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8|回复: 0

2018中美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比较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4 15: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容提要];通过中美两国城市化近程的比较研究,认为中国欠发达地区城市化的发展方向应是优先在自然和条件较好的地方发展大城市和中心城市、不宜遍地开花发展小城镇。同时,与此相关的是,避免在不利于城市发展的地方建设城镇,小城镇的逐渐发展要以大城市和中心城市的发展为依托。;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问题是我国近年来人们关注较多的问题,特别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中国西部地区的所有省、市、自治区都明确地把推进城市化作为推动当地发展的重要战略。但是,作为欠发达地区的中国西部,在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时候,究竟是应当重点发展大中城市还是小城镇,却是一个有不同意见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只是抽象地说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城市化模式,而要分析中国西部的现实情况和指出具体的城市化途径,才能真正促进中国西部的发展。城市化作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进程,它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在这方面,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城市化进程,对于当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很有借鉴意义。把中美两国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进行一些比较,有助于我们认识城市化的规律性,以便有效地推进中国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一、中国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
本文所说的中国欠发达地区指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西藏、新疆、宁夏、育海、甘肃、内蒙古这几个中国西部的省、自治区。与东部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有这样一些特点:
1.城市数量较少,大城市少。按照通行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非在200万以上为超大城市,100―200万为特大城市,50―100万为大城市,20―50万为中等城市,20万以下为小城市。与中东部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的城市数量少,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数量较少。1999年,欠发达地区的城市数量最多的内蒙古也只有20个城市,与之相比,河北有34个、黑龙江有31个、江苏有44个;山东有48个、广东有54个、四川有31个城市。1999年,全国有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37个,欠发达地区只有3个。
2.现有城市中不少是新兴城市。中国欠发达地区在解放前是中国最贫穷落后的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城市很少。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加强了对欠发达地区的开发和建设,在欠发达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城市,其中有相当部分是资源开发和加工型城市。如克拉玛依、石河子、白银、乌海、包头、霍林郭勒、额尔古纳、根河等。这些资源开发和加工型城市历史不长、发展迅速。内蒙古的包头市是一个典型。包头在解放前只是一个7.9万人口的小城镇。建国后,由于兴建了包钢、内蒙古第一制造厂、内蒙古第二机械制造厂等一批特大型工业企业,在工业发展的带动下,仅仅30年时间,包头就发展成为非农业人口超过100万的特大工业城市。
3.城市结构、功能不协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中国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大部分是解放后新建的。比如内蒙古现有的20个城市中,只有4个是解放前形成的,其余16个都是解放后新建的。由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历史不长、发育不充分、功能比较单一,不少城市的结构失衡,功能过分偏重于或工业,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高,对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
4.城市布局不平衡。中国欠发达地区受历史和自然、交通的影响,在省、自治区内,城市布局是不平衡的。首府和省会所在地周边一般是城市密集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较高。而有的地区,方圆几十万平方公里却一个城市也没有,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十分落后。
中国欠发达地区城市的上述特点,是这些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历史地形成的。欠发达地区最早的城市,多数形成于历史上自然地理条件较好的军事要地。如内蒙古的呼和浩持、宁夏的银川、新疆的乌鲁木齐、青海的西宁、甘肃的兰州、西藏的拉萨等。这些地方由于建市较早,逐渐成为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欠发达地区形成较早的城市,与所在地区交通的发展密切相关。如滨洲线的开通,使海拉尔、满洲里成市,京包线的通车,使包头、集宁成市。在解放前欠发达地区城市基本上是自然发展的,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以后,伴随着开发和建设,欠发达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行政城市和工业城市。尽管在改革开放以后,欠发达地区的一些县(旗)升级为市,但是它们之所以能够升级为市,也多数是以国家在当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建设为基础的。所以,在总体上说,解放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带有比较浓厚的计划经济和政府推动的色彩。
二、美国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
本文所说的美国欠发达地区指20世纪以前的美国中西部地区。从19世纪起,美国移民大举西移,当时流行的口号是:到西部去,和国家共同发展成长。与开发较早的东北部地区相比,美国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有这样一些特点:
1.移民西进建立大批城市。1790年,全美国人口为390多万,94%集中在东部沿海。以后的几十年,是美国城市化的高潮时期,东部的城市和人口数量一直占全国的多数。随着西部开发和工业的发展,大批移民涌向中西部,在中西部发展起一批新兴城市。如芝加哥、辛辛那提、密尔沃基、底特律、洛杉矶等。在1860年至1910年50年间,美国10万人以上的城市由9个增至50个。虽然东西部的城市数量都在增加,但是西部增加的数量大于东部,发展势头更大。19世纪初,芝加哥还是人迹罕到之处。1837年芝加哥建市,50年代成为中西部重镇。1871年因火灾使全市2/3化为灰烬,余燃未尽就开始重建,1880年芝加哥市人口达50万,1890年达100万,1900年增至200万,一跃成为美国第二大城市。中西部城市经济的发展,促成美国经济重心西移,为农业提供了物质和技术条件,带动了整个远西部的开发,同时中西部人口持续增长,1870年超过东部。
2.资源开发、工业化和城市化相互促进。19世纪中期,美国进入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时期,美国经济发展的热点地区转向中西部。西进运动和工业革命吸引了大批移民涌向中西部地区开矿建厂,在中西部地区发展起城市。19世纪发明用无烟煤炼铁以后,在距原煤产地较近的宾夕法尼亚州西部、俄亥俄州、肯塔基州、田纳西州、密执安州炼铁业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像匹兹堡、辛辛那提、底特律等重要的钢铁工业中心。西部也是石油最早的产地,克利夫兰、塔尔萨等城市的发展都受惠于石油工业。19世纪40年代末,加利福尼亚州出现淘金热,人们蜂拥而来,旧金山、奥克兰随之发展起来。1859年,科罗拉多州的格里利发现金矿,格里利城从此发展迅速。1859年,内华达州由于发现金矿和银矿,人口在1860年至1870年间增加了7倍,弗吉尼亚城拔地而起。中西部的工业企业90%以上都集中在城市,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发展、互相促进。
3.交通条件改善对城市化促进巨大。美国西部城市化的发展,与交通条件改善关系密切。JamesF.Willis认为,“西进运动很大程度上是由交通的进步推动的,开始是轮船,然后是运河和铁路。交通的进步降低了西部产品的运费,这不仅给本国带来利益,也有助于开辟外国”。随着美国铁路由东向西的修建,一批沿线城市迅速出现。John;Reps指出:“早期西部铁路的创办人很快意识到,城镇发展和铁路公司的利润能够相辅相成、互相促进。”Wallace;Famham指出:“美国西部发展是由铁路打先锋,然后开发了城镇,最后发展出农场。到1860年中西部铁路已经成网,横贯全国的4条大铁路的修建,更带动了西部的一批城市,奥马哈、堪萨斯城、丹佛、西雅图、波特兰、旧金山、洛杉向矶等城市都是铁路重要站点,发展十分迅速。对此,Jonathan;Hughes指出,“铁路在世界历史上书写了一页新篇章”。
4.大城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