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大学课后答案
毕业设计
高中课后答案
初中课后答案
小学课后答案
赞助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物理答案
英语答案
高数答案
线性代数
本版
帖子
答案家
»
论坛
›
毕业设计
›
经济|金融|营销|管理|电子商务
›
2018近年来国内关于中产阶级经济学分析相关观点综述
返回列表
查看:
295
|
回复:
0
2018近年来国内关于中产阶级经济学分析相关观点综述
[复制链接]
3197577
3197577
当前离线
积分
41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积分
41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7-14 16:45:3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摘要:文章对近年来国内理论界对中产阶级进行学分析方面的观点作了系统综述,介绍了从经济学角度对中产阶级进行定义的观点、中产阶级对拉动消费需求方面经济功能的论述以及中产阶级对拉动方面作用的观点。
关键词:中产阶级;经济学;消费;投资
中图分类号:F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3—0045—04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宏观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引起了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前所未有的变化。其中,曾经在解放后消失了的“中产阶级”的概念又悄然兴起,近些年在社会科学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西方发达国家200多年的中产阶级发展证明:中产阶级求稳定、求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基础。而中国在20多年的改革开放以及社会转型的现实土壤的滋养下,中产阶级(通常以中等收入阶层或中间阶层等概念来替代)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作为社会的稳定器和经济增长的推动器,业已得到广泛的认同。
在当今党中央提出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收入的大背景下,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探讨中产阶级对于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的重要作用,对于中产阶级理论和未来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意义。不过目前由于中产阶级多作为界研究社会分层的概念被提及,关于此方面的研究在媒体及相关学术文章中虽有所阐述,但多零星见诸于社会学方面的文章中,鲜有经济学方面深入系统的分析、和归纳。鉴于中产阶级经济学方面研究的重要性,本文通过文献搜集,集中此方面学界相关经济学观点并进行归纳,以期对未来此方面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由于目前意识形态领域仍然存在的障碍以及长期以来的概念混淆,本文将各文献中中间阶层以及中等收入阶层等概念均视为中产阶级相关概念。
一、中产阶级经济学定义方面的观点综述
关于中产阶级的定义内涵,从字面意思上便是一个从经济角度划分阶层的概念。此方面研究的社会学文献涉猎较多,内容庞杂,大致有以下几种:
1.有以收入或财富作为衡量阶层的标准,将社会上具有中等收入水平的人定义为中产阶层:
张宛丽认为,中产阶层的收入及财富水平就是社会中等水平者。如现阶段,以个人人均年收入及财富拥有量折合人民币应在2.5万元—3.5万元左右,家庭(以核心家庭的三口之家两位就业者为参照)年均收入在5万元—7万元为基准1(P270)。
狄煌认为,中等收入者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达到中等收入水平的城乡居民。中等收入者收入的起点标准应比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略高一些,接近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能保证人均食品消费支出比例低于25%,而且要适当贴近国际平均的中等收入标准线,因此,把标准定在10000元以上比较适当。近期,世界的一项研究表明,全球中等收入层的人均收入起点标准为3470美元,经购买力平价调整后大约相当于14500元人民币。把我国中等收入者家庭人均收入起点标准定在其2/3左右的水平上比较合适。我国中等收入者人均年收入标准的高限宜确定为40000元左右2。
萧灼基认为,作为中等收入阶层中的一员,必须要有自己的住房,即人均住房面积50平方米左右,有自备车,每年能够有全家在国内度假的费用。中等收入阶层不仅有劳动收入,还要有投资3。
除了以上对中产阶层的收入和财富有着较为具体的绝对数字标准,还有学者认为这个标准在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时期有着相对性。
苏海南认为,中等收入者是指其收入水平处于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全体居民某个时期里平均收入水平上下一定区间的人群。这个概念首先具有经济规定性,以收入水平为确定中等收入者的首要条件。其次,具有相对性,中等收入水平不是一个绝对数,而是一个收入水平区间,且这一区间还是以一定地区、一定时期为条件的。再次,还具有社会规定性。稳定的中等收入者群体由于其财产拥有数量、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等一致或相似,形成了一个相互认可的社会阶层4。
唐新林、陈文认为,中等收入群体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总体收入状况不同,应当有不同的标准和范围5。
赵振华认为,中等收入是一个相对而不是绝对的标准,是一个动态标准而不是静态标准,是区间数量而不是固定数量,即是一个大体的区间,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量6。
2.有以职业、收入、生活方式、价值观、等综合指标作为衡量标准,将社会层次中位于中间位置的人定义为中产阶层的:
张宛丽认为中间阶层的主体是指占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资本及职业声望资本,以从事脑力劳动为主,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具有谋取一份较高收入、较好工作及条件的职业能力,对其劳动、工作对象拥有一定的支配权,具有维持中等生活水平的家庭消费能力及相应的闲暇生活质量,以其具有的专业知识,对社会事物形成权威评价,并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的社会地位分层群体7。
李春玲认为,确定一个人是否是中产阶层。基本上有四个方面的标准:一是职业的标准;二是收入的标准;三是消费及生活方式的标准;四是主观认同的标准8(P51—52)。
不论是以单一的收入财富标准还是综合标准,收入水平都是其中的必要基本元素。可见,中产阶级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他们在社会阶层中的位置。一定经济资源的占有决定了他们在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经济功能。
就此,吉林大学的吉玉山就指出:就现阶段的中国而言,中等收入者的界定依据应主要从收入水平上考虑。
其一,从我国目前的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处的发展阶段来判断,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而且地区发展不均衡,各地区、各行业的居民收入水平差别明显,人民生活并不富裕。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若过于强调中等收入者在、情趣等质的方面必须具备一定程度上稳定的、统一的标准,不仅不现实,而且会阻碍中等收入者的成长。
其二,从提出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经济背景来分析,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成为我国收入分配改革重点的最大客观环境就是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各地区、行业的居民收入水平悬殊。在这种格局下,分配改革的重心无可争议应当放在收入水平上。
其三,强调收入水平并不是摒弃了中等收入者的质的特征,而是认为质的形成,即中等收入者的见解、生活方式、文化心理、审美情趣、意识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自然的过程,收入水平提高 是其形成的根本前提条件。中等收入者阶层的形成并成为社会结构的主流群体,体现了社会阶层分化、社会转型的特征,而社会转型、社会变迁是“由每一个新的一代承受下来的生产力的历史”,社会是一个生产力发展及相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的过程。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社会处于重要变革的历史阶段,只有集中力量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才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9。
二、中产阶级拉动消费需求经济功能的观点综述
关于中产阶级对于经济发展的拉动消费需求的作用,经济学界有着普遍一致看法,不过分析角度有所不同,下面从不同方面加以分类综述。
李栓民、赵宗博从中等收入者的消费能力和空间角度认为:由于收入稳定且有一个刚性,中间阶层成为重要的经济主体和稳定的消费群体。同时由于中等收入者会保持消费水平稳步上升,因而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稳定增长的空间和前进动力。作为消费市场主体的中等收入者群体对保持我国国内需求的稳定增长与结构升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等收入者所包含的社会成员及其拥有的收入水平、所实现的消费层次与结构各不相同10。
廖忠双、谈娅从中产阶层的消费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