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关键词] 通货膨胀 成因分析
[论文摘要] 在CPI不断上扬的形势下,通货膨胀已成为当前中国最热门的话题。通货膨胀的成因不同,需要采取的政策措施也会千差万别。要消除此次通货膨胀,我们必须首先找出其成因。;
坊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可以跑不赢刘翔,但一定要跑赢CPI”。一句戏谑的话语背后,是对通货膨胀的担心与疑问。自2007年5月以来,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逐月上升,8月开始达到6%的同比涨幅,接下来的几个月涨幅均超过6%。根据国家局的数据,2007年CPI 平均上涨4.8%,2008年一季度CPI总体涨幅约为8.0%。
通货膨胀是一个向来被学家关注的词。对于通货膨胀的危害,凯恩斯曾指出,再没有什么比通过摧毁一国的货币来摧毁一个的基础更容易的事情了,这个过程涉及破坏经济过程的所有隐藏则的力量,并以绝大多数无法诊断的方式进行。我国对本轮通货膨胀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央行自2007年以来已经进行了6次加息,13次提高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已从2007年初的9%调整到现在的16%, 其他一系列措施也相继出台。在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决定2008年实施“从紧货币政策”取代已实施十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可见,控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现在已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一、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
西方认为,通货膨胀按其成因可以分为需求拉上通货膨胀、推动通货膨胀,混合通货膨胀及结构性通货膨胀。综合当前日益复杂的国内国际,我国现阶段的通货膨胀似乎很难用某一种传统理论来解释。笔者认为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推动的压力
(1)能源和粮食价格的过快上涨
能源和粮食价格的过快上涨是本轮通货膨胀的主力贡献军, 价格的传导不断推动着各种成本的上扬。能源和粮食属于生产的上游产品,当其价格上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传导到下游产品。
不断高起的油价迫使全世界加快发展替代能源,进一步增加了对玉米的使用,加工为燃料乙醇,推动了全世界玉米价格的上涨;油价上涨使化肥和柴油等价格上涨导致的产粮成本的提高需求的增加,以及饲料的价格上涨,在本就因为2006年猪价过低和疫病双重影响而生猪存栏量下降的我国,加大了养猪成本,养猪户更加不愿意养猪,从而更加加大了生猪的供需缺口,直接表现为猪头价格首当其冲的上涨。当前,食品上涨是一种全球现象,受全球粮价影响,我国粮价也在上涨,从粮食与水果、水产品等其他副食品之间的成本和比价关系看,个别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已经带动其他相关生活必需品同时涨价。
(2)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良性价格调整
通货膨胀看上去是价格变量的调整,它的背后是经济变量的调整。经过多年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高速发展,中国从2003年开始,已经慢慢开始转向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并重的阶段。不论是和谐社会的目标,还是绿色GDP、节能减排、减少污染等力度的加强,以及今年开始实施的新劳动法,这些无一例外的都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成本。成本的增加必然带来了价格的上调。然而,这样的价格上涨是良性的。当经济结构调整经历价格的阵痛最终调整到更均衡的状态,整个社会将享受更加良性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