生产资料价格因前几年投资滞后出现不断攀升的现象,导致国内价格的上升,但是这并不能归咎于国内经济的过热,而是一种国际相对价格调整对国内价格的传导现象。   
  (三)经过进一步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经过近几年基础设施的建设,我国投资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同时,作为推动这一轮经济增长主动力的投资主体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过去以政府和国有投资为主转变为以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投资为主,投资决策日益符合市场理性。
  的投资是否存在重复?政府推动的投资对这一轮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多大?一直是界关注的焦点,因为这关系到这一轮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增长的可持续性。目前我们最担心的是,这一轮的投资高速增长是否由地方政府的非理性投资冲动引起,这样的投资冲动是旧体制的惯性,一定会导致经济的过热和不可持续性。但是,从一直到2002年的投资数据来看,非国有的其他投资比重一直处于上升状态,2003年应该更是民间投资显示作用的年份。因此,我们可以初步得出这样的结论:民间投资主体的确立是中国这一轮经济增长将不同于过去经济周期波动轨迹的关键。
  (四)这一轮经济增长的最大特色是生产的强劲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3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4.1万亿元,增长17%,实现利润增长42.7%.(五)城市居民住房需求的空前增长和工业化发展带来的移民潮使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随着福利分房制度的终结和户籍制度的松动,住房建设、土地拍卖、城市和环境的改善在市场机制下互动,既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住房和环境的更高档次的需求,又通过土地拍卖筹集到城市建设的资金,由此构成住房建设、城市交通和环境建设的投资高潮,对这一轮的GDP 高速增长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由于长期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现在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由于我国现有城市人口密集,土地资源极为短缺,土地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势必带来土地资源利用不当,房地产投机猖獗,需要一定程度的规范和整顿。
  中国经济增长背后的深层矛盾
  这一轮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是明显的,其合理性也是存在的。目前讨论最为热烈的问题是经济是否过热。但什么叫经济过热?其判断标准又是什么?诚然,随着投资的高速增长,中间产品的价格在短期内大幅度上扬,经济过热的基本标准之一的通货膨胀似乎有到来的架势。但我们必须看到的是,由于许多最终产品的生产能力的过剩,尤其是劳动力市场的供给过剩,劳动成本根本没有上升的空间,中间产品的价格上升却没有办法传递到最终产品的价格上。因此,我们看到一方面中间产品的价格具有通货膨胀的压力,另一方面最终产品的价格却面临通货紧缩的局面。更有甚者,随着这一轮中间产品投资的高速增长,未来生产能力将大幅度提高,因此,我们并不能摆脱全面通货紧缩的可能。如果说,投资的高速增长和通货紧缩、生产能力的利用不足和失业率的居高不下几种情况同时并存也叫经济过热,那么至少这种经济过热是以往中外经济发展史所没有出现过的,或者说我们必须重新定义经济过热。我们认为,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所出现的这一矛盾现象表明,这一轮经济增长的背后潜伏着更深层次的矛盾。我们只有通过剖析这些更深层次的矛盾,才能找到问题根源,提出相对应的经济政策。这些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虽然GDP 增长很快,但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却落后于GDP 的增长,构成GDP 的增长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矛盾。   
  资料来源:1992—1995年数据来自1998年《中国统计年鉴》,1996—2000年数据分别来自1999—2003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实际增长率系作者根据以1990年的价格为不变价格进行调整后而得。
  图1显示了1993年以来实际GDP 与实际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的运动轨迹。从图中可以清楚看到,以1997年为转折点,在此之前,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长率虽然波动较大,但整体还是以较高速度在增长。但在1997年以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就开始低于GDP 的增长率,经济进入没有收益的增长轨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