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6|回复: 0

2018论我国国内市场一体化与对外贸易利益的关系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4 16:2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我国国内和国际市场一体化进程
我国始于1978年的改革和开放政策,至今已有26年多的时间,期间我国的国民和对外贸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GDP)由1978年的3624.1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116694亿元,增长了31倍多;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对外贸易总额也由1978年的355.0亿元发展到70528.3亿元,增长了近198倍,对外贸易依存度近50%。我国国民经济在数量增长的同时国内产业结构得到了重大调整和升级,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虽然历经20多年的改革,我国构建主义市场经济的任务仍然没有完成。
2003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16届中央委员会第3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从“五个统筹”含义分析,意在将改革推向深入,全面协调改革,加大对存量改革,加快实现经济一体化目标。
仔细分析会发现,改革和开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和世界主流经济形式——市场经济的全面接轨。在改革和开放的整个过程中,开放是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一体化的过程,改革是国内市场一体化的过程。改革和开放的经济含义最终是要利用国际分工和国内分工取得直接由于分工导致的静态利益和由此产生的动态规模经济、城市化等利益。
在这种不断使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一体化的过渡中,对外开放已经使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由相对分割状态走向逐渐融合状态,特别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更是加快了这一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一体化过程。这表现在关税水平的降低、非关税壁垒的逐步拆除、规则的推广适用以及汇率改革和走向更加灵活等方面,比如在进口关税方面,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采用了自行调整和谈判约定两种方式对高关税壁垒进行了削减,具体变化如表1。
          ;表1  ;中国平均关税率的变化
年份  所 有;商 品;初 级;产 品 ;工;业;制;成;品
简单平均(%);简单平均(%);简单平均(%);加权平均(%);加权平均(%);加权平均(%)
1992;42.9 ;40.6;36.2 ;22.3 ;44.9 ;46.5
1993 ;39.9;38.4 ;33.3 ;20.9 ;41.8 ;44.0
1994 ;36.3 ;35.5 ;32.1 ;19.6 ;37.6 ;40.6
1996 ;23.6 ;22.6 ;25.4 ;20.0 ;23.1 ;23.2
1997 ;17.6 ;18.2 ;17.9 ;20.0 ;17.5 ;17.8
1998 ;17.5 ;18.7 ;17.9 ;20.0 ;17.4 ;18.5
资料来源:世界(1999,第340页)
在1998年4月中国政府在日内瓦多边谈判中提出的关税削减方案中,到2005年用算术平均法计算的品关税降降至10.8%,达到相当于发展中国家平均关税水平。除了通过参与WTO的多边贸易组织自由化进程之外,还通过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FTA)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加强同国内特别区香港、澳门发展紧密贸易关系方式全面推进了我国外贸自由化进程。
  二、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一体化的贸易利益  
对外开放使国内市场同国际市场逐步一体化,这种一体化的过程使我国的对外贸易额快速发展。从理论上讲,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取得的贸易利益可以分为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国际贸易的直接利益首先表现为贸易利得(gain;from;trade),或称为比较利益所得。这是因为,通过国家之间的贸易,实现了国家之间的分工。通过国际分工实现了资源在国内按照最大化利益的目标的重新调整和进一步优化配置。参加贸易国家内按照显示出来的比较优势原理进行资源配置后,就使得该国在开展贸易前生产和消费的一致性被打破。贸易后,该国的生产点和消费点分开了。该国的消费可以在一个更高的水平上进行,这既包括消费量的增加福利,也含有消费结构优化的福利。这种福利增加可进一步分解为两部分:得自贸易的利益和得自分工的利益。前者来源于在资源配置不变和产出不变的情况下,一部分产品以国际价格而非国内价格进行贸易。
国际贸易的间接利益是指国际贸易发生后,所产生的一系列经济效应作用于国内国民经济的有关部门,推动经济增长的利益称为国际贸易的间接利益,或者叫动态的贸易利益。该间接利益主要表现为下面几个效应:
(1)竞争效应。各经济主体为了在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通过技术进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提高服务水平,扩大市场占有率。一国开放国内市场,开展国际贸易就是将国内的竞争推倒了国际市场上,形成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增加了竞争的激烈程度,使企业在国际市场经受锻炼而成长壮大,特别是对于国内形成垄断的行业或企业,国际贸易的进行彻底打破了国内的垄断,逼迫国内的垄断企业在平等的竞争中求得发展。
(2)产品多样化效应。该效应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进口贸易,一个国家可以获得本国不能生产的产品;可以获得比国内市场价格低的产品;二是通过出口贸易,一国的剩余产品可以找到市场,闲置资源可以得到有效利用从而增加财富。
(3)收入效应。国际贸易的收入效应体现在对国民收入总量和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上。英国家哈罗德把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应用到对外贸易中,认为一国出口额的增加,同额增加额一样,也能起到增加国民收入的作用。该理论解释了外贸顺差(出口大于进口的差额)对国民收入增加存在着倍数效应。现在人们常把投资、消费和出口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外贸出口所增加的国民收入推动经济增长的机制是由于出口商品生产决定了国民收入的分配,国民收入的分配效应又通过对商品价格、消费者对进出口商品需求偏好的差异来影响经济增长。由于出口产品使用不同要素的密集程度不同,而出口产品的价格会因国际贸易而上升,这样不同产品出口所导致不同利益集团的工资收入、向国家提供的利税不同,如果出口收入的分配有利于那些对国内商品有较高消费倾向的利益集团,那么就会扩大国内商品生产的需求,缩小贫富差别。如果出口收入分配有利于对进口商品有较大需求的利益集团,那么,国民收入向外支付扩大,国内贫富差别也会扩大。当然搞低收入阶层的储蓄倾向不同,如果出口收入分配偏向于高收入者,则易于资本的形成,从而通过要素积累促进经济增长。
(4)市场效应。出口贸易为一国直接提供了市场机会,这会使国内过剩的生产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又会刺激国内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剩余产品出口”(Vent;for;Surplus)理论认为贸易对一国的经济增长具有带动作用。后来的经济学家进一步探讨了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带动问题,提出了“大宗产品(Staple)”出口带动增长理论。该理论认为,这些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后,常常导致国内大量剩余。对这些剩余大宗产品的通过出口而找到市场,就可以减少国内资源的闲置和失业,增加国民收入和消费,提高储蓄和投资,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还可能因为大宗产品的开发会吸引外资,通过资本设备的进口来扩大生产,最终通过这种国际贸易模式导致一国经济增长。
(5)规模经济效应。由于市场效应,国内生产企业便可以扩大生产规模,更加专业化地进行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在当代工业化的产业结构中,很多产品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即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的成本呈下降趋势。这种规模经济的取得使企业增强了竞争力,本国的消费者也会因此而得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6)贸易的外在效应。贸易的外在效应即指贸易的外在性,是未被市场交易包括在内的额外成本和收益。贸易的外在性可以说从经济到、、、制度等等方面影响深远。
这些贸易利益主要是从理论上进行分析的,而理论的分析具有一系列严格的假定条件。这些条件的满足是取得外贸利益和福利水平增加的前提条件。由自由贸易带来贸易利益的核论——比较优势理论的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